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用“一問三不知”形容一個人啥也不知道。其中,三不知指的是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這個短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中。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覺得對敵方情況了解不夠清楚,所以不可輕舉妄動,他對荀瑤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
“三不知”的本意是要提醒大家,做事情之前看清事情的全貌,全面思考之后再做決策和執(zhí)行。除此之外,還可以指裝糊涂。
“閉門造車”是指關(guān)起門來造車子,比喻脫離實際,只憑主觀辦事。其實,在“閉門造車”的出處里,后面還有四個字:“出門合轍”。合在一起指:按照統(tǒng)一規(guī)格,即使關(guān)起門來制造車輛,使用起來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合。也可以解釋為只要按照規(guī)矩來辦事,即使是關(guān)起門來造車,也是可以上路的。語出朱熹 《中庸或問》:“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p>
后來用作成語,只有“閉門”沒有“出門”,自然就帶上了“只憑主觀辦事,不管是否符合實際”的含義。
形容勤奮讀書的典故?!缎绿茣だ蠲軅鳌罚骸埃ɡ蠲埽┞劙鼝鹪诰椛剑鶑闹?。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越國公楊素適見于道,按轡躡其后,曰:‘何書生勤如此?’密識素,下拜。問所讀,曰:‘《項羽傳》?!蚺c語,奇之。歸謂子玄感曰:‘吾觀密識度,非若等輩?!兴靸A心結(jié)納。”
后人遂以“書橫牛角”“角掛經(jīng)”“繭栗掛漢書”“束書牛角”“書掛(牛)角”“牛角之懸”來形容勤奮讀書,或以“掛犢之才”“牛角書生”來指勤奮學(xué)習(xí)而才思卓捷的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