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以地方歸屬感為特色的鄉(xiāng)土教育

        2020-01-06 03:34:39巫渭歡
        新西部 2020年12期
        關鍵詞:東巴納西村子

        巫渭歡

        達祖小學是不可復制的,也不必復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一個農場,但達祖小學的案例指示了一種地方特色的鄉(xiāng)土教育的可能性,展現(xiàn)的是一種更自由更鄉(xiāng)土的教育的狀態(tài)。

        在非傳統(tǒng)的教育中,孩子們獲得了什么?什么力量能夠讓孩子們走得更遠?達祖小學給我們帶來了啟發(fā)。不同的鄉(xiāng)村,要怎么去實踐?怎么讓孩子建立家鄉(xiāng)的歸屬感?這是值得所有鄉(xiāng)村教育實踐者不斷探索的課題。

        2019年12月底,因為鄉(xiāng)土教育交流會的緣分,我來到瀘沽湖邊這所沒有圍墻的學?!_祖小學,和學生們一起度過了一個多星期的時光。在一周多的時間里,觀摩了學校的地域文化課,學校社團“達祖出版社”的《瀘沽湖家鄉(xiāng)旅游??肪帉懟顒?,和老師學生們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做特色的民族課間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們那種自信爽朗,和老師在一起時的自在釋放,以及孩子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了解;在這里,我感受到孩子們對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很強烈的歸屬感,對家鄉(xiāng)和周邊環(huán)境的熱情和自豪,也感受到孩子們對外界的好奇和想象。

        2012年,達祖小學志愿者獲中央電視臺和光明日報社聯(lián)合主辦的“最美鄉(xiāng)村教師”團體稱號;2015年,達祖小學校長王木良獲得第二屆“桂馨·南懷瑾鄉(xiāng)村教師獎”;2016年,王校長入圍首屆“馬云鄉(xiāng)村校長計劃”。這些都是來自外界的對達祖小學的肯定和贊譽,我也帶著這些模糊的印象走遍了達祖小學和達祖農場的每一個角落。盡管已經聽過村子里每家每戶籌一堆石頭兩根木頭讓學校復校的故事,在實地看到教室主體的木頭上寫著的村民家的名字和編號時,依然備受感動。這所學校聯(lián)結著整個村莊,這種聯(lián)結不只是每家每戶出石頭和木頭建成教室和辦公室,也在每個學期家長們一起來參與的校園修繕和學校農場的勞作上,還在學校為村民組織的文化夜課和東巴夜課上,而最深刻的聯(lián)結,應該是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學成后又選擇守護家鄉(xiāng),成為學校的老師,延續(xù)和村落的緊密聯(lián)結。

        達祖小學復校故事

        達祖小學是一所位于瀘沽湖邊的民辦村級小學,達祖一詞來自瀘沽湖畔的達祖村,在納西族東巴文里,“達”是有能力的人,“祖”是很多人聚集在一起之處。

        達祖的民風古樸但生活清貧。2000年,由于教育資金短缺、學校年久失修、沒有老師等問題,原來的達祖小學被迫撤校,村子里的孩子們不得不轉到鄰村的另一所學校就讀。如果想要完成小學教育,得要換三所學校才能讀完小學。當地村民思想保守傳統(tǒng),對教育的重視度遠不及其他地區(qū),這次撤校導致上學的路途更遙遠,許多村民無力負擔,不少孩子因此輟學,稍大一點便開始下地務農。

        2004年,來自寶島臺灣的愛心人士李南陽先生和游靜芬女士來瀘沽湖旅游,感受到了這里秀美的風光和閉塞落后形成的強烈對比??吹揭恍┖⒆訜o學可上,李南陽先生和游靜芬女士便組織臺灣愛心團進駐當時的瀘沽湖木垮村達祖社,對這座村子進行全方位資助。李南陽先生在村民大會上鼓勵村民一起參與辦學復校,講到激動處,自己說著說著,也會熱淚盈眶。當下,村民們被李先生的真誠所感動,大家商定每家每戶出一堆石頭、兩根木頭,一起來建達祖小學。2005年,在社會愛心人士資助和村民參與下,學校完成重建,李南陽擔任了第一任校長。同年2月,在當地教育局支持下,學校復建開班,晚上還特別為村民開設掃盲班。

