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縱橫談

        2020-01-07 00:56:05張暉
        黨史博覽 2020年12期
        關鍵詞:軍銜上將軍委

        張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進入革命化、正規(guī)化、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在新中國成立最初的幾年中,全軍上下一方面繼續(xù)進行著重大軍事行動(解放西藏和沿海島嶼、進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剿匪等),一方面進行編制體制調整、組建軍兵種和軍事院校、制定與實施新的條令條例、開展掃盲文化運動,可以說是千頭萬緒,許多方面基本上都是從零起步。《軍官服役條例》與軍銜制的實施,則是軍隊正規(guī)化舉措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評銜步驟:緊鑼密鼓,雷厲風行

        評定軍官等級、實施軍銜制度與《軍官服役條例》的出臺相伴相生。1950年9月4日,中央軍委發(fā)布《關于建立各級干部管理部之規(guī)定》,指出軍隊干部先進行評級,以“作為實行軍階之基礎”。1951年2月15日,總干部部以中央軍委名義下發(fā)《關于干部評級工作指示》,隨即全軍展開全面評級工作,至1952年底,全軍上下從“軍委主席副主席級”到“正、副排級”,評定9等21級。

        1952年軍隊評級,為后來全軍評定軍銜奠定了基礎。

        1952年4月11日,總干部部出臺《關于實行軍銜制度工作的草案》,規(guī)定軍銜等級為6等18級。

        1953年1月9日,中央軍委頒發(fā)《關于實施軍銜制度準備工作指示》。2月17日,設立以聶榮臻為主任,黃克誠、蕭華為副主任的軍銜實施委員會,由軍委直接領導。3月,該委員會下設軍銜審查研究組,對軍銜等級設置進行專門研究。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草案)》出臺。該《條例(草案)》中軍銜等級分為6等21級。

        中央軍委實施軍銜制度,先是計劃于1953年完成。鑒于軍隊組織編制和軍兵種組建等方面尚待落實,提出延至1954年實施,后再度延期。1953年9月18日,總干部部發(fā)出通知,明確于1955年實施軍銜制。

        在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領導下,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部部長羅榮桓,總干部部副部長宋任窮、賴傳珠、徐立清,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蕭華,具體負責首次軍銜的評定與實施工作。

        1955年1月,總干部部向全軍發(fā)出《評定軍銜的工作計劃》,軍銜評定工作進入快車道。2月,經一屆全國人大六次會議討論通過、毛澤東簽發(fā)的《軍官服役條例》發(fā)布,條例對軍官軍銜的評定作了明確規(guī)定,將現(xiàn)役軍官軍銜分為元帥、將、校、尉4等14級。其中,元帥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兩級,將官分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四級。該條例成為隨后實施軍銜制的法律依據(jù)。

        元帥、大將、上將人選,由中央軍委提名;中將、少將人選及校級人選名單,由軍隊各大單位(各總部、各軍事院校、各大軍區(qū)、各軍兵種、志愿軍總部等)黨委醞釀提名,報總干部部和總政治部審定、批準,最后由中央軍委定奪。

        對于上將和中將這兩級人選(從遴選到補授,最終確定234人),羅榮桓主持逐一研究討論,有了問題隨時向軍委請示,然后由他擬定名單。少將人選這一級的評定,羅榮桓委托賴傳珠、徐立清、蕭華等人負責,遇到難以確定的問題,再由羅榮桓主持會議解決。

        1955年1月14日、15日,彭德懷主持中央軍委座談會,對元帥、大將、上將人選名單進行審議。這個座談會至關重要,是軍隊高層對高級將領人選第一次集中審議。1月16日,彭德懷、羅榮桓聯(lián)名將審議通過的《關于元帥、大將、上將問題的報告》上呈毛澤東。1955年9月之前,上將軍銜以上人選名單和中將、少將人選名單在中央和軍隊不同層面進行討論、調整,最終形成《將級軍銜名冊》。9月15日,彭德懷將名冊呈報國務院總理周恩來。9月20日,總干部部印發(fā)《元帥、將官名單》。毛澤東簽署授予朱德等1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狀,署名日期為1955年9月23日。國務院授予粟裕等將官軍銜命令狀,第001號,署名周恩來,日期是1955年9月27日。

