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 鵬
(商丘市飼草飼料站,河南 商丘476000)
溫度是對牛影響最重要的環(huán)境因子,一般情況下,牛適應的環(huán)境溫度10~21 ℃,高溫使牛的采食量下降,生長速度降低和產奶量下降,同時使公牛精液品質下降。一般情況下,歐洲類型的牛耐熱性差一些,瘤牛耐熱性較強。低溫對牛無明顯的影響,牛對低溫環(huán)境調節(jié)能力較強,低溫使牛的基礎代謝增加,通過增加采食量產生熱量抵御寒冷;極端低溫抑制母牛的發(fā)情和排卵。濕度通過溫度影響牛的生產性能,高濕使高溫或低溫對牛的影響加劇。牛喜歡安靜的環(huán)境,噪音影響牛的生長和產奶量。
牛的汗腺不發(fā)達,通過垂皮來輔助散熱,皮膚分泌有臭氣的皮脂抵御蚊蠅侵襲,加強對熱環(huán)境的適應。
1.3.1 牛對食物的要求
牛是草食性家畜,味覺和嗅覺敏感。喜歡采食草類飼料,尤其是青綠飼草和塊根飼料,且喜歡采食帶甜味和咸味的飼料。要避免牛采食外表粗糙,絨毛多,被糞尿和唾液污染的飼草、動物性飼料。變更飼料種類時,要有一段適應時間。
1.3.2 牛的采食行為
牛采食時依靠靈活有力的舌卷食飼草,匆匆咀嚼后,將粉碎的草料食團吞入胃中。由于牛采食行為粗糙,容易將異物吞入胃中造成瘤胃疾病,要防止異物混入草料。牛沒有上門齒,采食牧草時,要用舌將草卷入口腔,依靠舌和頭的擺動扯斷牧草,牧草過矮時,牛不易采食,牛采食時間為4~9 h,日出前和近黃昏時是牛的采食高峰,牛有夜間采食的習慣。
牛是群居家畜,具有合群行為,能形成群體等級制度和群體優(yōu)勝序列,牛群混合時一般要7~10 d 才能恢復安靜,牛的這一習慣,在育肥時應給予注意,育肥群體中不要加入陌生個體。
牛喜歡自由運動,在運動時常表現(xiàn)嬉耍性的行為特征,幼牛特別活躍,飼養(yǎng)管理上要保證牛的運動時間,散欄飼養(yǎng)有利于牛的健康和生產。
牛每天需要9~12 h的休息時間,表現(xiàn)為游走、站立或躺臥,休息時反芻、咀嚼食物,牛一晝夜躺臥睡眠3 h。
一般情況下,牛每天排尿9~11 次,排糞12~20 次,早晨排糞次數(shù)最多,牛對糞便不在意,常行走或躺臥于糞便上,故舍飼時要注意清除糞便。
牛胃是由四個部分組成,占據(jù)了腹腔的絕大多數(shù)空間,能容納151~227 L 的飼料,每個部分在飼料的消化中都有特殊的作用。
2.1.1 瘤胃
體積最大,是細菌發(fā)酵飼料的主要場所,容積因牛大小而異,一般94.6 L,瘤胃是由肌肉囊組成,通過蠕動而使食團按規(guī)律流動。
2.1.2 網(wǎng)胃
靠近瘤胃、功能同瘤胃,能幫助食團逆呃和排出胃內的發(fā)酵氣體,但飼料混入金屬異物時,易在右網(wǎng)胃底沉積和刺入心包。
2.1.3 瓣胃占整個牛胃容積的7%,其功能是榨干食糜中的水分和吸收少量營養(yǎng)。
2.1.4 真胃
產生并容納胃體和胃酸,也是菌體蛋白質和過瘤胃蛋白質被消化的部位。食糜經(jīng)幽門進入小腸,消化后的營養(yǎng)物質通過腸壁吸收進入血液。
2.2.1 反芻
這是對富含粗纖維的植物性飼料消化過程中的補充現(xiàn)象。通過反芻,粗飼料被二次咀嚼(粉碎)和混合唾液,以增大瘤胃細菌的附著面積,反芻是一復雜的生理反射過程,由逆呃、重咀嚼、混合唾液和吞咽4個過程構成。食后反芻來臨時間1~2 h,日反芻時間6~8 h,反芻周期14~17次。飼料的物理性質和瘤胃中揮發(fā)性脂肪酸是影響反芻的主要因素。