        2007年3月,李南陽先生因病去世,臨終前囑咐:一定要把學校辦下去。為了紀念李南陽,村民們把他的骨灰葬在了達祖小學旁邊。

        一堂有趣的地域文化課

        我在周五下午三年級的教室里見到了學校的東巴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地域文化課。東巴老師是村子里的東巴,所有的孩子們和支教老師都叫他東巴老師。這一次課上的是達祖村的由來,講村民們的祖先五百年以前生活在北方,因為種種原因怎樣遷徙,遇到什么山,過了什么河,在哪里安居,又遭遇怎樣的禍事,又遷徙尋找適合居住的地方,最終按照祖訓找到了山上滿是青岡樹(一種櫟樹,中文名是刺葉高山櫟,學名Quercus spinosa)的達祖,在這里定居到現(xiàn)在。東巴老師先把故事講給孩子們,然后把故事里關鍵的地名事件等元素的東巴文教給孩子們,之后由山林老師協(xié)助,孩子們兩兩組成一隊,一起把這個村子由來的故事畫下來。因為東巴文字本身就很像圖畫,所以根據故事和東巴文字讓孩子們自己創(chuàng)作繪本是特別適合孩子們的方式,孩子們也非常有熱情地畫了一個下午,時不時拿給老師看一下。最后山林老師把孩子們的作品都收起來,準備攢成一個集子。

        從2019年開始,每個年級周五下午的活動課就是固定的主題活動課程,之前只是兩節(jié)課,在確定做主題課程后也延長為四節(jié)課,想給孩子們更充分的體驗。不同年級的主題不一樣,二年級是體育主題,三年級是地域文化主題,四年級是木工主題,五年級是信息技術主題,六年級是農場主題。

        這學期的地域文化主題課,孩子們已經了解了村子周邊的環(huán)境地理,做了瀘沽湖邊達祖村的地理模型;去看過村子里的傳統(tǒng)的納西建筑,了解了祖母屋中各個元素的意義,為什么房子要建成這樣;還曾出去徒步,了解村子周邊每座山,每條小路的名字和名字背后的故事。老師們也在不斷地籌劃新的相關主題,在了解村子的文化、歷史、地理和傳說故事后,打算把孩子們帶出去看看周邊村子的文化,去摩梭文化博物館參觀,了解摩梭文化和達祖村的納西文化的異同。

        孩子們在課堂上狀態(tài)非常好,氣氛很自由,東巴老師也坐在課桌上畫著自己的繪本故事,孩子們兩兩一組在一起,有的在上色,有的還在商量排版,時不時跑到東巴老師那里問問這個詞的東巴文怎么寫。也有孩子面前一片空白,這時候老師就會問他怎么了,一步一步引導孩子開始動筆;機靈的孩子還找出之前的東巴課筆記,從那里找靈感。有的孩子覺得教室里太悶,外面陽光正好,就申請小隊把材料搬去室外,一邊曬太陽,一邊看著馬路對面的村莊完成這個祖先遷徙的故事。在這樣的氣氛下,我感受到孩子們對自己納西文化的接納,以及對老師充分的信任和不害怕。

        從幼兒園就開始建立的文化歸屬感

        孩子們對自己文化的接納是逐漸建立起來的,從孩子進入學校的幼兒園開始,每天上午的大課間,全校都是先跳納西舞,跳完一輪納西傳統(tǒng)舞蹈后,才是做一輪廣播體操。孩子們的校服也都是傳統(tǒng)的納西民族服飾,女孩子的是裙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好幾套,這次我看到的都是冬裝。