        評銜過程:原則性與靈活性統(tǒng)一

        元帥標準與人選

        關于元帥標準,在《軍官服役條例》中,對榮獲大元帥者有明確限定,“對創(chuàng)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zhàn)爭、立有卓越功勛的最高統(tǒng)帥”。這種“最高統(tǒng)帥”的限定,就只能是毛澤東一人有此資格。元帥軍銜的標準,一是“對創(chuàng)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zhàn)役軍團作戰(zhàn)、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此為《軍官服役條例》之規(guī)定),二是“現(xiàn)任軍委委員”(此為軍委座談會討論時大家認可的元帥人選入選范圍。在1955年1月16日彭德懷、羅榮桓提交的報告中,關于元帥人選“大家一致意見現(xiàn)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顯然,當時未進入軍委、擔任總參謀長的粟裕不在元帥人選之列)。

        在《軍官服役條例》中,明確授予軍官軍銜“應以現(xiàn)任職務、政治品質、業(yè)務能力、在軍隊中服務的經歷和對革命事業(yè)的貢獻為依據(jù)”?!艾F(xiàn)任職務”在這里放在首位。

        元帥共分兩級:大元帥、元帥。其人選的標準歸納起來就是:大元帥,“立有卓越功勛的最高統(tǒng)帥”;元帥,“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大元帥,創(chuàng)建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元帥,“創(chuàng)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zhàn)役軍團作戰(zhàn)”。大元帥、元帥分別為現(xiàn)任軍委主席、軍委委員。

        大元帥,毛澤東是唯一人選,毋庸置疑。那么元帥人選名單,則有鄧小平、陳毅兩人的變化。1955年8月17日,在中央軍委第44次會議上,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宋任窮還提出“陳毅、鄧小平、周恩來、劉少奇同志今年是否授銜”的問題。姑且不論周、劉二人的授銜,看來當時陳、鄧二人是否授銜也未“鐵定”。到9月3日,羅榮桓、宋任窮、賴傳珠、徐立清四人聯(lián)名呈報周恩來、劉少奇的元帥名單中,表明“中央已決定現(xiàn)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這里,軍委委員“均授予”,陳、鄧二人入選(1954年9月28日,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主席毛澤東和朱德以下11名委員組成,不設副主席、常委)。這11名軍委委員,也就成為元帥軍銜的不二人選。

        從《軍官服役條例》設置的大元帥等級和天津軍需工廠精心制作的大元帥禮服與肩章看,在最初的授予軍銜方案中,是準備授予毛澤東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的。那么按照這種思路設置,對創(chuàng)建和領導人民軍隊有重大貢獻、長期擔任軍隊主要領導職務的周恩來、劉少奇,也是被考慮授予元帥軍銜的。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人選最初應該是13名。只是以毛、周、劉三人黨和國家最高一級領導人的地位,他們是否授銜,就不是軍委座談會所能審議,也不是彭德懷、羅榮桓所能提名的。這或許也是彭、羅呈報件中未有毛、周、劉三人名字的緣由。

        9月20日,總干部部印發(fā)的《元帥、將官名單》中,已不見鄧小平的名字,元帥為10人。有文指出擔任外交部部長的陳毅最終能留在元帥名單中,是周恩來一再堅持的結果?!吨芏鱽砟曜V》中,記載有1955年9月11日身在外地的周恩來打電話給在北京的楊尚昆,力主授予陳毅元帥軍銜,指“軍銜授予,對陳毅同志現(xiàn)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并舉布爾加寧獲蘇聯(lián)元帥軍銜后也擔任政府職務之例。

        陳毅、鄧小平是否授銜之所以有反復,是二人既有軍委委員職務,又擔任黨或政府的領導職務。鄧小平當時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國務院副總理,陳毅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二人的工作重心當時均不在軍隊。最終,陳毅被授予元帥軍銜,鄧小平隨后在中共八大上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擔任更重要的領導職務,成為中央核心領導層成員。

