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岳泰,滿秀玲,喻武,陳婧,王氏明演
(1.西藏農(nóng)牧學院, 西藏 林芝 860000;2.東北林業(yè)大學 林學院, 哈爾濱 150040)
土壤呼吸是指未擾動的土壤向外界釋放CO2的總和[1-2],通常包含土壤根呼吸(即自養(yǎng)呼吸)、土壤微生物呼吸(即異養(yǎng)呼吸)、含碳物質(zhì)的化學氧化和土壤動物呼吸,后兩者的作用比較弱,通??梢院雎圆挥媅3-4]。據(jù)估計,每年通過土壤呼吸向外界排放的CO2約占全球CO2交換量的25%,是化石燃料的10倍以上,土壤呼吸已成為全球碳循環(huán)中最大通量之一[5],因此土壤呼吸的研究對目前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yīng)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森林作為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在全球的土壤呼吸通量中占據(jù)重要地位[6]。近年來,大量學者對不同森林類型的土壤呼吸進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呼吸速率在不同時間尺度上的動態(tài)及其與環(huán)境因子的關(guān)系、全年呼吸量的估算等[7]。土壤呼吸受到土壤溫度、土壤濕度、土壤養(yǎng)分、pH、土壤孔隙度、光照強度、地形、植被類型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8-9]。Raich等[10]研究認為,溫度和降水對土壤呼吸的時空變化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相關(guān)研究表明[11-12],地形對土壤養(yǎng)分的積累及土壤與環(huán)境的物質(zhì)能量交換密切相關(guān),在不同坡位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水土流失狀況也存在差異,進而對土壤呼吸產(chǎn)生影響。目前關(guān)于地形條件對森林土壤呼吸的影響研究較少,且結(jié)論不一,如卿明亮等[13]對不同坡位的油松林土壤呼吸研究發(fā)現(xiàn),坡中的土壤呼吸年積累量低于坡上和坡下,坡位間存在顯著差異;鄭威等[14]對坡地紅錐人工林土壤呼吸的研究表明,土壤呼吸有隨坡位升高而增大的趨勢。
大興安嶺林區(qū)位于我國最北端,是我國最大的寒溫帶針葉林區(qū),也是我國天然樟子松林主要分布區(qū)。本研究以不同地形天然樟子松林(平地和坡地)為對象,對土壤總呼吸速率和各組分呼吸速率(自養(yǎng)呼吸、異養(yǎng)呼吸、枯落物呼吸和礦質(zhì)土壤呼吸)進行研究,探討樟子松林土壤呼吸特征及影響因素,為我國寒溫帶地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碳循環(huán)研究提供幫助,對研究寒溫帶森林碳釋放有著重要意義。
研究地點位于黑龍江漠河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N 53°17′~53°30′、E 122°06′~122°27′,該區(qū)域為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特點夏季濕潤多雨,冬季寒冷漫長,年平均氣溫-4.9 ℃,年平均無霜期80~90 d,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且集中在7—8月。土壤類型主要為棕色針葉林土,此外還有泥炭土和草甸土等非地帶性土壤,是我國多年凍土主要分布區(qū)。森林植被主要有興安落葉松(Larixgmelinii)林、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林、山楊(Populusdavidiana)林和白樺(Betulaplatyphylla)林等類型。
由于天然樟子松林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地區(qū)的陽坡,平地也有部分分布,因此在前期踏查的基礎(chǔ)上,于2018年5月初,選擇平地和坡地樟子松林進行土壤特征研究。坡地樟子松林坡度為30°~40°,坡長為400 m左右,又分為坡下、坡中和坡上3個坡位,分別設(shè)置3塊20 m×30 m的調(diào)查樣地,在樣地內(nèi)隨機布設(shè)3組內(nèi)徑10.4 cm、高度10 cm的PVC土壤呼吸環(huán),每組為兩個環(huán),并去除其中一個環(huán)中的枯枝落葉層,以測定土壤總呼吸(RS)和去除枯落物的土壤呼吸(R1);另外在每個樣地周圍設(shè)置3個1 m×1 m的小樣方,進行挖壕斷根處理。具體做法如下:在每個小樣方四周挖壕至植物根系分布層以下,以確保切斷樣方與外界的根系連接(本地區(qū)土層較薄,挖至30 cm深度即可),壕溝內(nèi)用雙層塑料薄膜進行隔離,并將土回填于薄膜內(nèi),定期清除樣方內(nèi)雜草,在每個小樣方內(nèi)設(shè)置3個呼吸環(huán),以測定土壤異養(yǎng)呼吸(RH)。為排除根系的呼吸作用,根據(jù)以往相關(guān)研究[15-17],待挖壕完成1個月之后再進行異養(yǎng)呼吸的測定。觀測期為2018年6月至10月,于每月中旬用LI-6400光合儀連接土壤呼吸室對樣地內(nèi)所有呼吸環(huán)進行測定。