        從二年級開始,每周都有三堂東巴課,一直到六年級畢業(yè)。在這些東巴課上,孩子們學東巴話的歌,學讀和寫東巴文,有統(tǒng)一的課本,里面主要是謎語和押韻的兒歌,聽東巴老師讀來,瑯瑯上口,孩子們也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熏陶中,熟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走在校園里,隨處可見的標識——每個班門口掛的班級牌,禁止拍照和吸煙的標識牌,都有東巴文,有的是老師們精心用木板刻上上色的,一看就經過精心的設計和排版,有的明顯能看出來是孩子們自己做的,很隨意地掛在展示亭上;學校的logo,印在每個人的書包上,也是東巴文的達祖學校組合設計而來。如果你走在村子里,稍微細心一點就能發(fā)現(xiàn)路邊的圍墻上畫著東巴的詩文,和小學建設的故事,這也是對孩子們潛移默化的一部分,在每天去上學的路上,都能看到自己民族語言的詩,長大后無論如何都不會忘記吧。

        老師的權威來自于對學生的支持和幫助

        孩子們對老師的那種信任感,以及敢于充分地表達自己,也和學校一直的理念有關。達祖小學是沒有圍墻的,王木良校長說,沒有圍墻,是因為來學習不是一件強迫孩子們做的事情,上學是一件主動的事情,需要孩子們主動走進來。在這背后是給孩子充分的相信和支持。學校也鼓勵孩子們多元發(fā)展,尤其是體能。在一次課間的集會上,王校長說:“同學們課間不要躲在教室和圖書館里,要多來我們的操場上玩,我們好不容易有了這么好的操場,大家要好好利用起來?!?/p>

        達祖小學不只是沒有圍墻,在學校的教室里,也是沒有講臺的。最初復建學校時,李南陽先生就說,“老師跟學生都是平等的,都是來學習的”,學校也一直在踐行著這個理念。孩子們的課桌是按上課需求擺放的,有的是靠墻一圈,把中間空出來,有的是一排一排;老師需要用到桌子時就用空著的課桌。在我觀摩的閱讀課上,孩子們圍圈坐著,張老師面向大家講了圣誕節(jié)的繪本,在孩子們說看不清的時候,就挨個走到大家面前給同學們展示繪本畫面。在這里,老師的權威不是來自于講臺和教鞭,而是來自對孩子們的了解、支持和幫助。

        講到對孩子們的支持,學校最希望的是能讓孩子認識和了解他所生長的這個村子和地方,讓孩子了解這個滋養(yǎng)他的地方是怎么樣的地方。王校長說:“達祖小學培養(yǎng)的是有根的人,就算孩子將來的生活會有漂泊,但心里有了鄉(xiāng)情之根,就會涌起一股暖流,成為他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币惨虼藢W校特別重視孩子和村子和當地的聯(lián)結,在各種各樣的活動和課程里培養(yǎng)孩子的地方歸屬感。

        孩子生長在鄉(xiāng)土里,學校生長在村莊里

        老師和學生之間這種良好的互動氛圍,根源于學校復校的初心。最開始達祖小學復校就不只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可以念書的地方,而是要做注重學生品格素質的教育。李南陽先生給達祖小學定的校訓是“行勝于言”,就是希望老師們能夠實實在在地來做好教育。復校之初,李先生也說動了不少外地老師來達祖小學支教,并且為了孩子們的教育,要求支教老師必須“全心全意地為孩子的教育服務,要能夠用愛心用耐心來陪伴孩子,用更寬廣的視野來引領孩子”。之后,這個要求也一直在學校老師的甄選中貫徹始終。

        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素質教育,學校的課程設置一直都在往多元化方向努力。在學校還未復建的2004年,就先給孩子們開了美術課——當時的助學團隊里正好有一位專業(yè)的美術老師。從2005年初復校開始,學校就開設了美術、音樂等各類課程。李先生和游女士在剛來到達祖時,在村子里聽到有些婦人唱古老的納西歌謠,深深折服于納西文化的魅力,在復校后就請了一位歌聲特別好、記得特別多古歌的婦人來上音樂課,教孩子們這些納西歌謠。