        大將標準與人選

        大將的編制軍銜標準,按當初的文件規(guī)定是對應“一級軍區(qū)司令員及相當于該職務者”。不過,1952年軍隊評定級別時,作為一級軍區(qū)的6個大軍區(qū)(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軍區(qū))司令員后來均授予了元帥軍銜;1955年授銜時,調整后的一級軍區(qū)有12個,其中9個軍區(qū)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3個軍區(qū)司令員為中將軍銜。被授予大將軍銜的10人,無論是在1952年還是在1955年時,均未擔任一級軍區(qū)司令員。筆者以為,除了資歷與歷史貢獻,單就現(xiàn)任職務看,1955年授銜時大將們當時任職是相當于甚至有的是略高于調整后的一級軍區(qū)司令員職務的,他們大都擔任軍委總部或軍事學院、軍兵種正職(部長、院長、司令員),還有身兼國防部副部長者。

        關于大將人選,現(xiàn)在看來是有三個方案的(有備選名單),即10人、15人、22人。10人,是最終采用的方案,即后來人所共知的共和國10大將;15人,除上述10人外,另加上張宗遜、宋任窮、蕭克、王震、周純全;22人,在15人外另加許世友、劉亞樓、鄧華、陳再道、楊得志、彭紹輝、王宏坤7人。最后,中央確定10人。

        從1955年9月23日以前彭德懷、羅榮桓和總干部部上報的大將人選名單,如1955年1月16日彭、羅具名的《關于元帥、大將、上將問題的報告》,到9月15日彭德懷向周恩來呈報的《將級軍銜名冊》、9月20日總干部部上報的《元帥、將官名單》等,大將排名均按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順序。這也是目前人們最為熟知的排序。只是1月16日彭、羅報告的大將人選名單中,在許光達之前還有張宗遜、宋任窮,許光達之后還有蕭克、王震、周純全,共15人。

        軍銜評定,考量是多方面的,這一點在大將人選考量中尤為明顯。對人選的現(xiàn)任職務和軍隊職級,既作為評定軍銜的主要依據(jù)之一,又充分考量其歷史貢獻。如果過分看重現(xiàn)任職務,那么大將中的徐海東、張云逸就有可能落選。因為當時國防部副部長兼訓練總監(jiān)部部長蕭克、副總參謀長張宗遜都是強有力的人選。蕭、張二人不僅現(xiàn)任職務高,解放戰(zhàn)爭中也是一級軍區(qū)副司令員(蕭為華北軍區(qū)副司令員)、野戰(zhàn)軍第一副司令員(張為第一野戰(zhàn)軍副司令員)。所以,有文章指出,大將人選在考慮現(xiàn)任職務、品質、能力等條件后,“更強調在軍隊服務的經歷和對革命事業(yè)的貢獻”。

        在1955年1月軍委座談會上討論和會后彭、羅提交的大將人選名單中,當時軍中沒有任職、正在休養(yǎng)的徐海東能排位第二,是實至名歸的。這位窯工出身的大將,有“中國的夏伯陽”“徐老虎”之稱,戰(zhàn)爭年代英勇善戰(zhàn),9次負傷,全身傷痕累累、左腿二等殘疾,不僅率領紅25軍歷經艱險、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還和劉志丹部一起鞏固了陜甘根據(jù)地,該根據(jù)地成為中央紅軍長征最終的落腳點。在陜北,紅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還給剛到不久的中央紅軍送來5000塊銀圓,彭德懷感動地說是雪中送炭,毛澤東贊譽其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1955年周恩來到大連看望休養(yǎng)的徐海東。徐海東說:“總理,我長期養(yǎng)病,為黨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將太高,我受之有愧??!”周恩來安慰道:“海東同志,授你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恰當!”

        張云逸,10位大將中年齡最長者。他不僅參與領導百色起義,任紅7軍軍長,還擔任過軍委作戰(zhàn)局局長、副總參謀長,新四軍參謀長、副軍長,山東軍區(qū)司令員,在紅軍和新四軍中職務是高于粟裕的。1955年授銜前,從廣西軍區(qū)司令員任上退下來的張云逸已經年過六旬,因病休養(yǎng)很長一段時間。這次授銜,軍委自然沒有忘記這位比劉伯承還年長的軍中老將。

        最終的10名大將,1952年評定軍隊級別時均為正兵團級以上者;而另外的5人、后加7人大將人選中,還含有副兵團級者。如此看來,提出的大將軍銜后備人選,既沒有像上面所說的只看重現(xiàn)任職務,也并非只考慮其軍隊級別,還有其他因素的綜合考量與平衡(如戰(zhàn)爭年代所在各方面軍、各野戰(zhàn)軍之間的平衡關系)。這也是值得指出的一點。

