吳志明,陳特銳,謝金平,劉秀紅,鐘凱邦
(東莞東華醫(yī)院,廣東 東莞 523000)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常見慢性化膿性炎性反應疾病,患者多為低齡、年老體弱等群體[1]?;疾『?,患者可出現(xiàn)頭痛、鼻塞、膿涕、慢性咽炎等癥狀,且上述癥狀可持續(xù)對其呼吸功能造成影響,嚴重者可引起嚴重顱腦、眼及肺并發(fā)癥,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針對慢性鼻竇炎患者應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改善其癥狀并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我院圍繞慢性鼻竇炎患者治療工作開展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92例,采用雙盲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6例。試驗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17~59歲,平均(38.5±1.2)歲,病程1~11年,平均(5.5±0.8)年;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16~58歲,平均(38.6±1.3)歲,病程1~10年,平均(5.6±0.7)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醫(yī)務人員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變化,指導患者取仰臥位,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選擇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潤麻醉,依次將病變的鼻竇實施開放及病變清除處理;對于鼻中隔偏曲患者可優(yōu)先實施鼻中隔偏曲矯正治療,最后雙側下鼻甲給予骨折外移處理;試驗組另輔以連續(xù)低溫等離子下鼻甲射頻消融術,具體內容如下:在鼻內鏡輔助下雙側鼻甲的上中下等位置實施消融治療,采用等離子刀對患者實施止血,對于等離子刀頭對肥厚的中鼻甲組織進行清除,最后采用雙側鼻甲骨折外移術;采用生理鹽水對病變鼻黏膜進行沖洗,清洗干凈鼻黏膜表面的黏液完成手術。術后,采用凡士林紗布及膠原蛋白材料填塞鼻腔,常規(guī)止血的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1.3研究指標:術后1年開展隨訪,觀察治療總有效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各癥狀改善緩解時間、鼻腔鼻竇評分、嗅覺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總有效率評定標準:顯效:經治療,患者黏膜水腫及鼻塞等癥狀均消失,鼻內鏡檢查結果顯示,患者鼻腔竇口開放理想,下鼻甲恢復正常水平;有效:經治療,患者黏膜水腫及鼻塞癥狀有顯著改善,鼻內鏡檢查結果顯示,顯示鼻甲有所減少;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竇口狹窄程度低于正常水平;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
采用SNOT-20評分評定鼻腔鼻竇功能,一共20項,由無、輕、中、重對應0/1/2/3分,總分60分,分值越低鼻腔鼻竇功能越正常。采用Lund-kennedy評分法評定嗅覺功能,一共9項,由無、中、重對應0/1/2分,總分18分,分值越高表明嗅覺功能越高[3]。
采用SF-36量表評定生活質量,量表分值100分,量表項目:情感職能、生理機能、軀體疼痛、精力、生理職能、社會功能、一般健康狀況、精神健康,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4]。
2.1治療總有效率對比: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7.83%(45/46),高于對照組的78.26%(36/46),其中試驗組顯效39例、有效6例、無效1例,對照組顯效27例、有效9例、無效10例,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608,P=0.010)。
2.2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試驗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35%(2/46),低于對照組的21.74%(10/46),其中試驗組眼眶周圍瘀血1例、鼻腔出血1例,對照組眼眶周圍瘀血3例、鼻腔出血4例、鼻腔粘連3例,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696,P=0.030)。
2.3各癥狀改善緩解時間對比:試驗組各癥狀改善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癥狀改善緩解時間對比
2.4鼻腔鼻竇評分、嗅覺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試驗組鼻腔鼻竇評分低于對照組,嗅覺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鼻腔鼻竇評分、嗅覺功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
慢性鼻竇炎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的鼻竇慢性化膿炎性反應,常規(guī)多個鼻竇同時受累。據(jù)臨床資料記載,慢性鼻竇炎疾病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直接對其呼吸功能造成影響,在藥物及手術治療下多數(shù)患者可恢復健康,而部分對于哮喘、過敏及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則治療效果不佳,疾病可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5]。疾病發(fā)生后,患者存在膿涕、鼻塞、頭痛、嗅覺障礙等局部炎性反應,隨疾病不斷發(fā)展,可逐漸出現(xiàn)眼部壓迫感、視力障礙、頭部沉重感、頭暈、易倦、精神抑郁、記憶力減退等全身癥狀,嚴重影響其健康。
以往臨床針對慢性鼻竇炎患者多采用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清除鼻塞、鼻腔通氣等癥狀,并有效促進鼻腔、鼻竇黏膜炎性反應、纖維輸送功能的恢復。但是上述治療措施對于損傷鼻黏膜功能的治療程度不易把控,僅適用于一般的肥厚性鼻炎,單純采用手術治療療效無法滿足臨床滿意需求。連續(xù)低溫等離子下鼻甲射頻消融術屬于低溫等離子技術,是臨床近年來應用于軟組織手術的一種新型治療措施,主要經過黏膜下組織,使氣道腔直徑進一步擴大,并有效減少術中操作對機體鼻腔造成的損傷,具有無瘢痕、反應輕、間接治療、降低傷害及術后佳等優(yōu)點。而且在具體治療中,該治療措施可有效避免對黏膜產生的燒傷感,同時對黏膜層的神經分泌功能、感覺及纖毛運動功能提供保護,促使療效得到提升。本研究結果,試驗組采用鼻內鏡鼻竇手術連續(xù)低溫等離子下鼻甲射頻消融術治療,治療總有效率(97.83%),高于對照組的(78.26%),并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及控制并發(fā)癥發(fā)生,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患者鼻腔鼻竇、嗅覺功能、生活質量均處于較高水平,進一步證實鼻內鏡鼻竇手術連續(xù)低溫等離子下鼻甲射頻消融術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在慢性鼻竇炎患者中采用鼻內鏡鼻竇手術連續(xù)低溫等離子下鼻甲射頻消融術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可改善其嗅覺及鼻腔功能,并減少并發(fā)癥對療效造成的影響,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