        支教老師可以給孩子們帶來多樣的經歷和視角,但是不能長久地留在學校里,一般支教一到兩年都會離開。外來的支教老師對于當地的生活方式不熟悉,也不能用當地語言和孩子們交流。在復校初期,村子里的大人和孩子們都不太能說普通話,也給教學帶來了一些困難?;诟槙车臏贤?,和帶給孩子們穩(wěn)定長期的陪伴的考慮,達祖小學在復校時就找了村子里有一定文化的人來當老師。有些村民上過初中,又對教育有興趣,并且很負責任,李先生和游女士就號召他們來學校當老師。

        達祖小學如今的校長王木良老師本來在外面打工,2005年學校召喚他回來,從2005年9月入職至今,和學校一起成長了十五年。初期的本地老師因為條件限制,都不是師范相關專業(yè),也沒有很高的學歷,但都對教育非常有熱情和興趣,并且在和學生的溝通上很有優(yōu)勢。綜合考慮支教老師和本地老師的優(yōu)勢,學校制定了語文、數學由本地老師上,英語、美術、閱讀、音樂等課程由支教老師上的策略。

        復校幾年后,學校陸續(xù)入職了四五位當地的老師,也和村子里建立了更緊密的聯(lián)結。2012年,村子里的第二位大學生楊魯佐畢業(yè)后,也回到達祖小學擔任老師——這是達祖小學的第一位大學生本地老師。楊老師是達祖公益資助支持的大學生,雖然家里希望楊老師去考公務員,但楊老師自愿選擇了留在學校任教至今。如今孩子們的普通話溝通都很流暢,學校也有了10名常駐的本地老師。

        2007年,農村的義務教育免收學雜費,緩解了達祖團隊部分的助學壓力,學校的老師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的探索上,支教老師和達祖團隊對接的公益人士也帶來了外部的視角和一些對應試教育的反思,團隊在這個時候確立了探索適合鄉(xiāng)村、適合本土的教育模式的目標。外部視角也啟發(fā)了本地老師們對自己村莊文化的重視,學校做的第一個本土教育的探索就是傳承當地的納西文化。

        2007年,學校邀請村子里的老東巴來講東巴課;之后,又組織老師們畫了很多東巴文的路牌,掛在村子的路上或角落里,如今路邊的東巴詩文和壁畫,就是那個時候開始陸續(xù)畫的。除此之外,每年過年都給村民家家戶戶寫東巴文的春聯(lián),村民們也很喜歡。但是,老東巴完全不會講漢話,并且年齡比較大,教學方法也不是特別吸引孩子們,東巴課的效果就不太好。學校就改變方式,由老東巴先教本村的老師東巴文,本村老師學會了之后,再轉變方式教給孩子們。這樣長期下來,老師們也加深了對自己家鄉(xiāng)文化的了解。當時師從老東巴學習的王成老師,近年沒有在學校服務,但直到現(xiàn)在都是村子里對東巴文化比較有鉆研年青人。2013年,學校請了新的東巴老師,除了日常每個年級每天一節(jié)的東巴課外,東巴老師還和支教老師一起,慢慢豐富了以東巴文和地域文化為特點的活動課,并最終形成了如今三年級全年的地域文化課體系。

        意識到自己文化的獨特性后,學校的老師在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領域做了各種各樣的嘗試。在民族體育方面嘗試了騎馬、射箭(包括弓箭的制作)、劃船等課程,這都是達祖村民歷來都會的事情,因受到外來的沖擊和旅游的影響而有所衰落。木頭房子的建造也曾經是村子里每家每戶都會的技能,但老師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居然連傳統(tǒng)中最重要的祖母屋的結構都不太清楚,為此學校嘗試了一些和祖母屋、豬槽船相關的木工課程。這些嘗試經過幾年實踐的打磨,最終形成了如今成體系的主題活動課。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每個年級一個固定主題,從不同的視角深度了解自己生活的村莊和文化。

