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亞楠,趙志恒,張 凱,焦召華,李 巖,李志道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1617;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 300250;3.天津市公安醫(yī)院,天津 300042)
癔病屬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引起的一類精神障礙,是以短暫的精神意識失常或情志異常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1]。西醫(yī)學將其稱為“分離轉換性障礙”,多見于青春期以及更年期女性[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李志道教授,從事中醫(yī)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50余載,認為該病病機和治療關鍵在于樞機不利,氣機失調。筆者有幸侍診李志道教授,現(xiàn)將其臨床診療癔病的特效穴位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1.1 “開闔樞”之“樞”以升降氣機、轉運陰陽 《靈樞·根結》記載:“太陽為開,陽明為合,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合,少陰為樞……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可見“開闔樞”將“少陽”“少陰”認為是人體之“樞”,陰陽、氣血、經脈正常運行之關鍵。王冰言:“開者,所以司動靜之基,闔者,所以執(zhí)禁固之權,樞者,所以主動轉之微,由斯殊氣之用,故三變之也?!碧栔鏖_,為三陽之表,敷暢陽氣,與在表之衛(wèi)氣并行;陽明主闔,為三陽之里,受納陽氣,氣化主內行下達;少陽主樞,為一陽初生,氣行于中,經脈運行于太陽陽明之間,可樞轉表里之陽氣運行;太陰主開,為陰分之表,可輸布陰氣,使營行脈中;厥陰主闔,為陰分之里,受納陰氣,蘊藏先后天之精血;少陰主樞,為陰氣初生,水火之藏,為五臟陰陽之總綱,故可樞轉一身氣機之升降。開者主出,闔者主入,樞者主出入之間,三者聯(lián)系緊密,相互影響,又以樞機在其轉運之中最為關鍵。“戶樞也,戶所以轉動開閉之樞機也?!睆埥橘e亦認為陰陽表里之間為“樞”,少陰、少陽為周身氣化運動之樞紐,宛如門軸以司門之開闔,對機體氣機升降運動、陰陽轉化運行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癔病之“樞”與氣機失常、陰陽失調 李教授認為“癔病”起因于情志失調,并認為樞機不利為其關鍵病機,樞機不利則致臟腑氣機經脈失調,氣機運行失于暢達,人體上下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繼而產生異常感覺及行為表現(xiàn)[3]。
“百病生于氣也”,該病的產生與精神情志異常[4]所致的機體陰陽失調、樞機不利關系密切。郁則氣機運行失常,進而導致人體陰陽運行之樞紐無以正常運轉。郁滯不舒加之樞機不利,則開闔失司,陰陽周流狀態(tài)紊亂,經脈之氣不能正常梳順條達,氣機運行失常。氣機紊亂,樞機不利,陰陽轉化周流失常,三者交互影響,可產生失明、失語、肢體失用等臨床癥狀。故治當調少陰少陽以復其樞轉暢達之能,氣機調暢則可使經絡臟腑各司其職。同時配合語言暗示等“移情易性”法,同調醫(yī)患之神[5]。
2.1 太溪樞轉三陰之精氣以達目,治癔病性失明 患者女性,54歲,2018年5月6日初診。主訴:雙目失明3 d?,F(xiàn)病史:患者于26 d前因喪獨而心情不舒,整日以淚洗面,日漸目睛紅腫疼痛,3 d前突然失明,3 d無緩解來診。癥見:面色黯然,精神不振,雙眼不能自然睜大,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舌暗紅苔白,脈沉細。治則:樞轉氣機,填精明目解郁。治療:雙側太溪穴。操作:針刺太溪穴,淺刺0.3寸(同身寸,下同),使針感分別傳向足心及足小指,10 min行針1次,共3次,后留針10 min,行針期間言語引導并安慰患者,起針時患者可正常視物,僅留酸疼感。然后再行調神舒郁法每日1次,連續(xù)10 d。取穴膽經四透、合谷、太沖、三陰交、懸鐘常規(guī)針刺,同時內關透間使、郄門、丘墟透照海三針施以互動式針法,即行針時囑患者深呼吸,每次必將氣吐凈再深吸氣,氣出則郁解,約1 min后再留針30 min。