        從現(xiàn)有各方面材料看,戰(zhàn)爭年代在軍中資深職高、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央或地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滕代遠(1928年與彭德懷一同發(fā)動平江起義后歷任紅5軍黨代表、紅3軍團政委、紅一方面軍副總政委、中央軍委參謀長、八路軍參謀長、華北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務)、李先念(紅軍時期的師、軍政委,新四軍第5師師長,中原軍區(qū)司令員)、譚震林(紅軍時期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軍政委,新四軍第6師師長,華中野戰(zhàn)軍政委,第三野戰(zhàn)軍第一副政委)、鄧子恢(1930年擔任紅12軍政委,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華中軍區(qū)政委,中南軍區(qū)政委)、張鼎丞(閩西革命根據(jù)地主要創(chuàng)建人之一,新四軍第2支隊司令員,華中軍區(qū)司令員)等也曾被考慮為大將人選,只是未明確列入大名單而已。

        授銜命令

        授予元帥軍銜命令,由毛澤東簽署。元帥排名,按照1954年9月底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順序。

        大將以下將官軍銜命令,按照9月27日周恩來頒發(fā)的國務院授予軍銜命令,均標明每人時任編制職務,按編制序列任職排名??倕⒅\長粟裕排名第一,以下為國防部副部長兼總后方勤務部部長、政委黃克誠(按序列,國防部雖在總參謀部之前,但粟裕在總參為正職,黃克誠等在國防部為副職,同為國防部副部長、總后任正職的黃克誠與總政副主任譚政也如此),國防部副部長兼總政治部副主任譚政,國防部副部長兼海軍司令員蕭勁光,國防部副部長兼總軍械部部長王樹聲,副總參謀長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公安軍司令員兼政委羅瑞卿,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徐海東,張云逸。徐海東、張云逸當時軍中沒有任職,名次排列最后兩位。

        在京的大將以下將官授銜儀式,于1955年9月27日14點30分在中南海紫光閣西側國務院禮堂舉行,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宣讀第001號授銜命令(共299名將級軍官名單),周恩來授予到場的粟裕等9人大將軍銜、蕭克等31人上將軍銜、徐立清等65人中將軍銜、陳沂等76人少將軍銜命令狀。

        在京的元帥授銜授勛儀式,于1955年9月27日17時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彭真宣讀授銜授勛命令,毛澤東向在京的朱德等7人頒發(fā)授予元帥軍銜命令狀。

        無論是元帥還是大將以下將級軍官,參加授銜儀式時,均著五○式軍服,授銜命令頒布后,即換上佩戴軍銜的五五式軍裝禮服。

        辭授元帥軍銜與申請降低軍銜

        從筆者見到的各方面表述看,毛澤東辭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辭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羅榮桓、葉劍英提出降低為大將軍銜。

        在主動提出降低軍銜上,葉劍英于1955年1月20日在彭德懷、羅榮桓上呈毛澤東《關于元帥、大將、上將問題的報告》上標注“我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

        葉劍英獲元帥軍銜,無論是從軍中資歷、貢獻還是現(xiàn)任職務,都是實至名歸的。早在大革命時期,葉劍英就成為國民革命軍師長、第4軍參謀長,與朱德、賀龍、劉伯承一樣都是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將軍;加入共產黨后,在各個歷史階段,長期在總部中樞擔任參謀長,有“葉參座”之稱。1954年6月19日,與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一起被增補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先前已任副主席的朱德、彭德懷、林彪一起構成中央軍委的最高層。這種輪廓,實際上已為一年后評授元帥奠定了基礎。

        辭授大將軍銜與申請降低軍銜

        許光達于1955年9月10日向毛澤東寫下請求降低軍銜的文字,謙虛自言對中國革命的貢獻微不足道:“不要說與大將們比心中有愧,與一些年資較深的上將比,也自愧不如……請授我上將銜,另授功勛卓著者以大將?!?/p>

