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品屹
古往今來,有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白居易遇見桃花,便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灼灼芳華;李商隱遇見荷花,便有了“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的高潔脫俗;我遇見你,便是最美心頭一亮時。
此時,我漫步在河邊小道上,從未見過這樣生機勃勃的柳樹。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的淡綠色,像一條條瀑布從空中垂下。微風拂過,柳枝像優(yōu)雅的舞者般翩翩起舞。
我湊上前,想折一枝柳條,但沒能折下??此迫崛醯牧鴹l,竟如此堅韌,每一根都緊緊地抓住樹枝,即便樹枝被拉彎了,它也沒有松手。
我想到了書上對柳樹的一些介紹。柳樹一般都長在河邊,它們就像一個個愛水的女子,總是臨水梳理自己的秀發(fā),它們身后往往就是炊煙裊裊的村莊。當河面的風吹向村莊時,它們就用自己的秀發(fā)將那些酗酒的風梳理得細細的、柔柔的,生怕驚醒麥苗的好夢;當村莊的煙塵吹向河面時,它們就用自己的秀發(fā)將灰塵過濾得干干凈凈,生怕嗆到河面的漣漪;當河水暴漲時,所有的柳樹就會挺直腰桿,用柳條編織成一張密密的網,阻擋浪花的拳頭擊打疲憊的堤岸。
望著眼前的柳樹,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不會想到這些樹干像極了戰(zhàn)“疫”中的十四億中國人,那些柳枝像極了戰(zhàn)“疫”中的最美逆行者嗎?難道你沒有想得更遠一點兒,在他們身上閃耀出的是人性的光輝?一行行哭花護目鏡的淚水,一件件隱瞞主人身份的支援物品,一份份為救人而接下的訂單……柳條,都是他們的象征!
當危險來臨時,他們如一粒粒石頭,壘成壁壘,阻擋洪水;他們如一棵棵大樹,站成森林,抵抗臺風;他們又如一枝枝柳條,組成屏障,守護我們!
所謂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有了這么一群負重前行的人,我們怎能不感到安心呢?我們的民族怎能不振興呢?我們的國家怎能不強大呢?
眼下的我,無法像那些人一樣,為民分憂,為國解難,但我現(xiàn)在在家努力學習,不也是為將來長成“柳條”而積蓄力量嗎?
懷著對柳樹的崇敬與贊美,我心頭一亮,陶醉于飄飛的柳絮之中……
指導老師 林丹
名師點評
小作者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由眼前的柳樹聯(lián)想到柳樹的品質,再聯(lián)想到像柳樹一樣拼搏奉獻的人,抓住了時事熱點,贊美了愛國情懷,也表達了自己報效祖國的決心。文章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大量引用詩文,使得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