按語:目為精氣之所聚,以應五臟,黑睛屬肝,瞳仁屬腎,且肝腎精血同源[6]。少陰為三陰樞,若少陰樞轉失利,精氣血不可相互為用,不能循經上榮于目,則精明失用以致目不可視、紅腫疼痛等癥。且患者抑郁日久,面容憔悴,此為肝郁不舒,氣血郁閉。太溪屬少陰可開少陰樞,暢三陰之經氣使精氣血互化、上下通達;又腎經原穴,善滋腎陰,以達滋水涵木之效,還可以激發(fā)經氣上行。少陰為“樞”,樞機正則元陰元陽得以調和,五臟功能恢復,癥狀自平。
2.2 通里暢調少陰之氣機以充喉,治癔病性失語 患者女性,35歲,2018年3月25日初診。主訴:失音10 d?,F(xiàn)病史:患者于10 d前因與他人發(fā)生口角而情志不舒,轉天晨起不欲言語,張口無聲,咳嗽、哭笑的聲音仍正常,查喉鏡未見異常。癥見:面色如常,情緒焦躁不寧。納寐可,二便調,舌尖紅苔白,脈弦細。治則:調暢氣機,通絡調神解郁。治療:啞門、通里。操作:啞門穴1.2寸針刺得氣后,通里0.2寸直刺得氣,留針5 min,用瀉法使針感向小指放射,此時患者呼痛感,即知已見成效,留針10 min,出針時已能正常言語。癥狀愈,亦行10次調神舒郁針法以善后。
按語:癔病性失語多為心氣不足,加之憂思勞慮虛火上炎,煉液成痰,痰熱閉阻心包,或情緒刺激,致使患者情志不舒,氣機郁閉,阻滯經脈,故不能言。心藏神,為君主之官,手少陰心經樞機不利,心氣不能上充,氣機不能調達,故患者苦不欲言?!把詾樾穆暋?,通里為心經絡穴,可疏通少陰之樞機,而寧心神,通舌絡,絡脈得通則言語自能。啞門為回陽九針穴之一,屬督脈入絡腦,可開竅調神。督脈循經喉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啞門,舌緩不語而要緊”,因此啞門亦可利舌和營、通利機關。
2.3 肩井通利樞機暢經脈以榮四肢,治癔病性癱瘓 患兒女性,14歲,2017年8月21日初診。主訴:雙下肢癱軟無力3 d?,F(xiàn)病史:3 d前,患兒出現(xiàn)雙下肢癱軟,左腳呈足內翻狀態(tài),無法正常步行,由其父攙扶進入診室,患兒沉默寡言,其父述其平日不善言語,喜靜少動。癥見:患兒無法自主站立,神色如常,舌淡苔白,脈沉細。查:四肢脊柱無畸形,常規(guī)化驗及頭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均無異常,雙下肢肌力3級,感覺遲鈍,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治則:通利樞機,調氣行血通經。取穴:雙側肩井穴。操作:采用1.5寸針,進針0.5~0.8寸,采用合谷刺法配合捻轉,待肩部有酸脹感后,調整針尖方向分別向四周,均得氣后將針提至皮下,再向前、后斜刺約1寸得氣,向后斜刺時需強刺激,同時鼓勵患者活動四肢,后留針30 min采用短時間靜留針法,操作時注意勿刺傷肺尖。起針即見患者已恢復,可正常行走,左足無足內翻現(xiàn)象,肌力5級。癥狀愈,后仍行10次調神舒郁針法以善后。
按語:癔病性癱瘓多以四肢痿弱無力為主癥,屬“痿癥”范疇,女性居多,與心理因素關系密切[7]。李教授認為少陽樞機不利為主要病機,患兒多素體肝郁脾虛,肝膽互為表里,肝經失??芍伦闵訇柲懡洏袡C不利,從而導致經脈閉塞,氣血津液運行障礙而失于濡養(yǎng),產生感覺異常甚或肢體痿弱不用[8]。肩井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之交會穴,少陽為樞,膽經主病“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jié)皆痛”,因此肩井治療腰腿疾患有良好效果[9],同時互動式針法、留針候氣法等理氣調神對于神志類病癥效果更佳[10],行針當下即可改善癥狀,起針后多可收效。八總穴歌云“兩足肩井搜”,肝膽經互為表里,疏通肩井穴不僅使少陽經脈氣血通暢,同時通利樞機、調肝氣而理血,即可調和機體陰陽氣機,又有疏肝調神之意,對于癔病性癱瘓有功。
癔病在臨床中雖表現(xiàn)出不同的軀體轉換癥狀,但多因情志不舒而起,以少陽少陰樞機不利為關鍵病機。在機體內,陽陰周流暢達主要依賴于三陽之樞少陽及三陰之樞少陰樞轉正常,若“樞”機不利不能轉樞司開闔則陰陽氣血失調。通過調節(jié)樞機之少陽少陰之穴可暢達三陰三陽,使機體在開闔樞功能協(xié)調作用下,經脈氣機通達、陰平陽秘、五臟協(xié)調、形神俱安[11-12]。故選取少陰少陽經穴治療癔病,再配合留針候氣法及互動式針法,可高效梳順樞機使疾病轉歸向愈。因此,李志道教授治療癔病的學術經驗值得臨床推廣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