        許光達是賀龍的老部下。就資歷與任職看,僅在紅二方面軍或一野中,高出許光達的也有幾位。擔任過紅6軍團軍團長、紅二方面軍副總指揮、八路軍120師副師長、第四野戰(zhàn)軍參謀長的蕭克,擔任過紅軍大學校長、第一野戰(zhàn)軍副司令員的張宗遜,擔任過紅6軍團政委、第一野戰(zhàn)軍第1兵團司令員的王震都是職高資深之人。張宗遜、蕭克、王震三人也都進入彭德懷、羅榮桓15名大將人選名單(巧合的是,張宗遜、蕭克、王震、許光達四人均于1908年出生)。西北野戰(zhàn)軍(第一野戰(zhàn)軍)后來評定正兵團級者為張宗遜、王震、許光達、甘泗淇、徐立清五人(陶峙岳未計入)。張宗遜為一野副司令員,甘泗淇為一野政治部主任,王震、許光達分任一野第1、第2兵團司令員,徐立清為1兵團政委;許光達為大將,張宗遜、甘泗淇、王震為上將,徐立清為中將。

        1950年,許光達被中央軍委選中挑起組建人民裝甲兵的重任。此后近20年間,作為首任司令員,許光達為人民裝甲兵的創(chuàng)建與發(fā)展殫精竭慮,作出巨大貢獻。

        許光達主動申請降銜是毋庸置疑的。但有文指出許光達在降銜申請未果之時,又遞交“降級報告”,申請由行政四級降為行政五級,應與事實不符。

        1955年授予軍銜時,軍隊并沒有執(zhí)行國家行政級別,而是沿用1952年評定的軍隊等級。1965年取消軍銜時,軍隊干部才改套國家行政級別。許光達為正兵團級,1965年改套為國家行政五級。那么10年前的1955年,即便許光達申請降級,也應該是申請從正兵團級降為副兵團級。所以,根本不存在許光達行政降級之請。至于許光達的行政五級,大多數(shù)正兵團級上將在1965年均改套為行政五級。

        在授予軍銜的將官中,筆者想就粟裕略談一二。

        粟裕,戰(zhàn)爭年代一直是率兵征戰(zhàn)的軍事指揮官,而且仗越打越大,越打越出色。粟裕不僅善于謀略、用兵,而且極富遠見卓識,總能提出自己的戰(zhàn)略思考與分析,是全軍公認的統(tǒng)領大兵團、指揮大戰(zhàn)役的帥才。他指揮華中、華東野戰(zhàn)軍在山東、淮海戰(zhàn)場上展現(xiàn)了出神入化般的指揮藝術,將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一一殲滅。1949年10月以后,粟裕作為人民解放軍攻占臺灣戰(zhàn)役總指揮、準備入朝作戰(zhàn)的東北邊防軍司令員人選,備受毛澤東器重。隨后,粟裕出任總參謀長坐鎮(zhèn)全軍軍事領率中樞。以粟裕卓著輝煌的戰(zhàn)績和備受垂青的重用,無論在授銜之前還是其后的幾十年間,認為粟裕當授元帥軍銜的聲音總是不絕于耳,實授大將軍銜是評低了抑或是粟裕讓銜之舉。于是,“兩讓司令(粟裕曾主動提出華中軍區(qū)司令員由張鼎丞出任、華東野戰(zhàn)軍司令員由陳毅兼任,自己擔任二人副職)一讓元帥”,就成為傳誦一時的佳話。

        粟裕是否納入元帥人選名單,迄今筆者還未見到正式文載。雖有老同志文章回憶說,毛澤東要給粟裕授元帥軍銜,只因粟裕謙遜讓銜而未授。但粟裕以什么方式讓銜,還缺少直接佐證。1954年6月劉伯承等人補選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同年9月新一屆中共中央軍委成立,粟裕既未被補選為副主席,也未于9月進入軍委委員之列。從新一屆中央軍委11名委員看,此時粟裕在軍中地位應是軍委委員之后的第一人。前已有述,基于現(xiàn)任職務所限,粟裕并沒有出現(xiàn)在4個月后彭、羅所列元帥人選名單中。鄧小平未授銜,那么只授予10名軍委委員為元帥,如此,戰(zhàn)功卓著的粟裕列為大將之首。

