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寧
20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在美國有一個青蛙跳躍比賽,參賽選手是從世界各地的蛙類中挑選出來的跳高佼佼者。1990年,一位美國動物進口商從非洲帶回3只非常擅長跳高的蛙,并讓它們參加跳躍比賽。在比賽中這3只蛙均打敗了對手,最終其中一只獲得了冠軍,一戰(zhàn)成名。
這位動物進口商帶回的蛙到底有多厲害呢?據(jù)稱,它們能跳起3米高,簡直就是跳高大師,而人類目前的跳高世界紀(jì)錄是由古巴運動員索托馬約爾創(chuàng)造的2.45米,如果在同一個賽場上競技,人類還會落敗呢。當(dāng)然,能跳起如此高度的,肯定不是普通的青蛙,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蛙——非洲巨蛙。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蛙,非洲巨蛙最大的特點就是大——成年蛙體長50厘米左右,最長可達80厘米,體重超過3千克。它們的分布區(qū)域非常局限,只生活于喀麥隆西南部和赤道幾內(nèi)亞地區(qū)的雨林中,它們最喜歡的環(huán)境就是瀑布旁和河流邊。非洲巨蛙大部分皮膚是綠色的,只有腹部呈橙黃色,皮膚表面還有顆粒狀的凸起。這樣的皮膚使它們很好地與周圍環(huán)境融為一體,既能高效捕食,又能躲避捕食者。
當(dāng)然,非洲巨蛙除了大,還有其他特別之處。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非洲巨蛙以叢林中特定的一種植物為食,并推測這正是它們只分布在非洲個別地區(qū)的原因。但是事實上,這并不完全正確。研究顯示,非洲巨蛙的蝌蚪吃的確實是植物,但是孵化約3個月后,它們長成了成年蛙,就不再吃植物了,而是吃各種蟲子、小型甲殼類動物、魚類、小型蛇類以及其他兩棲類動物等,有時還捕食蝙蝠。這樣的食譜與普通青蛙只吃蚊蟲比起來,可霸氣多了。
除了食譜特別,非洲巨蛙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是啞巴。非洲巨蛙沒有聲帶,因此發(fā)不出呱呱的叫聲。但是在重要的時刻,它們卻能發(fā)出類似吹口哨的聲音,這種聲音是它們呼朋喚友的重要工具。雖然是啞巴,但是非洲巨蛙視力和聽力非常敏銳,這為它們的生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雖然當(dāng)?shù)厝撕茉缇烷_始捕食非洲巨蛙,許多非洲巨蛙還被賣往世界各地,成為人類的寵物,但是人類對它們的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對它們繁殖、養(yǎng)育后代的行為知之甚少。最近,一個研究小組對非洲巨蛙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在雨林的河邊發(fā)現(xiàn)了19個好像是被加工過的水洼,通過攝像機拍到的證據(jù),證實這些水洼是非洲巨蛙的巢穴,它們在這些水洼中產(chǎn)卵。其中有一些水洼非常精致,周圍堆了一圈石頭,建成一道堤壩,這樣一來,河水可以從石頭之間的縫隙流入水洼中,使水洼中的水保持流動,但是水流又不至于很急。即使大雨過后,河水突漲,水洼中也不會突然沖入大量的水,將水洼沖壞。
非洲巨蛙喜歡在河流邊活動
非洲巨蛙為什么要造這樣的巢穴呢?它們又是如何建造這些巢穴的呢?
事實上,成年非洲巨蛙通常不會住在水洼里,這些水洼是它們?yōu)楹蟠鷾?zhǔn)備的“避風(fēng)港”。與其他蛙類一樣,非洲巨蛙的幼體也是蝌蚪,剛出生時它們與其他蛙類的蝌蚪個頭差別一樣大,它們無力抵抗外來的威脅。為了防止蛙卵和蝌蚪被水沖走,也為了避免后代被河里的魚等捕食者吃掉,非洲巨蛙父母才不辭辛苦建造了這些帶堤壩的巢穴。這些巢穴最大限度地保護了非洲巨蛙的后代。
而建造帶有石頭堤壩的巢穴對于非洲巨蛙來說是艱巨的任務(wù),因為那些石頭重量都在2千克左右,這個重量超過了非洲巨蛙體重的一半。我們可以嘗試提起和我們自身體重一半相等的重物,就可體會非洲巨蛙建造巢穴的艱辛了。研究人員還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將石頭推到目標(biāo)位置的,不過鑒于非洲巨蛙的后腿巨大而肌肉發(fā)達,因此他們推測巨蛙可能是用后腿推動石頭的。
非洲巨蛙父母并沒有因為有巢穴的保護就安心離開。研究人員們發(fā)現(xiàn),每天晚上,都會有一只成年的巨蛙守在巢穴旁,每隔幾天巨蛙就會對巢穴進行一次修繕,直到蝌蚪長成真正的巨蛙。
盡管非洲巨蛙是蛙類中的巨無霸,在它們的棲息地小魚、小蝦,甚至小蛇都可以成為它們的盤中餐,但是隨著棲息地被破壞,被人類大肆捕殺,非洲巨蛙的數(shù)量正在大量減少,如果不加以保護,它們將難逃滅絕的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