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逸逾
(廣州棕勝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廣東廣州 510627)
據(jù)16 年公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xiāng)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diào)查成果》顯示,全國失智老人目前約1000 萬人。巨大的服務需求與專業(yè)化服務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就景觀行業(yè)而言,對癡呆癥幾乎不了解,對癡呆癥老人的景觀需求更是沒有深入思考。
癡呆不是正常衰老的一部分,也不是單一的一種疾病。癡呆癥全稱(醫(yī)學習用名稱名詞)為“癡呆綜合征”,是由腦部疾病所導致的一系列以記憶和認知工程損害特征的綜合征。它通常具有慢性和進行性的特征,患者出現(xiàn)多種高級皮質(zhì)功能的紊亂?;颊叩囊庾R是清醒的,但認知功能受到損害并持續(xù)惡化,足以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
癡呆癥的最大風險因素是高齡——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65 歲以上的人群每隔5 年患病率就會增長一倍,85 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將達到30%左右。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癡呆癥類型,占所有癡呆癥患者總?cè)藬?shù)的60%以上。目前,阿爾茨海默病和絕大多數(shù)類型的癡呆癥都不可治愈,也無法逆轉(zhuǎn)病程的發(fā)展。
精神癥狀:淡漠、興奮、焦慮、抑郁、容易被激惹、不能自控、妄想、睡眠節(jié)律紊亂、幻覺。
行為癥狀:游走、激越、叫喊、哭泣、不當行為、咒罵、肢體攻擊、重復、坐立不安、尖叫、跟蹤、言語攻擊。
癥狀體現(xiàn)在記憶力、判斷及思考能力、執(zhí)行能力逐漸衰退,無法有條理地處理復雜的事情,也無法按照正常的順序來完成一件事情;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衰退;逐漸失去對時間、空間、人物關系的概念;逐漸失去對空間、位置、方向的辨別能力;視覺、味覺、嗅覺等感知能力變差;生活能力逐漸衰退;軀體運動功能下降;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難以克制沖動;無法在復雜的情況下保持冷靜;無法把現(xiàn)實和虛幻的事情分開;失去主動性。
癡呆癥讓老人喪失對話能力,我們不能從談話中獲知:他們需要什么?他們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他們對空間的感知如何?這是對我們設計者提出的最大的難題。
必須強調(diào)的是由于癡呆癥老人的大腦退化程度不一,呈現(xiàn)出不同癥狀,其需求與普通老人不盡相同,盡可能不要安排在同一個活動空間里。因此本文所探討的景觀空間,為癡呆老人專屬活動空間。若現(xiàn)實條件無法做到活動空間分開的,除了應遵循普通老人景觀空間的設計要求外,還應優(yōu)先達到癡呆老人的景觀空間設計要求。
據(jù)統(tǒng)計60%左右的癡呆癥老人都會發(fā)生游蕩,其中絕大部分還會反復出現(xiàn)這種情況,他們會不停地走動,甚至每天可以步行10km。適當?shù)挠问帉τ诶先似鋵嵤怯泻芏嗪锰幍?,比如說滿足老人身體、心理及社交需求,有助于老人保持身體活動能力,改善老人的情緒等。但是游蕩也同時存在著相應的風險。由于癡呆癥老人的認知功能已經(jīng)受損,在記憶力、判斷力、定向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障礙,很容易導致老人在游蕩時迷路,所以需要進行安全的游蕩。