土壤總呼吸(RS)、去除枯落物的土壤呼吸(R1)、土壤異養(yǎng)呼吸(RH)由儀器直接測得;土壤自養(yǎng)呼吸(RA)等于土壤總呼吸(RS)減土壤異養(yǎng)呼吸(RH);枯落物呼吸(RL)等于土壤總呼吸(RS)減去除枯落物的土壤呼吸(R1);礦質(zhì)土壤呼吸(RM)等于土壤異養(yǎng)呼吸(RH)減枯落物呼吸(RL)。
樟子松林土壤10 cm溫濕度測定:土壤溫度(T10)的測定用LI-6400便攜式CO2/H2O分析系統(tǒng)自帶的土壤溫度探針,土壤濕度(W10)的測定用TDR 100。
其他因子測定:每次測定土壤呼吸時,于各樣地隨機選取3個點取0~10 cm層的土壤樣品,同一樣地的土壤樣品混合后,帶回實驗室風干、過篩備用。土壤總有機碳采用重鉻酸鉀-外加熱法;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凱氏定氮法;土壤容重采用環(huán)刀法;土壤pH用pH計法。
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溫度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指數(shù)模型[18]:
RS=αeβT。
式中:RS為土壤呼吸速率,μmol /(m2·s);α為土壤溫度為0 ℃時的土壤呼吸速率,μmol /(m2·s);T為土壤溫度,℃;β為指數(shù)模型中的溫度反應(yīng)系數(shù)。
土壤呼吸對溫度的敏感性用Q10值表示,即溫度升高10 ℃時土壤呼吸速率的變化倍數(shù),計算式為:
Q10=e10β。
土壤呼吸速率和土壤濕度之間的關(guān)系采用線性模型[19]:
RS=aW+b。
式中:W為土壤濕度,%;a為水分反應(yīng)系數(shù);b為截距。
用Microsoft Excel 2016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及作圖,用SPSS 24對不同立地條件土壤呼吸速率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土壤總呼吸和土壤溫、濕度進行曲線回歸分析,對土壤總呼吸與土壤總有機碳、全氮、碳氮比、pH進行pearson相關(guān)分析。
各地形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速率(RS)月動態(tài)均表現(xiàn)為單峰曲線(圖1),平地、坡下和坡中的峰值出現(xiàn)在7月,坡上峰值在8月。平地RS的波動幅度最大(1.00~8.78 μmol/(m2·s)),坡中波動最小(1.32~6.19 μmol/(m2·s))。6—7月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大幅升高,且平地土壤總呼吸顯著高于坡地(P<0.05),坡地各坡位間差異不顯著(P>0.05);6月平地樟子松林RS最高(6.24 μmol/(m2·s)),分別比坡下、坡中、坡上高43.12%、72.38%、37.44%;7月平地樟子松林RS最高(8.78 μmol/(m2·s)),分別比坡下、坡中、坡上高30.27%、41.84%、30.85%,同時平地、坡下、坡中在7月達到峰值,分別為8.78、6.74、6.19 μmol/(m2·s)。8月平地、坡下、坡中RS開始出現(xiàn)緩慢下降,坡上則是緩慢上升;8月坡上達到峰值(7.23 μmol/(m2·s)),平地顯著高于坡地(P<0.05)。9月均開始出現(xiàn)大幅下降,平地降速最快,下降了54.61%,坡下、坡中、坡上分別下降了34.67%、29.06%、19.01%。9月平地、坡下、坡中RS已非常接近,且顯著低于坡上(P<0.05)。10月各地持續(xù)大幅下降,平地、坡下、坡中、坡上降幅分別為74.07%、69.75%、69.12%、67.05%,10月RS均達到最低值,分別為1.00、1.33、1.32、1.93 μmol/(m2·s),且無顯著差異(P>0.05)。