        不論是否讓銜(筆者認為,當時元帥人選范圍還未擴大到軍委委員之外,應不會有讓銜的可能性),還是囿于現(xiàn)任職務而最終未能入選元帥名單,粟裕虛懷若谷的謙遜風格在不同歷史時期均有體現(xiàn),并為世人稱頌。同時,評定大將也并沒有減低粟裕在人民心目中“一代戰(zhàn)神”的崇高形象。

        另外,患病在身的徐海東辭授大將軍銜,鄧子恢、張鼎丞等也有表示辭授大將軍銜。

        辭授上將軍銜與申請降低軍銜

        在開國上將中,周士第絕對是資歷深厚的一位。1924年就加入共產黨、黃埔一期的周士第,早年出任過孫中山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副隊長,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參謀長、代團長,第4軍第73團團長。南昌起義第二天就任葉挺為軍長的11軍第25師師長,陳毅為25師73團指導員,林彪為73團3營7連連長。南昌起義失敗后,周士第退避香港,一度脫離了黨組織。此后,擔任過紅15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抗戰(zhàn)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參謀長,解放戰(zhàn)爭中任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委,1952年評定為正兵團級。

        宋任窮,紅軍長征時擔任軍委干部團政委(團長為陳賡),1936年任紅28軍政委、代軍長。1952年評定為正兵團級,1955年授銜前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軍委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在1955年1月彭、羅提交的大將人選大名單中居第11位。2015年,在一次采訪中,宋任窮之子宋克荒說,父親被評為上將,“實際上他是符合大將條件的,父親曾主動提出降銜”。1965年軍銜制取消時,當時任大區(qū)中央局第一書記的宋任窮改套國家行政四級。

        李聚奎,年資也很老。有文章介紹說,評其為大將軍銜,“資歷上是夠的”;1958年初準備補授李聚奎軍銜時,鑒于大將名額“不便輕易增加,組織上正準備做李聚奎的工作,他就傳來話:‘就低不就高,上將就行!問題在高風亮節(jié)中迎刃而解”。

        李聚奎1904年生于湖南,參加過平江起義,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時,擔任紅1軍團第1師師長(當時1軍團僅有兩個師,1師師長李聚奎,2師師長陳光),所部乃是紅軍中主力之主力。譚政為該師政治部主任,鄧華、楊得志、黃永勝作為其麾下團一級干部。不過,李聚奎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并沒有像鄧華、黃永勝、楊得志、楊勇那樣指揮一個野戰(zhàn)兵團征戰(zhàn),在西滿軍區(qū)擔任參謀長之后便轉入后勤領域,在東北軍區(qū)后勤部和東北野戰(zhàn)軍后勤部任參謀長、副部長,1952年軍隊評級定其為副兵團級(李聚奎時任東北軍區(qū)后勤部部長)。依筆者之見,以此之級,1958年在李聚奎由石油工業(yè)部部長任上回到軍隊任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而補授軍銜時,被授予上將軍銜也是合適的。實際上,1955年1月彭德懷、羅榮桓上報的元帥、大將、上將人選名單,即便是22名大將人選名單中也沒有當時還在軍內任職、副兵團級的李聚奎。他是被列入上將人選名單中的。

        擔任總干部部副部長、負責軍銜評授工作的徐立清,曾是第一野戰(zhàn)軍第1兵團政委,1952年評定為正兵團級,無論是資歷、貢獻還是現(xiàn)任職務,理應是上將人選。但以身作則的徐立清還是說服彭德懷、羅榮桓,堅持降低自己軍銜。徐立清也成為日后177名中將中唯一的正兵團級者。

        評銜結果:綜合平衡中的多樣性

        在人民解放軍將官隊伍中,有叱咤風云、英勇無畏的戰(zhàn)將,有艱苦備嘗的巾幗英雄,有反戈一擊、陣前起義的國民黨軍將領,有海外歸國、獻身軍旅的華僑……

        獨臂上將

        擔任過第一野戰(zhàn)軍第1兵團第1軍軍長、后成為成都軍區(qū)首任司令員的賀炳炎,戰(zhàn)爭年代11次負傷,是著名的獨臂戰(zhàn)將(1935年12月在一次戰(zhàn)斗中負傷,軍醫(yī)賀彪用木鋸鋸掉賀炳炎右臂),1952年評定為準兵團級,1955年榮獲上將軍銜,是上將中唯一的準兵團級者。

