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
中草藥在一般人的看法里,是比較廉價的。但是,東漢著名軍事家、開國功臣馬援卻偏偏因為一車草藥而被人冤枉了。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北部)時,為了抵御瘴氣侵襲,經(jīng)常吃薏米。南方的薏苡果實大,馬援想作為種子,回軍時載了一車。馬援死后,有人上書誣告,說馬援以前從南方載回來的,都是明珠彩犀一類的珍寶。后來人們就用“薏苡明珠”來比喻被人污蔑,蒙冤受屈。
馬援因為薏苡受誹謗,但宋代著名詞人辛棄疾卻因之得利。有一次,他得了疝氣,形大如杯,疼痛難忍。有位道長教他一法,用薏苡和黃土一起炒,然后水煮為膏服之。果然,只服了幾次,疝核就消了。
薏苡入藥,歷史悠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已把它列為養(yǎng)心的上品。薏苡適應(yīng)性強,除了高寒地區(qū)外,全國各地均可種植。果實成熟后,除去外殼外皮,用文火炒至微黃即可入藥。其主要功能是健脾、補肺、清熱、利濕。
古方中用薏苡的情況很多,如張仲景創(chuàng)制的麻黃杏仁薏苡湯,是治療風(fēng)濕病的;李時珍創(chuàng)制的薏苡仁粥是治療筋脈拘攣的;薏苡仁酒是強筋骨、健脾胃的。此外,薏苡的葉子作茶、可以暖胃、補益氣血;其根可以用來治黃疸、水腫、疝氣等。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