2.2.2 唾液分泌
為適應消化粗飼料的需要,牛分泌大量腮腺唾液,唾液中的特殊成分對于維持瘤胃內環(huán)境、浸泡粗飼料以及保持氮素循環(huán)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唾液的分泌量和含量受牛的采食量、適口性、飼料物理性質以及鈉、鉀含量等因素的影響。
2.2.3 食道溝及食道溝反射
食道溝始于賁門,延伸至蜂巢一重瓣胃口。是食道的延續(xù),收縮時呈一中空管子(溝),使食團穿過瘤-蜂巢胃,而直接進入瓣胃。在哺乳期的犢牛,食道溝可以通過吸吮乳汁而出現(xiàn)閉合,稱食道溝反射。使乳直接進入瓣胃和真胃,以防牛乳進入瘤-蜂胃而引起細菌發(fā)酵和消化道疾病。在一般情況下,哺乳期結束的育成牛和成年牛食道溝反射逐漸消失。
2.2.4 瘤胃發(fā)酵及噯氣
牛的瘤胃-蜂巢胃中寄居著大量的細菌和原蟲。每毫升瘤胃內容物的微生物數(shù)量為109~1010個,60多種。這些微生物不斷發(fā)酵瘤胃中的飼料營養(yǎng)質,產生揮發(fā)性脂肪酸和各種氣體,這些氣體只有通過不斷的噯氣動作排出體外,才能預防臌氣。食后0.5~2 h 期間是產氣高峰期。當牛采食大量帶有露水的豆科牧草和富含淀粉的根莖類飼料時,瘤胃發(fā)酵作用急劇上升,所產生的氣體來不及噯出時,就會出現(xiàn)臌氣。此時若不及時機械放氣和灌藥止酵,就會使牛窒息死亡。
正常情況下瘤胃pH 保持在5.5~7 的范圍,溫度9~41 ℃,非常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和纖毛原蟲。牛與微生物的關系是共生關系,彼此有利。瘤胃微生物的主要機能是:
發(fā)酵碳水化合物飼料,特別是單胃動物難以消化的纖維素,經(jīng)過丙酮酸階段最后形成揮發(fā)性脂肪酸。這是反芻動物的主要能源,合成體脂及乳脂肪的原料。
能利用低品質的蛋白質飼料和尿素等非蛋白質含氮物,合成動物機體需要的高品質菌體蛋白。飼料蛋白質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降解為多肽及氨基酸;其中的一些氨基酸進一步降解為有機酸、氨及二氧化碳,所生成的氨和一些小分子的多肽以及自由氨基酸通過瘤胃微生物再合成微生物蛋白質。當這些微生物到達直胃及十二指腸以后,細胞蛋白質被消化和吸收。微生物蛋白既含有非必需氨基酸,也含有必需氨基酸。因此牛所獲得的蛋白質與以前日糧中的蛋白質關系不大。
瘤胃微生物對于宿主動物牛的蛋白質供應起了一個“平衡”作用,即在飼糧中的蛋白質供給不足時,可以從數(shù)量及質量上給予補充;而對高蛋白質的精料卻有降效作用。為此,可以通過加尿素(非蛋白質含氮物)來充分利用瘤胃微生物合成菌體蛋白質的能力,節(jié)約天然飼料蛋白質。
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維生素B族和VK,但是,如果飼料中這些維生素的供給充足則合成數(shù)量減少。因而成年反芻動物不以飼糧作為這些維生素的源泉。但是,要合成適當數(shù)量的VB12,必須供給足夠數(shù)量的鈷。
瘤胃微生物可以合成大量脂肪,這些脂肪含有一些特殊的支鏈脂肪酸,最后將被合成到牛乳和體脂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