對于滿足老人游蕩需求的,在建筑設計層面上國外已經(jīng)有多年的探索經(jīng)驗——環(huán)形建筑。廣州市老人院的癡呆老人護理區(qū)建筑也是環(huán)形設計的。但是癡呆癥老人失去了時空觀念,他們需要看到太陽的運行,需要看到窗外的生命,所以我們必須讓他們走出室外空間。因此我們可以把環(huán)形建筑的概念引入景觀——把景觀主道路設計成環(huán)形閉合路線,不管老人怎么走,始終都在建筑附近,終點始終都是建筑入口。便于護理人員監(jiān)控老人的安全情況,也便于護理工作開展。
環(huán)形游走療法的設計要點:由于癡呆老人有其特殊的身體特點,除了一般老人對景觀的安全性、適用性要求外,我們還應額外注意以下幾點:
2.1.1 鋪裝應帶有強烈的引導性
由于癡呆老人的感知能力和定向能力都衰退,他們在遇到大面積鋪裝時,會感到迷惘不安、不知所措,失去方向。所以,我們在主道設計上,應控制道路寬度不宜超過2m,同時應采用具有序列統(tǒng)一帶導向性的鋪裝作為通行道路的鋪裝形式,不宜設大面積統(tǒng)一鋪裝。鋪裝材料顏色也不應過于繁雜,顏色不得對比性過強,不宜富有誤導性。如遇必須設置大面積鋪裝(如集中活動空間、入口廣場、消防車道、消防車登高面、消防車回旋處)的,可以區(qū)分通行道路鋪裝和廣場部分的鋪裝樣式。
2.1.2 分叉道路不應過于明顯
除了供癡呆老人游走的主道路外和大型集中活動空間外,我們還應設置配套的半私密交流空間(供家屬探望老人時停留歇息)、小型鍛煉空間(供老人做專項肢體康復訓練)。這些空間可穿插設置在環(huán)形主道沿線,但在道路交接處應與環(huán)形主道有明顯的區(qū)分(可在鋪裝顏色、樣式上進行區(qū)分),且最好本身也形成環(huán)線,進入后最終也能回到主道路上,形成閉合環(huán)道。
2.1.3 易辨認的指示牌(直觀圖案或照片)
由于癡呆老人的判斷能力、記憶力下降容易導致迷路,且對文字的理解能力下降,文字性的指引經(jīng)常不能理解。所以我們設計的景觀標識應是簡單鮮明易辨認的,甚至是采用簡單直觀的圖案標識。如簡化圖案的床指引往入住建筑方向,碗筷圖案指引往食堂,坐廁圖案指引往洗手間等,方便癡呆老人辨別。
2.1.4 不設返照物
失認癥、幻想癥、妄想癥是癡呆老人常有癥狀,患者看到自己的影子卻不能辨識那其實就是自己,從而產(chǎn)生過多不好的聯(lián)想。所以在設計過程中不應設有返照物(如鏡子、光面不銹鋼等),否則易引起老人產(chǎn)生不安情緒。
癡呆老人的意識是清醒的,只是認知功能受到損害,他們經(jīng)常會有外出、購物、探訪、思念家人的想法,模擬車站是為了滿足患者的這種精神需求而設置的。在景觀區(qū)域內(nèi)主要道路旁,按市政候車站的樣式(不必按最新樣式仿制,按舊樣式仿制為佳,必須多設候車椅)設置一套“候車車站”。車站周邊應種植高大喬木以遮蔽陽光,設置芳香、開花、彩色的中層植物及地被豐富環(huán)境。了解到癡呆老人有外出需求的可帶至該處“候車”?;蛘咴凇昂蜍囘^程中”多與癡呆老人交流,患者很快就會遺忘外出的需求,從而讓癡呆老人舒緩、發(fā)泄情緒。
緬懷療法是一種在癡呆老人精神科及老人科廣泛采用的治療媒介,且適用于治療癡呆癥及老年抑郁癥的療法。
在景觀的應用上,可設計能讓老人產(chǎn)生集體回憶、集體共鳴的景點或布置,如布置系列農(nóng)具、按城市的著名公園的樣式布置一個小景。也可將廣場、道路的名稱命名為著名地名、廣場名或道路名。勾起回憶,也讓老人有熟悉感有歸屬感。
綜上所述,是本人通過對養(yǎng)老機構的日常運營,癡呆老人的身心狀況、日常生活習慣的觀察,提出的癥康復景觀設計觀點。通過以上的景觀手段,希望能提高癡呆老人的生活質(zhì)量,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