由此可見,樟子松林RS的月動態(tài)呈單峰曲線,平地、坡下和坡中的峰值出現(xiàn)在7月,坡上峰值在8月。觀測期內(nèi)RS均值由大到小順序為:平地、坡上、坡下、坡中,平地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中(P<0.05),與坡上差異不顯著(P>0.05)。平地RS在6—8月份均顯著高于坡地(P<0.05),9月和10月各地形差異不顯著(P>0.05)。6—8月本地區(qū)的降雨較為集中,且土壤溫度較高,良好的外界條件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同時植被根系生長迅速,根呼吸活躍,使得土壤呼吸速率較高[17]。坡地RS的變化較為一致,除7月以外,在6、8—10月由大到小均表現(xiàn)為:坡上、坡下、坡中。
圖1 不同地形土壤總呼吸速率月變化Fig.1 Monthly variation of total respiratory rate of soil under different terrains
異養(yǎng)呼吸(RH)和自養(yǎng)呼吸(RA)在各地形均表現(xiàn)出相似的規(guī)律性(圖2),RH的峰值均出現(xiàn)在7月,RA的峰值均在8月,月動態(tài)均呈單峰曲線。樟子松林RH在平地、坡下、坡中、坡上的波動范圍分別為0.49~7.86、0.98~4.63、0.74~4.54、1.00~5.87 μmol/(m2·s),可見其在平地的波動要明顯大于坡地各坡位。6—7月樟子松林RH處于快速上升期,平地RH顯著高于坡地(P<0.01),7月坡上的上升速度遠快于坡中和坡下,且7月均達到峰值(7.86、4.63、4.54、5.87 μmol/(m2·s)),坡上峰值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中(P<0.05),平地顯著高于坡地(P<0.01)。8月樟子松林RH開始出現(xiàn)下降,平地、坡下、坡中、坡上的下降幅度分別為16.15%、23.67%、9.22%、23.91%,8月平地RH顯著高于坡地(P<0.01),坡地各坡位間無顯著差異(P>0.05)。9月平地出現(xiàn)大幅下降,下降幅度為58.39%,坡地降幅較?。?月RH均降至較低水平,且無顯著差異(P>0.05)。10月平地、坡下、坡中、坡上均大幅下降至最低值,降幅分別為82.02%、71.05%、72.37%、69.56%。
可見,不同地形下樟子松林RH的波動范圍在0.49~7.86 μmol/(m2·s)之間,6—10月呈單峰曲線變化趨勢,峰值均出現(xiàn)在7月。平地和坡地RH在6—8月份差異較大,這段時期平地RH顯著高于坡地(P<0.01),9—10月份平地和坡地無顯著差異。觀測期內(nèi)各立地條件樟子松林RH均值由大到小順序為:平地、坡上、坡下、坡中,平地分別比坡下、坡中、坡上高50.80%、54.28%、30.64%,平地RH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中(P<0.05)。
樟子松林坡上和坡下的RA波動范圍大于平地和坡中(圖2)。6月平地、坡下、坡中、坡上的RA分別為0.44、1.23、0.52、1.10 μmol/(m2·s),坡下和坡上RA顯著高于平地和坡中(P<0.05),6—8月平地、坡下、坡中逐漸上升,上升幅度分別為425.00%、260.98%、353.85%;坡上呈波動上升,上升幅度為251.01%,可見平地上升速度快于坡地;8月各地形均達到峰值,平地和坡中的峰值比較接近,分別為1.87、1.84 μmol/(m2·s),坡下、坡上峰值較高,分別為3.21、2.76 μmol/(m2·s)。9月平地和坡下出現(xiàn)大幅下降,降幅為41.28%和66.28%,坡中、坡上降幅較小,坡下的下降速度要遠快于其他立地條件;9月坡上RA顯著高于其他地形(P<0.05),平地、坡下、坡中較為接近。10月持續(xù)大幅下降,均降至較低水平,坡下、坡上出現(xiàn)最小值,分別為0.35、0.93 μmol/(m2·s)。
圖2 不同地形異養(yǎng)呼吸和自養(yǎng)呼吸速率的月變化Fig.2 Monthly variation of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rate and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terrains
由此可見,不同地形樟子松林RA的波動范圍在0.35~3.21 μmol/(m2·s)之間,峰值出現(xiàn)在8月,最低值出現(xiàn)在6月或10月,變化趨勢表現(xiàn)為6—8月波動上升,8—10月逐漸下降。6—8月坡下RA最高,9—10月坡上RA最高,平地在整個觀測期內(nèi)均處于較低水平。觀測期內(nèi)各地形RA均值由大到小順序為:坡上、坡下、坡中、平地,平地RA均值顯著低于坡下和坡上(P<0.05)。
