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魏雄
初中物理是一門研究物質結構、相互作用及運動基本規(guī)律的自然學科,不僅知識點龐雜且結構復雜,抽象性較強,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較高的要求,但由于學生父母基因、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認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因此,在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上也有著較明顯的差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常常講同樣的知識內容,有的學生能夠快速領悟,而有的學生則完全聽不懂,導致初中物理教學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下效率低、質量差,甚至能力差的學生陷入了學習的惡性循環(huán)中,對物理學習滋生出抵觸和排斥情緒。因此,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物理教學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下,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學情來開展教學設計,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學生由于所處層次不同出現差生“吃不下”,好學生“吃不飽”的現象,將分層教學應用于整個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促進整體教學有效性得到顯著提高,學生也能在因材施教下得到知識與素養(yǎng)的協同發(fā)展。
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首先需要老師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如學生的知識儲備、思維能力、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因素,然后按照學生的能力和認知水平將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分層。A層以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水平都較優(yōu)秀且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為主,這類學生通常在課堂教學中對老師講解的知識內容能夠一點就透、快速吸收;B層以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水平都較好,基礎知識掌握也較扎實的學生為主,通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跟上老師的思路,并在既定的教學時間中理解并掌握老師講解的知識內容,在班級中大部分學生處于這個層次;C層通常以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水平、基礎知識等都較差的學生為主,通常這類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難以理解老師講解的知識內容,學生常常陷入學習困境,需要老師關注更多,給予更加詳細和深入的指導[1]。為了避免由于分層教學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老師可以采取隱性分層的方法,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能力發(fā)展隨時調整學生所處層次,這也是確保分層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會直接影響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物理分層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既要結合教學大綱設定教學的總目標,也要結合學生的能力差異劃分出由易到難的分層教學目標,比如C層學生的教學重點就是夯實基礎知識,在理解、掌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以致用,B層學生則要求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經歷物理原理、定律的推導過程,A層學生則需要挖掘自身的思維潛能,借助創(chuàng)新思維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浮力”這課,老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基礎目標、中級目標、高級目標,基礎目標為掌握浮力的概念、單位以及物理意義等基礎知識內容,中級目標是理解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并明白為什么浸在液體中有的物體上浮而有的則下沉,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高級目標是借助科學實驗來探究浮力中的科學規(guī)律,并能夠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總結實驗結論并利用浮沉條件解釋輪船、潛水艇原理以及生活中常見的浮沉現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目標分層,不僅能夠有效幫助能力差的學生有效完成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內化,也能對A、B層有側重的進行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課后鞏固練習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學生查漏補缺、知識內化的重要途徑,在設置課后作業(yè)時老師也要進行練習分層,確保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在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得到相應的能力培養(yǎng)。比如,學習“功率”這課后老師布置了難易度不同的三種層次習題,C層學生以基礎題為主,B層學生以知識的靈活運用題目為主,A層學生則以需要發(fā)散思維才能完成的綜合性題目為主,這樣能使能力差的學生夯實基礎知識,也能使能力強的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可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初中物理分層教學中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實施分層,并將分層延續(xù)至課后鞏固練習中,使不同能力、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分層教學中得到因材施教的指導,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