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鏡
No Name在出租車上的營銷廣告
“樓梯,是用來上樓的”“樓房,可能住著人”“出租車,能坐4個人和一個司機(jī)”……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第一次來加拿大旅行的外國人一定不會相信,這個國家竟然有如此眾多的文盲,以至于政府必須把名詞解釋印在街上。
為了讓文盲們明白地鐵站的意思,這些標(biāo)語專門解釋了什么是地鐵站:有一大堆通勤者和列車的地方。在火車站,也會有標(biāo)語不厭其煩地向你解釋火車的作用。
如果你在2019年下半年來到加拿大,難免會猜測這個國家正在推行一次大規(guī)模掃盲運動。他們正在通過把詞典印滿大街小巷的方式,幫助國民識文斷句。
但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shù)據(jù),加拿大識字率常年維持在99%以上,他們顯然沒有如此巨大的掃盲需求。
來自中國的設(shè)計師團(tuán)隊去加拿大團(tuán)建時被嚇得一身冷汗。他們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場廣告營銷。23歲的多倫多本地人Mi ke在Twi t t e r上感嘆這是一場神跡,因為從他出生起,這家公司就從來沒打過廣告。實際上,這是這家公司成立42年以來第一次打廣告。
如果你去問一個加拿大人,最喜歡的牌子是什么,他很可能會回答你:沒牌子。
沒必要因為這個答案而覺得被冒犯。因為這個加拿大人最愛的國寶級品牌,名字就叫:No Name。
據(jù)加拿大媒體報道,No Name成立42年來,生產(chǎn)了超過2900種商品,從可樂到柔順劑,從餅干到白醋,已經(jīng)滲透加拿大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同時也是地球上最懶的公司:懶得起名字,懶得打廣告,甚至連商品包裝都懶得設(shè)計。
只要是No Name的產(chǎn)品,無論是吃的、喝的、用的,包裝統(tǒng)一是整片的黃色,上面再印個孤零零的商品名。
如果有幸被邀請到一戶加拿大人家吃飯,千萬記得參觀一下他們的壁櫥,你很有可能看到滿柜子的黃色。主人會驕傲地告訴你,這是加拿大民俗的一部分。
“ 我每天都忍不住要去N oN a m e逛逛,去的時候并沒有什么要買的,但最后總會拎兩袋黃色的東西回家?!苯?jīng)常逛多倫多超市的Joe Drew說,“買得多了,我連自己的名字都忘了。”
“不就是抄無印良品的極簡風(fēng)嗎?”有人會質(zhì)疑。
但相比于M U J I用“無名”包裝出的高貴奢華,No Name總讓人聯(lián)想到物質(zhì)極大滿足的烏托邦。在這個世界里,沒有人再需要講花里胡哨的故事——這也幫助他們成功地把產(chǎn)品售價控制在市場價的60%以內(nèi)。
加拿大知名搖滾樂隊“a n d r epettipas and the giants”深諳純粹的力量,他們的專輯海報都在模仿No Name風(fēng)。No Name甚至成了加拿大高中躲避球隊的官方著裝,就連大名鼎鼎的企鵝圖書都加入N o N a m e風(fēng)潮,模仿這種沒意義的廢話。
就算家里沒有No Name,人們都得找點黃色出來,只為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加拿大人。加拿大人永遠(yuǎn)逃不脫這種黃色的包圍,甚至只要在畫面里看到滿眼黃色,就能證明一部電影是在加拿大拍的。
“‘No Name黃是加拿大皇冠上的明珠,它比楓葉糖漿和肉豆蔻更能代表加拿大文化?!奔幽么笕薓a tt早就煩透了人們只知道他們有楓樹。
加拿大《新紀(jì)錄雜志》記者D a n i e l C a u d l e對此做了總結(jié):“No Name是我們加拿大的秘密,我們不需要包裝和營銷來說服我們一種產(chǎn)品比另一種優(yōu)越。”
N o N a m e,就是加拿大對消費主義不具名的反抗。酒是用來喝的,意面是用來吃的,就像樓梯是用來上樓的,房子是用來住人的一樣。這似乎和加拿大人的民族性暗中契合。在加拿大,你經(jīng)常能見到某條街叫“this street”或者“thats t r e e t”。10個加拿大男人,里面能有6個叫Mike。
大音希聲,大道無形,人為的修辭總是欲蓋彌彰,語言在本質(zhì)面前一文不值。這個北美國家,把古老東方的道家思想演繹到了極致。
喬布斯曾在采訪中解釋過極簡主義:簡單比復(fù)雜更難,真正的完美不需要解釋。
//摘自公路商店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