不同地形樟子松林土壤枯落物呼吸速率(RL)呈單峰曲線變化趨勢,坡下和坡上峰值出現(xiàn)在8月份,平地和坡中則出現(xiàn)在9月份(圖3)。在觀測期內(nèi)樟子松林RL波動范圍在0.19~2.22 μmol/(m2·s)之間。6月平地和坡下枯落物呼吸(RL)顯著高于坡上(P<0.05);7—8月呈上升趨勢,8月坡下、坡上RL均達到峰值,分別為1.81、2.22 μmol/(m2·s),坡中RL顯著低于平地、坡下、坡上(P<0.01)。9月各地形變化趨勢有所不同,平地和坡中持續(xù)上升至峰值,分別是1.83、1.60 μmol/(m2·s),上升了4.38%、72.40%,坡下和坡上開始下降,分別降低了36.58%、49.17%;9月平地和坡中RL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上(P<0.05)。10月均出現(xiàn)大幅下降,平地、坡下、坡中、坡上分別降低了81.20%、83.48%、72.14%、59.17%;10月除坡上外,平地、坡中、坡下均降至最小值,分別為0.34、0.19、0.45 μmol/(m2·s),坡上最小值在6月,大小為0.44 μmol/(m2·s)。
圖3 不同地形枯落物呼吸和礦質(zhì)土壤呼吸速率的月變化
綜上可知,樟子松林土壤枯落物呼吸速率(RL)在生長季呈單峰曲線變化,坡下和坡上峰值在8月,平地和坡中峰值在9月。RL變化趨勢為坡下和坡上在6—8月逐漸上升,8—10月逐漸下降;平地和坡中在6—9月逐漸上升,9—10月逐漸下降。除10月無顯著差異外,6—9月樟子松林RL在不同立地條件下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且在8月坡中RL與平地、坡下、坡上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0.01)。
礦質(zhì)土壤呼吸(RM)的變化趨勢與總呼吸和異養(yǎng)呼吸相似(圖3),各地形的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7月,最小值均在10月。樟子松林RM總體波動范圍在0.13~6.74 μmol/(m2·s)之間,平地的波動范圍最大,坡地各坡位波動范圍較小且比較接近。6月平地顯著高于坡地(P<0.05),坡地不同坡位間無顯著差異(P>0.05);7月均快速上升至峰值,平地、坡下、坡中、坡上峰值分別為6.74、3.25、3.24、4.73 μmol/(m2·s),平地RM顯著高于坡地各坡位(P<0.01),坡上顯著高于坡中和坡下(P<0.05)。8月均開始出現(xiàn)大幅下降,平地、坡下、坡中、坡上分別降低了28.10%、46.97%、17.24%、52.40%;8月平地RM顯著高于坡地(P<0.01),坡中顯著高于坡下(P<0.01)。9—10月持續(xù)下降,均降至10月的最小值,分別為0.16、0.16、0.13、0.47 μmol/(m2·s),且無顯著差異(P>0.05)。
綜上可見,礦質(zhì)土壤呼吸(RM)的波動范圍在0.13~6.74 μmol/(m2·s)之間,峰值出現(xiàn)在7月,變化趨勢為6—7月均表現(xiàn)為逐漸上升,7—8月均逐漸下降,8—10月為波動下降,最小值均出現(xiàn)在10月。6—8月平地RM顯著高于坡地(P<0.01),9月坡下和坡上RM顯著高于平地和坡中(P<0.01),10月平地和坡地無顯著差異(P>0.05)。觀測期內(nèi)RM的均值由大到小順序為:平地、坡上、坡中、坡下,平地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中(P<0.05)。
3.4.1 土壤總呼吸速率(RS)與土壤10 cm溫度(T10)的相關(guān)性
樟子松林土壤10 cm溫度(T10)的月動態(tài)呈單峰曲線(圖4),峰值出現(xiàn)在8月,各地形的T10無顯著差異(P>0.05)。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溫度的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表1),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速率(RS)與土壤10 cm溫度(T10)存在極顯著的指數(shù)相關(guān)(P<0.01),且坡地的相關(guān)性要強于平地。T10解釋了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季節(jié)變化的69.3%~83.8%。溫度敏感性系數(shù)Q10表示溫度每升高10 ℃土壤呼吸所增大的倍數(shù),各立地條件Q10由大到小順序為:坡下、坡上、坡中、平地,表明坡地對土壤溫度變化的敏感程度要大于平地。
圖4 不同地形10 cm土壤溫度和土壤濕度的月變化Fig.4 Monthly varia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and soil moisture of 10 cm under different terrains
表1 不同地形土壤總呼吸速率與 土壤10 cm溫度(T10)的回歸關(guān)系
3.4.2 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10 cm濕度(W10)的相關(guān)性