        賀炳炎與彭紹輝,兩位著名的獨臂上將,一位失去右臂,一位失去左臂,解放戰(zhàn)爭中二人均在彭德懷麾下一野,分別擔任第1軍軍長、第7軍軍長。

        地域性很強、地區(qū)標志性代表人物

        開國將帥中,上將軍銜的烏蘭夫、韋國清是少數(shù)民族將領中軍銜頗高的兩位。1952年軍隊評定級別時,韋國清定為副兵團級,時任內蒙古自治區(qū)黨政一把手的烏蘭夫未定軍隊級別。1954年,烏蘭夫出任內蒙古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集內蒙古黨政軍職務于一身,作為地方領導干部又兼有軍隊職務,和閻紅彥一樣,作為個例被授予軍銜。當時擔任四川省委第四書記兼成都軍區(qū)副政委的閻紅彥,紅軍時期跟隨謝子長、劉志丹等創(chuàng)建陜甘根據(jù)地,這次也被授予上將軍銜。韋國清、烏蘭夫、閻紅彥,都是地域性很強、地區(qū)標志性代表人物。

        陶鑄、李井泉、曾希圣等人也都曾出現(xiàn)在1955年1月彭、羅上報的上將人選名單中。他們擔任省委書記兼任軍隊職務,與他們情況類似的滕代遠、譚震林、張鼎丞、鄧子恢、程子華、何長工、周保中、李先念、王世泰等一批與軍隊有較深歷史淵源、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央與地方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同志,最終也都沒有授予軍銜。盡管總干部部對這部分“身份跨界”的領導干部設想過授予軍銜、評定出軍銜但不授予、授予預備役軍銜等幾種方案,但最終沒有實施。

        華僑上將和外籍將軍

        出生于菲律賓的葉飛,正兵團級,上將軍銜,是開國將帥中軍銜最高的華僑將軍。新中國成立后,葉飛在地方和軍隊都擔任過領導職務。特別是在福州軍區(qū)、海軍,葉飛既任過第一政委,又擔任過司令員,是蕭勁光之后人民海軍第二任司令員,可謂能文能武、能民能軍。

        洪水,越南籍,早年來中國在黃埔軍校學習,參加了長征,新中國成立后任解放軍訓練總監(jiān)部條令局副局長,獲少將軍銜,是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外籍將軍。

        起義將領

        在1955年9月授銜的3098名起義、解放的原國民黨軍軍官中,原國民黨軍中將陳明仁、陶峙岳、董其武被授予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1952年三人均被評定為正兵團級),成為榮獲人民解放軍軍銜的3000多名起義、解放的原國民黨軍軍官中軍銜最高者。三人均為國民黨軍戰(zhàn)將,陳明仁在滇西回龍山率部與日軍大戰(zhàn),董其武率部參加長城、綏遠抗戰(zhàn),陶峙岳率部參加淞滬抗戰(zhàn),都名揚一時。

        1955年7月,董其武請楊成武轉呈毛澤東一封信,提出降低自己軍銜,說:“我過去有罪,不能被授予上將,至多當個中將?!彪S后,楊成武傳來毛澤東回復:楊成武可以不當上將,董其武一定當上將!

        榮獲上將軍銜后,陳明仁激動地說:“我從軍30年,還是第一次榮獲上將軍銜。我十分感謝共產黨和解放軍對我的信任和關懷。”

        開國上將中,1892年出生的陶峙岳不僅是唯一一位保定軍官學校畢業(yè)生,也是最年長的上將。

        女軍官授銜

        首次評授軍銜時,李貞擔任防空軍政治部干部部部長,1952年軍隊評級定其為準軍級。當時,女軍人大批轉業(yè),這也同樣波及李貞。為此,18歲就投身革命的李貞特地給軍委寫信表示仍想繼續(xù)留在軍隊工作。彭德懷在一次軍委例會上說:像李貞這樣的女同志,再有10個、20個,我看也可以留在軍隊工作。

        1955年8月,總政治部干部部王宗槐、孔石泉專門就李貞評銜呈報彭德懷、譚政,指出綜合李貞德才資全面情況,“評大校低了”,建議評為少將軍銜。建議得到軍委批準,李貞遂成為全軍唯一的女將軍。其丈夫甘泗淇上將也是一名老資格的政工領導,歷任各級政治部主任直至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二人也是當年全軍唯一的將軍夫妻。

