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靜
(元江縣林草種苗工作站,云南 玉溪 653300)
以云南玉溪為例,當?shù)氐蜔岷庸鹊貐^(qū)海拔普遍在800 m以下,所處緯度不高。常年平均氣溫在20 ℃左右,全面無霜且光照時間不低于2230 h[1]。年降水量更是達到800~960 mm,降水季節(jié)明顯,雨熱同季。年平均蒸發(fā)量達到200 mm,為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2]。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進行大樹的移栽管理,應當注意管控要點,確保移植前后的土質(zhì)環(huán)境、溫濕度條件等,確保整個移植過程的成活率[3]。
第一,準備所需要的各種工具、原料以及藥劑等。常見的包括愈傷涂膜劑、殺菌藥物、生根粉和運輸、吊裝設備等。第二,苗木的選擇,盡可能的條件長勢較好、沒有潛在病蟲害隱患且樹冠均勻的苗木;如若實際樹木非常大,可能涉及吊裝以運輸,則需要在地勢較為平坦、空曠地區(qū)完成整個吊運過程。除此之外,條件可行的情況下,應當盡可能的選擇距離栽植地區(qū)較近的樹木,從而降低整個移栽過程耗費的時間。第三,挖前準備,首先需要對樹木進行必要的修剪處理,針對過大、過長的枝條進行截短處理,對造成的傷口進行處理、涂抹藥劑,以免后期吊運期間存在的隱患,并促使傷口愈合;其次,在開挖前4天左右進行必要的水灌透處理,為樹木補充充足的水分,同時也利于土球起挖;最后,如若移栽期間天氣較為炎熱,則需要對樹木頁面噴灑必要的抑制蒸騰劑。第四,起苗準備,一方面應當明確土球以及開挖的兼具,通常土球的直徑大小當不低于整個樹木胸徑的8倍。整個開挖工作應當圍繞土球開展,深度則保持在土球直徑的2/3即可,結(jié)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可進行一定的調(diào)整;另一方面起挖過程中,應當將表層存在的松土以及未有側(cè)根的表土進行徹底的清理,確保開挖深度充足,如若存在需要采用砍刀或者鋸子截斷樹根時,應當避免土球松散,從而給后期包裝以及運輸造成影響。第五,修繕與包裝,首先應當將土球修整為圓滑的直筒樣式,這樣有助于繩子的牢牢束縛,隨后對受損的根系進行必要的處理,包括殺菌等,避免其進一步腐爛損壞;其次,對于修整完畢的土球進行包裝,利用草繩進行捆綁纏繞,自上而下到底端,隨后自下而上到樹干。切記纏繞期間保證繩子緊繃,避免運輸期間土球松動;最后,待繩子纏繞完畢之后,使用鋒利的大花翹向土球內(nèi)收底,并采用砍刀或者鋸子等對底根進行徹底的截斷處理。當樹木較大情況下,需要采用吊車進行輔助,將樹木徹底吊起之后對根進行截斷,從而規(guī)避期間樹木歪斜傷人或者土球松動等問題。
首先,應當保證大樹的樹形以及樹干等的防護工作。吊裝前期應當結(jié)合實際土球以及樹木的體積等確定合適的吊車,從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綜合實際吊裝樹木的質(zhì)量,劃定合理的吊裝部位,并在該位置敷設厚厚的墊層以及木塊保證吊裝防護,避免損傷。其次,為了確保運輸期間可靠、穩(wěn)定,吊裝過程應當保持平穩(wěn),并緩緩放置于運輸車輛上,保證土球的穩(wěn)當,選擇濕草進行鋪墊。如若樹木的枝條較為茂密,則需要進行必要的修剪處理,去除一些雜枝,盡可能降低運輸期間的水分過度蒸發(fā)流失。
實際種植穴的開挖規(guī)格應當結(jié)合苗木的實際根幅、土球的具體規(guī)格與高度、土質(zhì)實際情況來判定。種植穴的直徑往往需要大于土球直徑50 cm左右,深度則應當高于20 cm左右,針對規(guī)格較大的樹木需要進一步的放寬處理,以便于整個栽植過程進行。
樹木移植過程中,對于新植地點的土壤也有要求,特別是干熱河谷地區(qū)。故而在栽植前應當對土壤進行必要的處理。首先,可以使用泥土以及草炭土、沙土等依據(jù)一定的配比調(diào)制,提升土壤的通透性,為新根的生長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針對一些難以生根或者體格較大的樹木等,可以在其土球底部鋪設30 cm左右厚度的碎石,并在其周邊回填同樣30 cm左右厚度的沙土,隨后填入種植土,保證整個種植穴的透氣透水效果,避免過度積水淹根等問題;其次,應當在土壤內(nèi)加入一定的養(yǎng)分,提升整個環(huán)境的營養(yǎng)水平;最后,選擇必要的藥劑對土壤進行徹底的殺菌作業(yè)。在大樹移植期間,通??梢赃x擇45%濃度的多菌靈粉等進行土壤的處理,可以較好的除去土壤內(nèi)的細菌,提升移植的存活率。