樟子松林土壤10 cm濕度(W10)的變化趨勢呈單峰曲線(圖4),峰值在8月。觀測期內(nèi)坡上W10顯著低于其他地形(P<0.05),平地在8—9月顯著高于坡地(P<0.01)。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10 cm濕度回歸分析結(jié)果表明(表2),在坡中和坡上,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與土壤10 cm濕度(W10)存在顯著相關(guān)性(P<0.05),而平地和坡下的相關(guān)性不顯著(P>0.05),且R2有隨坡位升高而增大的趨勢,表明隨著坡位的上升,土壤總呼吸與W10的相關(guān)性越來越強。W10解釋了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季節(jié)變化的6.4%~41.5%,可見土壤總呼吸與土壤濕度的相關(guān)性較土壤溫度弱。
表2 不同立地條件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10 cm 濕度(W10)的回歸關(guān)系Tab.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oil re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W10) of 10 cm under different terrains
3.4.3 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養(yǎng)分的相關(guān)性
將土壤總呼吸速率與0~10 cm層的土壤總有機碳、全氮、碳氮比(C/N)和pH進行pearson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顯示不同地形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養(yǎng)分的關(guān)系有所差異(表3)。平地、坡地土壤總有機碳和土壤總呼吸速率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且隨著坡位的升高,坡地樟子松林土壤呼吸速率與總有機碳相關(guān)性有變強的趨勢;全氮與土壤總呼吸速率呈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且在坡中與土壤總呼吸速率的相關(guān)性達極顯著(P<0.01);碳氮比在平地和坡上與土壤總呼吸速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其余地形相關(guān)性不顯著;pH在坡上與土壤總呼吸速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
表3 不同地形土壤總呼吸速率與土壤養(yǎng)分、pH的相關(guān)性Tab.3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total respiration and soil nutrient and pH under different terrains
注:*.在0.05級別(雙尾)相關(guān)性顯著;**.在0.01級別(雙尾)相關(guān)性顯著。
Note: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two-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two-tailed).
由分析可知,樟子松天然林土壤總呼吸月動態(tài)規(guī)律呈單峰曲線,峰值出現(xiàn)在7—8月份,符合以往相關(guān)研究[18-20]。觀測期內(nèi)土壤總呼吸速率的均值變化范圍為4.28~5.66 μmol/(m2·s),與段北星等[21]研究興安落葉松林土壤總呼吸速率范圍4.71~7.41 μmol/(m2·s)較為接近。土壤總呼吸在平地的均值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中,與坡上差異不顯著(P>0.05)。鄭威等[14]研究坡地紅錐人工林土壤呼吸發(fā)現(xiàn),土壤總呼吸隨著坡位的升高而上升,與本研究結(jié)果存在差異,樟子松林坡下的土壤呼吸要高于坡中,這可能是地區(qū)和林型的不同而造成的。大興安嶺地區(qū)土層較薄,不同坡位間土層厚度差異比較明顯,平地和坡下土層相對較厚,土壤養(yǎng)分含量更多,植被生長更為茂盛,有效地促進了土壤呼吸。觀測期內(nèi)異養(yǎng)呼吸、礦質(zhì)土壤呼吸在平地顯著高于坡下和坡中(P<0.05),異養(yǎng)呼吸平地均值分別比坡下、坡中高50.80%、54.28%,礦質(zhì)土壤呼吸平地分別比坡下、坡中高出81.38%、63.16%??