        在女軍人中,張琴秋是不能忘卻的一個。1924年便加入共產黨的張琴秋,擔任過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方面軍婦女獨立團團長、婦女獨立師政委,是那個時期紅軍將士中任職最高的女紅軍、名聞巴蜀的紅軍女將。新中國成立后,轉業(yè)到地方的張琴秋擔任國家紡織工業(yè)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補授軍銜

        1955年9月到1965年5月實施軍銜制期間,除元帥、大將軍銜未有補授者,其下將銜均有補授者。上將軍銜補授二人:1956年1月補授王建安(1954年率領9兵團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因病在青島休養(yǎng),1955年因一些原因耽擱,延遲授銜),1958年2月補授李聚奎。

        中將軍銜補授二人:聶鶴亭于1956年補授,賀誠于1958年補授。

        少將軍銜,1955年首批授予798人,1961年以前補授15人;1961年后“開閘”,大校晉升少將,到1965年取消軍銜前,由大校晉升少將547人。少將總計1360名。

        1988年中央軍委確定33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1994年又增加3人)。開國將帥中,元帥與大將20人均入選(上將以下將官無人入選)。

        在戰(zhàn)爭年代犧牲(或其他原因身故)的葉挺、王爾琢、黃公略、許繼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方志敏、劉志丹、董振堂、左權、彭雪楓、羅炳輝等,都是當年十分有代表性、英名遠揚的軍隊領導人。他們雖然沒能看到新中國的誕生、沒能佩戴上元帥或是大將軍銜的肩章,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或高級將領行列中,他們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他們立下的卓越功勛,永垂青史。

        應該說,在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國內剿匪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尚在進行、國家和軍隊在新的歷史時期剛剛起步之時,毛澤東和中央軍委對軍銜制的實施幾乎是沒有猶豫,沒有耽擱,從醞釀、考證、審議到60多萬名軍官軍銜的最終評定,短短幾年,可謂是一聲令下,全軍上下聞令而動、雷厲風行,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軍隊等級與《軍官服役條例》出臺、編制軍銜確定、軍銜評定全面展開,軍服樣式選定、全軍服裝服飾煥然一新……無不展現(xiàn)出領袖們決斷的魄力與決心、軍委領導強而有力、軍隊各級組織極高的辦事效率,是權威性與組織性、紀律性與覺悟性的完美展現(xiàn)。

        猜你喜歡
        軍銜上將軍委
        Lower bound on the spread of valley splitting in Si/SiGe quantum wells induced by atomic rearrangement at the interface
        重慶談判期間的軍委通訊工作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軍銜之概談
        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 12:32:25
        1975年軍委擴大會議的歷史意義
        軍事歷史(2001年6期)2001-08-21 06:50:32
        蕭克上將與共和國元帥
        軍事歷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28
        越南戰(zhàn)爭美軍總司令威斯特摩蘭上將
        軍事歷史(1997年6期)1997-08-21 02:37:12
        才子上將 統(tǒng)戰(zhàn)楷?!捜A統(tǒng)戰(zhàn)工作二三事
        軍事歷史(1996年4期)1996-08-20 07:23:56
        《好主任鐘期光上將》簡介
        軍事歷史(1994年6期)1994-08-15 08:56:48
        漫話中國的軍銜歷史
        軍事歷史(1992年2期)1992-08-21 06:18:58
        再談美國最高軍銜是五星上將不是“元帥”
        軍事歷史(1992年4期)1992-08-15 06:20:48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少妇| 丝袜美腿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5级做人爱c视版免费视频| 91热爆在线精品|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а√天堂8资源中文在线|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 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毛片av一区二区|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烦 | 伦伦影院午夜理论片| 明星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精品久久人妻一区二区| 欧美性高清另类videosex|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综合av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aaaaaa片| 无码成年性午夜免费网站蜜蜂| 精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级一级淫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一夲道| 日本视频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天堂av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h在线| 亚洲精品综合色区二区| 丝袜美腿国产一区二区|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狠狠色综合播放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av综合福利| 成年美女黄的视频网站|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亚洲美女性生活一级片| 二区三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ⅴ在线无码播放毛片一线天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成人日韩熟女高清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