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宇
10月中旬,來自國際奧委會的一紙聲明,讓外界目光突然聚焦到國際舉重聯(lián)合會(IWF)這個以往并不那么惹眼的組織身上。根據(jù)國際奧委會的說法,他們對于國際舉聯(lián)近期的混亂局面倍感焦慮,隨著這一表態(tài)浮出水面的是國際舉聯(lián)的種種內憂外患。
實際上,國際舉聯(lián)在整個2020年都處于“流年不利”的走勢之中。首先,今年4月,連任了20年主席職務的塔馬斯宣布辭職。這位81歲的匈牙利老人在國際舉聯(lián)的任職時間長達44年,可他這次離開談不上功成身退,相反,伴隨著無數(shù)的丑聞與質疑。即便辭職之后,外界仍在公布針對國際舉聯(lián)和塔馬斯的調查報告,認為他們是導致舉重運動近年來丑聞不斷的罪魁禍首,塔馬斯被質疑收取了來自運動員方面的賄賂,掩蓋多達40例的興奮劑檢測陽性結果,此外還涉及到賄選等諸多丑聞。
對舉重運動來說,危機不僅存在于過去,更是無可避免地滲入現(xiàn)在和將來。過去十年里,各大舉重強國紛紛陷入興奮劑丑聞之中,多國舉重隊因此被禁止參加國際大賽。有鑒于此,盡管舉重曾被視為一項最具古代奧林匹克象征的運動,但國際奧委會還是打算推動其進行大規(guī)模改革。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不只一次發(fā)出威脅,表示如果舉重不能在興奮劑檢測方面做出積極改變,不排除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可能取消舉重項目。
今年4月,帕潘德利亞接替塔馬斯,出任國際舉聯(lián)代理主席。這位相對年輕的女性領導人是國際奧委會寄予厚望的改革者,國際舉聯(lián)內部著名的“改革派”,曾多次公開指責塔馬斯獨攬大權的行為,也被認為是逼迫后者辭職的主要力量之一。正是在帕潘德利亞的堅持之下,國際舉聯(lián)今年一度對興奮劑事件痛下殺手。比如幾乎就在塔馬斯宣布辭職的同一時間,國際舉聯(lián)宣布泰國和馬來西亞都因為多人藥檢呈陽性,被禁止參加東京奧運會的舉重比賽。
然而,在今年10月舉行的國際舉聯(lián)執(zhí)委會上,委員們卻投票罷免了帕潘德利亞的主席職務,選舉泰國人因他拉特出任新一屆的代理主席,這成為驚動國際奧委會馬上發(fā)表官方聲明的誘因。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新主席來自于一個剛剛接到禁賽罰單的國度,是否意味著國際舉聯(lián)在反興奮劑問題上會出現(xiàn)180度的大轉彎,這才是本次選舉結果最令人關注的焦點。
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國際舉聯(lián)內部很可能出現(xiàn)“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激烈爭斗。令人擔憂的是國際舉聯(lián)其實沒有多少經(jīng)得起內耗的本錢。以現(xiàn)代體育迷的審美而言,舉重本身并不是一項很精彩的比賽。多年以來,舉重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在奧運會中的一席之地來維持熱度。如今在項目徹底被興奮劑丑聞包圍的背景下,舉重運動在外界心目中的地位已經(jīng)跌落谷底。一旦國際舉聯(lián)的內部改革得不到來自國際奧委會的認可,進而導致項目被排除在奧運會之外,對舉重而言幾乎意味著滅頂之災,會在內外引爆一系列財務風險和信任危機。
更進一步看,從2020年開始面臨危機的體育項目又何止舉重一家。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整個國際體壇都構成了極為沉重的打擊。諸如足球、籃球、F1和網(wǎng)球之類的熱門項目,或許還可能依靠厚重的基礎苦苦支撐。但是,相對小眾和冷門的項目以往長期依賴奧運會這塊“大蛋糕”來不斷輸血,根本經(jīng)不起意外因素的打擊。按目前的形勢,即便東京奧運會如同計劃那般在2021年得以舉行,其商業(yè)影響力也會大打折扣。這就意味著原先的“大蛋糕”注定會出現(xiàn)縮水的趨勢,抗風險能力較弱的體育項目很可能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危機又會進一步放大組織內部的矛盾,將以往在盛世中被掩蓋的種種體制弊端展現(xiàn)于世人面前。在這場恐怕會席卷整個體壇的風暴中,國際舉聯(lián)也許是被曝光的第一家,但大概率不會成為最后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