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超,王艷惠,陳興凡,陸 鴻,蘇曉蘭,江瑞林
(四川省樂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 樂山 614000)
油菜品種佳油JS-1是一個以適應機械化種植為目的選育的新品種。本試驗以品種JS-1為材料,進行“3414”肥效試驗[1-3],研究氮、磷、鉀肥在不同施肥處理下對生長及產(chǎn)量的影響,為JS-1的高產(chǎn)栽培施肥方案提供參考。
以油菜新品種佳油JS-1為試驗材料,試驗地點位于樂山市農科院試驗場,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等,前作為水稻。
表1 “3414”施肥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3414”方案設計,設置氮、磷、鉀3個因素、4個水平,共14個處理,具體設計方案間表1。每小區(qū)長5m,寬4m,面積20m2,隨機區(qū)排列,2次重復,共28個小區(qū),每小區(qū)用種7.5g。試驗中,除施肥設計不同外,其余除草、防治病蟲害等管理措施一致。N肥:尿素,P肥:過磷酸鈣,K肥:硫酸鉀。
從性狀調查結果(表2)可知,處理1株高最低,為129.67cm,處理11株高最高,為162.67cm,本試驗中株高整體處在較低水平。當P、K肥均在2水平的情況下(處理2、3、6、11),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高、主序角果數(shù)呈上升趨勢。當N、K肥均在2水平時(處理4、5、6、7),隨著磷肥施用量的增加,主序長和主序角果數(shù)也隨之增加。說明氮肥是影響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高的主要因素,磷肥是影響主序長的主要因素,氮肥和磷肥對主序角果數(shù)均有重要影響。
對不同處理間的產(chǎn)量結果(表2)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3)顯示,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處理間的差異達到了極顯著水平,本次試驗表明土壤肥力均勻,N、P、K肥的不同施肥配比是影響油菜產(chǎn)量的主要因素。
表2 JS-1“3414”試驗農藝性狀調查
表3 JS-1“3414”試驗不同處理的產(chǎn)量情況
產(chǎn)量最高是6號處理N2P2K2,為198.32 kg/667m2,產(chǎn)量最低的是空白對照1號處理N0P0K0,為58.03 kg/667m2。對平均產(chǎn)量經(jīng)最小顯著差數(shù)法(LSD法)[4]多重比較的結果(表5)顯示:在0.05的顯著水平上,處理14、11、5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3、13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余處理間的產(chǎn)量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水平;在0.01的顯著水平上,處理11、5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9、7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4、10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余處理間的產(chǎn)量差異均達到了顯著水平。
2.3.1 三元二次肥效模型 根據(jù)各處理肥料用量和油菜單產(chǎn)結果作回歸分析,得出氮磷鉀3因素肥料效應三元二次回歸方程:y=57.286 +11.128 N-0.160 N2-0.164 P-0.226 P2-0.338 K-0.224K2-0.201 NP-0.009 NK+0.570 PK
表4 產(chǎn)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5 不同處理間產(chǎn)量多重比較(LSD法)
方程的回歸分析檢驗結果為:相關系數(shù)R=0.9719*>R0.05(0.9186)和F值為15.3716**>F0.01(14.66)均達到顯著水平。表明試驗建立的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具有顯著相關性。對方程進行極值判別分析[5],表明該模型不屬于典型的三元肥效模型,不適宜用于指導生產(chǎn)實踐。進一步進行一元肥料效應函數(shù)擬合。
2.3.2 一元二次肥效模型 根據(jù)N、P、K肥不同處理對產(chǎn)量的影響,建立各自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
y(N)=67.968+9.503N-0.187N2,R=0.9724*
y(P)=156.769+7.623P-0.409P2,R=0.9206*
y(K)=136.327+7.983K-0.307K2,R=0.9192*
根據(jù)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求得N、P、K肥的最大施肥量(相應最大產(chǎn)量)分別為25.37 kg/667m2(188.50 kg/667m2),9.32 kg/667m2(192.28 kg/667m2),12.99 kg/667m2(188.18 kg/667m2);參考2019年油菜籽價格及樂山當?shù)胤柿蟽r格,根據(jù)一元二次肥效模型求得N、P、K肥的最經(jīng)濟施肥量(相應最經(jīng)濟產(chǎn)量)分別為24.48 kg/667m2(188.35 kg/667m2),9.13 kg/667m2(192.27 kg/667m2),11.90 kg/667m2(187.82 kg/667m2)。
本試驗中產(chǎn)量最高的是6號處理N2P2K2,為198.32 kg/667m2,N、P、K肥的施用量分別為20 kg/667m2、11.48 kg/667m2、14.79 kg/667m2,可作為JS-1的高產(chǎn)栽培參考方案。
本試驗的數(shù)據(jù)結果,擬合的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經(jīng)極值檢驗屬于不典型模型,不適宜用于指導生產(chǎn)實踐。根據(jù)數(shù)據(jù)結果擬合的一元二次肥效模型與生產(chǎn)實際較為接近,可用于作為JS-1高產(chǎn)栽培的參考方案,N、P、K肥的最大施肥量分別為25.37 kg/667m2、9.32 kg/667m2、12.99 kg/667m2,N、P、K肥的最經(jīng)濟施肥量分別為24.48 kg/667m2,9.13 kg/667m2,11.90 kg/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