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寶
(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馬蓮灘小學 甘肅蘭州 730115)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nèi)容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要求,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情商,小學課本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xiàn)的,是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一手資料。小學生的年紀尚小,容易受新鮮事物吸引,目光經(jīng)常停留在有趣的地方,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身心特點,從教材手,為學生提供閱讀的機會,對應學生特質(zhì),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
比如,講“我的好習慣”時,通過教學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能夠意識到好習慣帶來的好處,使高學生形成培養(yǎng)好習慣的意識。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課前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作PPT,通過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懂得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前引入問題,“同學們,你們看今天老師穿得怎么樣?”學生肯定會爭先恐后地回答“很漂亮”“很整潔”等,“老師每天都是穿得很整潔漂亮來上班,這是老師一直保持的一個好習慣,那么大家誰能解釋一下什么是習慣?我們班級中就有很多學生有很多的好習慣……”然后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朋友好習慣的視頻,看到視頻中的孩子能夠按時起床,能夠自己整理床鋪,吃飯不挑食,還幫助父母做家務等,學生會有所感觸,通過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目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密切的聯(lián)系,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涉及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為學生挑選生活類的閱讀素材,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意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此外,教師可為學生挑選適合他們的書籍,推薦課外閱讀,增進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連接,并傳授學生閱讀技巧,使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受益匪淺,提高自身的道德法律意識,提高道德素養(yǎng)[2]。
比如,講“做聰明的消費者”時,教學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購物和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都喜歡購物,通過節(jié)課的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了解掌握道德與法律知識能維護自己的權益,從而讓學生更加自主地學習,提高學生的熱情,教師可采用生活化的提問方式。比如:同學們在買物品時都注重看什么呢?學生也會爭先恐后的回答:生產(chǎn)日期、包裝、成分、吊牌等。教師再次提問:那我們作為消費者有哪些權利呢?然后帶著問題開始接下來的探究。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分享閱讀成果也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分享閱讀成果,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在講自己的成果時,會有一種榮譽感,從而會對道德與法治產(chǎn)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通組內(nèi)交流對問題進行探究,得出成果,能夠提升學生的榮譽感。學校也可以為學生舉辦相關的展覽活動,如書法展示,增強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文化,為學生展示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精神風貌,除此之外,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和組織策劃能力等。學生在這種書香氛圍中,能夠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zhì)[3]。
比如,講“驕人祖先燦爛文化”時,要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多樣性,能夠了解漢字的悠久歷史與發(fā)展特性,能夠?qū)W習并欣賞書法藝術,學??梢酝ㄟ^舉辦展覽活動,如書法展示,分享學習成果,學生可將對祖國的熱愛用書法的方式展示出來,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感,還能提高學生的參賽熱情,學生在這種書香的氣氛中,不但能受到積極向上的熏陶,還能潛移默化地增強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必須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差異化,不斷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形式,閱讀引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滲透閱讀,深化學生的認知,閱讀拓展,內(nèi)化于行,分享閱讀成果,提升道德與法治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