梢娖降氐耐寥揽偤粑哂谄碌?,主要是由于平地擁有較高的異養(yǎng)呼吸和礦質(zhì)土壤呼吸。本研究中不同立地條件土壤總呼吸、異養(yǎng)呼吸和礦質(zhì)土壤呼吸的月變化趨勢較為相似,峰值均集中在7月或8月,最小值在10月,且在6—8月平地RS、RH、RM均顯著高于坡地(P<0.01),在9—10月平地和坡地的差異不顯著(P>0.05),呼吸速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符合相關(guān)研究[22-24]。土壤呼吸具有明顯季節(jié)變化的原因主要是:夏季高溫多雨,植被根系生長旺盛,微生物代謝活動較強,此外枯落物在夏季濕熱條件下分解更快,可為土壤提供大量養(yǎng)分[25];冬季植被進入休眠期,環(huán)境條件惡劣,植物及微生物活動性減弱。大興安嶺地區(qū)緯度較高,9—10月份已步入冬季,溫度迅速下降,各土壤呼吸組分均降至較低水平,在不同立地間無顯著差異。
自養(yǎng)呼吸在平地的均值顯著低于坡下和坡上(P<0.05)。從時間動態(tài)上看,坡上自養(yǎng)呼吸在9—10月份明顯高于其他立地條件??赡苁?—10月土壤溫度迅速下降,樟子松林樣地位于陽坡,坡上由于地理條件的優(yōu)勢,光照更加充足,9—10月土壤溫度高于其他立地條件(圖4),有效地促進了土壤呼吸。鄭威等[14]研究顯示,在溫度較低的冬季,坡上紅錐人工林土壤呼吸要高于其他坡位,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太陽輻射??萋湮锖粑谡麄€觀測期內(nèi)均處于較低水平,各地形差異不顯著(P>0.05)。
土壤溫度通常與土壤呼吸的關(guān)系極為密切,兩者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季節(jié)變化[26]。土壤濕度影響著植被及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動、土壤的通透性,是土壤呼吸的一個重要影響因子[27]。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形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與土壤10 cm溫度(T10)均存在極顯著的指數(shù)相關(guān)(P<0.01),T10可以解釋不同地形下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月變化的69.3%~83.8%,說明土壤溫度是影響本地區(qū)樟子松林土壤呼吸的主要因子之一。這與很多人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21,28]。Q10的模擬結(jié)果顯示平地的溫度敏感性指數(shù)低于坡地,不同坡位的Q10差異較小。相關(guān)研究表明在濕潤多雨的年份Q10較低,干旱年份Q10較高,說明土壤濕度的升高會降低Q10[29]。平地可能由于土壤濕度高于坡地,因此Q10相對較低,符合上述研究。本研究中坡中和坡上的土壤總呼吸與土壤10 cm濕度(W10)存在顯著相關(guān)性(P<0.05),且R2有隨坡位升高而增大的趨勢,表明了隨著坡位的上升,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與W10的相關(guān)性變強。W10解釋了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季節(jié)變化的6.4%~41.5%,可見土壤總呼吸與土壤濕度的相關(guān)性比土壤溫度弱。相關(guān)研究也表明,大興安嶺地區(qū)土壤濕度對土壤呼吸的影響小于土壤溫度[21,29],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區(qū)域蒸散量大,土壤持水能力較低,而排水能力較強等特點也可能降低了土壤濕度對土壤呼吸的影響[30]。對土壤養(yǎng)分的研究顯示,不同地形樟子松林土壤總呼吸與0~10 cm土壤總有機碳均呈極顯著正相關(guān)(P<0.01),全氮、碳氮比、pH與土壤總呼吸呈正相關(guān),且在部分地形相關(guān)性達極顯著水平(P<0.01)。宋啟亮等[31]對大興安嶺地區(qū)5種林型土壤呼吸的研究顯示,土壤呼吸速率與土壤有機碳呈顯著正相關(guān),而與全氮相關(guān)性均不顯著。大量研究[32-34]也顯示土壤呼吸與總有機碳相關(guān)性顯著。土壤有機質(zhì)是微生物代謝活動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chǔ),是影響土壤呼吸的一個重要因素。本研究中平地、坡上土壤呼吸與總有機碳相關(guān)性較強,且隨著坡位的升高,坡地樟子松林土壤呼吸與總有機碳相關(guān)性有變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