        達祖小學在復建之時,就凝聚了全村人的心意和力量,學校也一直延續(xù)著和村民們的緊密聯(lián)系。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充分地去感知和了解自己成長的地方,能夠擁有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自信,學校不只是在主題課程中重塑孩子和村莊的聯(lián)結,在周末和假期的活動里,帶領的老師也有意識地推動孩子們去觀察、體驗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村莊,讓孩子在鄉(xiāng)土中生長。

        一次和村莊相連接的社團活動

        “達祖出版社”是達祖小學的學生社團,自2019年5月5日創(chuàng)辦以來,每個周六下午都有活動,活動以出版校刊《達祖周報》為主,主要關注校園內有意思的事情,和一些和村子相關的主題;目前有來自一到六年級的16名社員,和兩位協(xié)作老師。

        在我停留的兩個周末里,非常幸運地觀摩了出版社的周末活動,看到孩子們對家鄉(xiāng)的了解是怎樣一點一滴地在這樣的活動里增加,感受到孩子們對家鄉(xiāng)傾注的感情。

        這個周末,出版社要做一個家鄉(xiāng)旅游??闹黝}。達祖村位于非常著名的景點瀘沽湖旁邊,每天都有大巴車載著游客過來,村民和孩子們的生活也受到旅游業(yè)的影響,村子里的游客多起來了,民宿也多起來了。在孩子們眼里,游客們來達祖是干什么呢?哪里是達祖最值得去的地方?哪里是最好吃的餐館?這一切都交給這份《瀘沽湖家鄉(xiāng)旅游??穪砘卮?。

        在之前的活動里,孩子們已經完成了主題分類,并按不同主題分小隊去到村子里的寺廟、餐廳、東巴家分頭進行采訪和攝像,收集具體的資料;這個周六下午,大家要把自己的采訪資料匯編起來,做成成稿。我跟著一起,看孩子們按交通、景點、餐飲、住宿等小主題,精心地畫村落地圖,給每個地點寫上配文配圖的具體介紹和點評,最后按目錄順序發(fā)布,接受其他人的問題然后修改。

        在這個過程里,我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到了村子里經堂山寺廟的由來,進寺廟的禁忌,村子旁邊哪個景點最好玩,該去哪里看日出,去哪里看日落,哪里適合野炊,哪個景點背后有什么傳說。雖然沒有參與前期的走訪和討論環(huán)節(jié),我也能從孩子們的全情投入里感受到,那些走訪的體驗,是他們印象非常深刻的環(huán)節(jié),聊起來在哪家門口拍了照,和哪家民宿的主人問了什么問題,孩子們都記得一清二楚;去經堂山的路線也是閉著眼睛就能畫出來。

        一個人對家鄉(xiāng)的歸屬感從哪里來,我想是來自一次又一次和同伴、和老師一起走過經堂山,來自和家長一起收獲田地里的土豆,來自和伙伴一起去瀘沽湖的小島上野炊,來自和全村人一起參與祭祖的儀式;也來自這樣的和村子緊密相連的出版社活動,孩子們每一次對村落的描摹,都加深了他和村子的聯(lián)結。

        學校推動村落的傳統(tǒng)文化保護

        村子是孩子們生長的土壤,更有洞見的教育者會關注到土壤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護。推動村落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村落傳統(tǒng)文化保護,一直是達祖小學的目標。

        達祖本地的老師們是最早意識到村子的文化需要保護和恢復的一群人。受到當初復校的李南陽先生和游靜芬女士的影響,老師們開始關注自己村落的文化?!跋裎覀冞@兒的東巴文化,以前我們也不知道有多稀奇多好,以前游老師李先生他們進來的時候,李先生就說你們有那么了不起的文化,應該保護起來,講給我們說,我們也沒有什么感覺,我們本來就有這個。”王校長說。

