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艷霞
(濮陽市人民醫(yī)院 血液科,河南 濮陽 457000)
放置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作為一種新的置管技術,被用于需要長期靜脈輸液、腸外營養(yǎng)、腫瘤化療、反復采血等患者,與傳統(tǒng)靜脈穿刺術相比,其具有操作簡單,患者痛苦及靜脈損傷小等優(yōu)勢[1]。盡管PICC置管是一項相對安全可靠的技術,但管道留置期間若護理不當,易造成感染、堵塞、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影響治療的順利實施,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本研究從各方面入手,加強臨床護理干預,以期進一步提高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減少相關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于濮陽市人民醫(yī)院接受PICC置管治療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排除敗血癥、菌血癥、靜脈血栓史、對導管成分過敏者。按入院時間分為兩組,各46例。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年齡為34~87歲,平均(65.84±5.96)歲;急性白血病24例,淋巴瘤10例,多發(fā)性骨髓瘤12例。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為35~88歲,平均(66.06±6.07)歲;急性白血病25例,淋巴瘤9例,多發(fā)性骨髓瘤1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颊呔炇鸨狙芯恐橥鈺?/p>
1.2 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口頭告知相關注意事項。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護理干預。(1)心理干預:說明置管的科學性及安全性,回答患者心中疑問,列舉成功治療案例,消除其恐慌、害怕心理,樹立治療信心。(2)健康宣教:置管前結合視頻及圖文向患者詳細介紹置管全過程,發(fā)放導管維護健康手冊,實施一對一輔導。(3)病情監(jiān)測:置管24 h內,適當制動穿刺手臂,輸液期間囑患者不可自行調節(jié)輸液速度,若有不適,應由護理人員進行調試。置管后3 d內,沿著血管穿刺方向進行熱敷,每次30 min,每日3次。置管第2天,指導患者做握拳動作或直接握握力器,每次5~10 min,每日3~5次,期間密切觀察穿刺點有無滲液、滲血,周圍皮膚是否出現紅腫、疼痛、分泌物等,定時測量臂圍及體溫。(4)導管維護:治療間歇期,按時進行導管沖洗,禁止患者自行沖洗;出院后每周返院沖洗一次,并更換PICC專用接頭及輔料。(5)日常生活指導:置管側手臂可做輕微伸展、彎曲活動,避免幅度及頻率過大;洗澡時用PICC置管防水護套保護置管敷貼,避免浸濕,若進水應及時更換;穿寬松舒適棉質衣服,避免袖口過緊,穿脫衣服時先以置管側為主,避免導管脫位及移動。(6)隨訪:定期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及導管情況,及時解答家庭護理中遇到的問題;建立網絡溝通平臺,用微信、QQ等互動交流,反復強調自我觀察及護理的重要性及意義,不斷強化患者自我保護意識。
1.3 觀察指標(1)導管維護依從性。完全依從:患者能配合PICC置管治療及護理,并按要求沖管及換藥,出院后及時回院復查。部分依從:患者能按要求配合PICC置管治療及護理,但有時未按要求沖管及換藥,出院后有時回院復查不及時。不依從:住院期間經常不配合PICC置管治療及護理,出院后回院復查次數較少。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計入依從率[3]。(2)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率(%)表示,對照組和觀察組導管維護總依從率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導管維護依從性對照組21例完全依從,14例部分依從,11例不依從,總依從率為76.09%(35/46);觀察組25例完全依從,18例部分依從,3例不依從,總依從率為93.48%(43/46)。觀察組導管維護總依從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92,P=0.020<0.05)。
2.2 并發(fā)癥對照組出現4例導管堵塞、2例靜脈血栓、3例靜脈炎、2例導管相關感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91%(11/46);觀察組出現2例導管堵塞、1例靜脈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52%(3/46)。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392,P=0.020<0.05)。
PICC置管后的導管維護是保證患者后續(xù)治療效果及安全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患者依從性是確保導管維護質量的基礎,若患者依從性過低,可能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治療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還會增加疾病惡化和治療失敗的風險。因此,在PICC置管后,有必要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4]。
目前在PICC置管期間,影響患者依從性的因素主要有:(1)醫(yī)護人員方面,PICC置管、留管期間,醫(yī)護人員宣教工作不到位,或未考慮患者個性特點,健康宣教工作缺乏個性化、針對性,可使患者對PICC置管維護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處于被動接受治療的局面;(2)患者方面,因患者及家屬缺乏專業(yè)醫(yī)學知識,對規(guī)范化導管維護技術認識不足或存在錯誤認知,擅自調整輸液速度、不按時沖洗導管及換藥等,使導管堵塞、感染等情況時有發(fā)生;(3)社會環(huán)境因素方面,患者家庭經濟條件、年齡、文化背景、家庭成員的支持程度等均可影響治療依從性。本研究充分衡量、考慮相關影響因素,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強臨床護理干預工作,結果顯示,觀察組導管維護依從率較對照組高,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提示通過加強護理干預,可提高PICC置管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常規(guī)PICC置管護理僅關注基礎知識普及,宣教力度不夠,加之未考慮患者心理、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未能使患者真正認識到導管維護的重要性,而通過從健康宣教、心理護理、日常生活等方面全面加強護理干預,制定相應干預措施,逐步提升患者導管維護認知水平,有助于使其更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綜上,對PICC置管患者加強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其導管維護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