第一,需要進行必要的修建以及整形處理。第二,針對剪切導致的傷口部位等進行必要的處理。第三,保證栽植定位準確,切忌頻繁多次的移動樹木。第四,去除捆綁著的草繩以及其它包裝,之后對土球進行徹底的疏松處理。第五,將種植土進行充分回填,保證其可以和樹木的根系之間實現(xiàn)徹底有效的接觸,以土球表層覆蓋5 cm厚度為宜。第六,鋪設透氣管道。對于較大的樹木在移栽期間,往往需要在樹穴中鋪設半徑5 cm左右的透氣管,提升土壤環(huán)境的透氣效果,促使養(yǎng)分以及水分等的流動,也有利于病蟲害等的防治工作開展。除此之外,利用這些透氣管道也可以較好的輔助觀察樹木根系的生長情況以及土壤水分含量。不同的體積以及品類的樹木需要設置的透氣管道數(shù)目也不同,一般胸徑在15~25 cm的落葉喬木以及植株不低于6 m的常綠喬木等需要增設2~3根;而胸徑高于25 cm,則需要增設3~5根;實際管道的長度則以高出土球表面5 cm左右即可,并在其端口使用無紡布進行必要的覆蓋。
除此之外,針對干熱河谷地區(qū),在大樹的移植過程中還應當注意以下2個方面:首先,整個移植工作最宜選擇初春或者秋季,氣候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且符合樹木生長規(guī)律;其次,起挖時段應當選擇合適,最宜在陰雨天氣進行開挖,可以較好的降低水分蒸發(fā)流失,并保證土球質(zhì)量。
第一,樹干涂白處理,對于干熱河谷地區(qū),在大樹移植過程中,如若遇到高溫天氣,則對樹干進行必要的涂白處理十分關(guān)鍵。涂白操作既可以很好的起到殺菌以及消殺蟲卵的功效,同時也可以很好降低樹干表面的溫度,減少比必要的水分蒸發(fā)流失。第二,保濕處理,纏干保濕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保濕處理辦法,即將草繩浸潤纏繞于樹干及其分枝等位置,如若實際分枝不高或是樹木較小的情況下,可以纏繞至整個分枝位置以上2~3 m以及樹木整個高度的一半左右,并定期對樹干進行必要的噴濕處理。第三,進行必要的遮陰處理,干熱河谷地區(qū)往往氣溫較高,為了規(guī)避不必要的水分蒸發(fā)等問題,提升整個移栽的成活率,往往需要在完成移栽之后進行必要的遮蔽處理。直至徹底緩苗之后在去除遮蔽。第四,科學澆水與保濕處理,首先,在首次定根期間需要保證充足徹底的澆透處理,密切觀察,控制水的用量,切忌過多或者過少,澆水過程應當盡可能的大面積進行,為整個植株的生長提供充足的濕潤環(huán)境。除此之外,為了提升濕度,特別是高溫季節(jié),在完成移栽之后的60天內(nèi),應當定期對樹木的枝干以及樹冠等進行必要的噴水處理。時間控制在每天的10點以及16點為宜。第五,營養(yǎng)供給,吊瓶輸液是常見的營養(yǎng)供給方式[4]。在完成移栽之后的90天中,對樹木進行必要的營養(yǎng)供給處理,可以較好的促使生根以及提高長勢。最后,修剪,日常必要的修剪管理十分必要,可以適時地進行必要的松土處理,避免土壤過度板結(jié),對于受病蟲害應當?shù)闹l等進行修建處理等等。
目前,國內(nèi)在大樹移植方面的技術(shù)發(fā)展已然比較成熟,但即便如此在大樹的移植過程中依然存在共性以及個性等情況。故而在大樹的移植過程中,尤其是干熱河谷地區(qū)的大樹移植,應當注重對移植前后大樹生長環(huán)境的保持,預先做好充足完善的差異性對比工作,制定詳細的移栽計劃。移栽過程中應當對各個流程進行嚴格的把控與設計,避免過程中的過度水分流失以及病害問題;在完成移栽工作之后,還應當注重對后期的養(yǎng)護管理,盡可能的為大樹提供適宜的與原生長環(huán)境相符的環(huán)境。盡可能降低環(huán)境的差異性,提供必要的水分、養(yǎng)分等,盡可能為其營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提升大樹移栽的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