        可是,后來這幾年,學校的老師們慢慢感覺到村子丟掉的東西太多了,村子里的人也在改變。村子周邊都是摩梭族,瀘沽湖也是一個主打摩梭文化的景區(qū),游客問村民是什么民族,村民們會說自己是摩梭族,服裝也會穿摩梭族的服裝,而納西族傳統(tǒng)的一些儀式卻失傳了。面對這樣的狀況,學校面向村民開辦了東巴文化成人夜校班,每周五晚上都通過學校的廣播提醒村民們東巴課開始了,學校的當地老師就是東巴夜課的第一批學生,漸漸地有村民也來學習。除此之外,還組織帶領村民去金沙江邊的納西村子探訪和學習,并恢復了村子里失傳六十年的祭天儀式。2017年重新祭天時,全村每家每戶都來參加,之后儀式每年都做。這一系列的活動喚醒了村民們的文化自信,現(xiàn)在大家會很自然地說“我是納西族人”。

        除此之外,學校還在籌備建立納西文化傳習所。從2015年開始,就陸續(xù)在收集文化傳承相關的展示品,也聯(lián)合其他的納西村落一起來做納西文化的保護。有些比較偏遠的村落存留了很多老經書,當地人不覺得很稀奇,就賣給文物販子。后來,學校又把這些老經書重新買回來,也通過和其他村落的交流,一起提高大家對自己文化的重視。

        在自然教育中建立孩子和村莊的另一層聯(lián)結

        村落的文化和日常的生活是孩子們生長的土壤,村莊的自然也是這種土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納西文化里本身有親近自然和敬畏自然的自然觀。納西族崇尚自然,在有山有水或有大樹的地方,都會立石堆或用五彩經幡纏繞起來,表示對樹神的敬畏。在東巴文里,楊樹、柳樹、青岡樹、桑樹等不同種類的樹都有各自的符號,表示不同樹的符號非常豐富,用象形的方式樸素地體現(xiàn)了村落環(huán)境的生物多樣性。

        在達祖村祖先遷徙的故事里,要尋找的定居的地方一定是有很多很多青岡樹的地方。青岡樹作為各種儀式中都要用到的樹,在納西文化里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受到了村民的保護。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這種青岡樹是一種櫟屬植物,是云南四川地區(qū)的植物群落發(fā)展到頂級的時候占優(yōu)勢的樹種,有很多這種青岡樹的地方,一定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很好、水土涵養(yǎng)得很好的地方。古老東巴的智慧和自然科學的契合,不得不讓人驚嘆。

        納西文化里和自然的聯(lián)結是隱性的,直接面對孩子們的自然教育課程,則把孩子和村子環(huán)境的聯(lián)結顯現(xiàn)化。最開始學校做過一些環(huán)境教育的活動,組織學生撿垃圾,做一些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宣傳,但是做下來感覺孩子們其實不太了解自己和環(huán)境的關系,也不太了解環(huán)境是怎么回事,所以學校把方向轉向了自然教育,期待孩子們認識自然,在自然里有了豐富的體驗后,能夠進一步知道怎樣去保護環(huán)境,怎樣去和大地和自然相處。

        2012年,達祖小學開始籌建的達祖農場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自然教育基地。從2017年秋冬學期開始,來支教的陳老師就專門開設了自然教育課程,每周一次在農場和校園里做自然體驗活動,孩子們在這里觀察了春天的核桃花核桃芽,啄木鳥的窩和鳥寶寶,自己動手做過昆蟲旅館,也看過銀河,用天文望遠鏡親眼看到過土星環(huán)。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孩子們漸漸能叫得出名字,而早在知道名字前,孩子們已經在日常的生活里知道了,這個草是咳嗽的時候拿來煮藥湯的,那個樹是儀式里用的;在玩耍中記住了哪棵樹的果子最甜,什么時候山上的懸鉤子熟了。

        在我參訪的第二個周末,在達祖的農場給孩子們設計了半天的自然體驗,孩子們的喜悅毋庸多言。農場是孩子們特別喜歡來的一個地方,在上午以參與者的身份體驗后,下午的活動全部由學校的老師來帶領,雖然沒有過這方面的經驗,但老師們都很積極地選擇了想要負責的部分。學校的語文老師、閱讀老師、有些嚴肅的數學老師、一直很活潑的東巴老師在這個下午全都是自然老師,精心地做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準備,引導孩子們去摸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這個季節(jié)的自然。在孩子們和老師們一起在玩耍中學習的時候,我又強烈地感受到了老師們的開放和接納,孩子們的自在、自信和釋放,感受到平等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孩子們的安全感和參與感,以及老師們、孩子們對承載他們的這片土地的喜愛。

        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什么樣的能力?

        這樣長大的孩子,對這個村莊,對自己的家鄉(xiāng),會有很強烈的文化歸屬感和自然歸屬感,會自豪于自己家鄉(xiāng)的山水,會自信于自己傳統(tǒng)的納西文化。在走出家鄉(xiāng)后,不管是選擇像學校的老師這樣回歸安守家鄉(xiāng),還是去城市里生活,孩子們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根基。這也是學校老師們最期待孩子們的未來。

        達祖小學是不可復制的,也不必復制。不是每個學校都有一個農場,但達祖小學的案例指示了一種地方特色的鄉(xiāng)土教育的可能性,展現(xiàn)的是一種更自由更鄉(xiāng)土的教育的狀態(tài)。在這里,孩子們花了很多其他學校上主課的時間來學習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和認識自己的家鄉(xiāng),但孩子們在鄉(xiāng)里的統(tǒng)考中主課成績都很好,往往是頭幾名;這和我們在官莊案例中觀察到的情況很類似。在非傳統(tǒng)的教育中,孩子們獲得了什么?什么力量能夠讓孩子們走得更遠?達祖小學給我們帶來了啟發(fā)。不同的鄉(xiāng)村,要怎么去實踐?怎么讓孩子建立家鄉(xiāng)的歸屬感?這是值得所有鄉(xiāng)村教育實踐者不斷探索的課題。

        (致謝: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公眾號“瀘沽湖達祖小學”;感謝達祖小學游靜芬女士、王木良老師、達祖小學的所有老師在訪談和書寫過程中提供的支持和協(xié)助,讓我在達祖度過了充滿本土文化氣息的時光,并且體驗到在團隊中一起努力的感覺。感謝榆錢兒、螞蟻、李自躍的腦力支持,在案例書寫上提供了非常具體的建議和書寫指導。感謝達祖小學為本文提供的圖片。本人也得以在梳理的過程中,重新審視自己在鄉(xiāng)土中成長的經歷,謝謝大家?。?/p>

        猜你喜歡
        東巴納西村子
        納西素描(鋼琴獨奏)
        這個村子不簡單 人均收入十萬元
        云南省檔案館館藏《東巴經》
        云南檔案(2021年1期)2021-04-08 11:01:14
        英國女子與兩只貓結婚10年:稱貓比男人好
        奇聞怪事(2020年12期)2020-12-21 03:57:51
        如果一頭?;氐酱遄印蹲哌M畫里的牛》創(chuàng)作談
        白地吳樹灣村汝卡東巴經《內內抒》片段譯釋
        望娘灘
        納西魯丁的微笑
        讀者(2017年2期)2016-12-26 10:15:36
        舌尖上的樂器——納西口弦
        民族音樂(2016年3期)2016-06-05 11:33:39
        探尋東巴源
        中國西部(2016年1期)2016-03-16 07:56:10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人妻丰满多毛熟妇免费区| 久久麻豆精亚洲av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国产三级国产精品| 欧美老妇多毛xxxxx极瑞视频|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日本久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视频| 熟妇激情内射com| 中文字幕天堂在线| 日本骚色老妇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黑丝|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国产xxxx99真实实拍| 男女好痛好深好爽视频一区| 国产熟女露脸大叫高潮| 国产免费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欧美激情五月| 蜜臀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成人| 国产成人丝袜网站在线看|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a级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亚洲本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91清纯白嫩初高中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2|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真人在线射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精品一区| 妇女bbbb插插插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