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樂神
期末復習有妙招復習效率大提高
平時學習挺輕松,一到期末就慌神了,不知道該怎么復習,總覺得時間不夠用。
理化生太難,一晚上解不出兩道題;地史政太多,怎么背都背不完。
別擔心,本期教你一些期末復習小妙招,讓你的復習時間充分夠用!
一到期末復習,有的同學就覺得時間不夠用了。各門學科的試卷、輔導書加起來能把人淹沒,更別說那些重點難點知識點怎么越看越陌生了。這時候不但心慌著急,看書也看不進去,好像啥也沒干,一天就過去了。眼看著時間沒剩多少了,該怎么辦呢?
很多同學喜歡在復習期間給自己羅列計劃表,比如上午復習語文和英語,下午政治,晚上歷史,又或者今天要背3篇文言文、50個英語單詞、5個化學公式等。
羅列計劃表本身是好的,畢竟它看似有條不紊,把一整天的時間都安排妥當了,而且同時照顧到了多門學科,沒浪費一點時間。可實際上,看起來很“滿”的計劃表,不僅占用了你一整天的寶貴復習時間,還降低了你的復習效率。
有實踐證明,集中時間復習比分散復習更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效果。
字面意思,就是把你的復習時間集中起來,專注地進行復習工作。不要將一門學科分散到幾天,平均每天幾小時。也不要因為上午或者下午有其他事情,便把復習時間割裂開來。因為,一整段完整的復習時間更有利于你的記憶。
舉例:我打算用三天時間來復習政治,因為政治需要背誦的內容很多,所以我決定每天花9小時來復習。這9個小時可以合理分配,如上午4小時加下午5小時,或者下午5小時加晚上4小時。千萬不能上午加晚上、下午空出的搭配,這樣會削弱你在晚上的復習勁頭,從而影響效率。
長時間地學習同一科目,很容易讓人感到疲憊,也會對該科目產生或心理或生理上的厭惡。因此,在集中時間復習的同時,可以把分散復習加入進去。
注意點1:絕不死磕
在復習的過程中,有的同學會發(fā)現自己對于某一知識點掌握得不夠熟練,甚至是有些陌生,于是便花費大量時間來弄懂它。這在平時是沒問題的,但現在我們要面對的是期末考試,是一項緊急任務,所以絕不能抓著某一章節(jié)、某一個知識點死磕。
意思是,在今天的集中復習時間里,不管某一部分的效果如何,都不能停下來鉆牛角尖。而是要繼續(xù)推進,直到今天的復習時間結束。
但這并不代表放棄該知識點,這時可以運用分散復習的方法,將這個沒弄懂的知識點分散到第二天、第三天的復習中去。
這里就要提到分散復習方法中的第二個注意點了。
注意點2:穿插一點其他科目
“一點”的意思,就是一點,可以少,但絕不能多。
因為長時間做同一件事必定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可以在集中復習某一科目的時候,穿插一點其他科目的內容。
比如,我今天要復習物理,那么在我感到疲憊和麻木的時候,可以把之前沒有弄懂的某個科目的知識點拿出來想一想、算一算,甚至是問問同學或老師都可以。但重要的是,一定要控制好時間。
這個短暫的分散時間可以是15-20分鐘,在這之后,不管那個知識點存在的問題是否解決,都要回到原先計劃好的復習科目上來。
對于復習,除了不能死磕,還要學會好好“看書”。
很多同學有認真復習完某一章節(jié),便找出對應的習題鞏固練習,再進行下一章節(jié)的習慣。在平時,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但在期末,可以換一種方法試試看。
在復習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要求自己一定要把某知識點背誦下來,與其反反復復地看、讀、背,不如先通讀整本書,理解記憶。
與此同時,在你看書的過程中,可以標注出你認為的、老師說過的、根據平時考試或做題的經驗得出的重點難點來。
因為這是第一遍復習,所以對于這些重點難點,仍舊不需要強行記憶,可以多看兩遍,理解便好。
第二遍復習,便是做題。
在復習的時候做題,無疑會占用我們大部分時間,但是做題對于知識的檢驗與鞏固記憶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們可以嘗試一下腦內做題,比如偏文科的科目,我們就可以在腦子里作答;若是偏理科的科目,則手動運算的效果更佳。
不論文科類還是理科類,只要在答題的過程中碰到不會的、記不清楚的,立即翻開書本,對照著該知識點再看一遍,查漏補缺,這會讓你的記憶更深刻。
對于錯題回顧也是一樣的道理,不要因為是做過一次且錯過一次的題目,在再一次答題的時候就死磕。遇到不會的,立即找到該知識點疏通自己,醍醐灌頂比悶頭苦想更有效。
總的來說,費曼復習法是從費曼學習法延伸而來。
費曼學習法有四個步驟:明確學習目標、模擬教學、查漏補缺、提煉要點。而在期末復習的時候,我們可以把“模擬教學”單拎出來。
千萬不要吝嗇于給同學講題,要知道,給同學講題意味著,你得把課本上的知識通過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這對你來說,就是另一種方式的復習。
“理解”和“表達”本身就是對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測試,畢竟在“學習金字塔”這個理論當中,“教授給他人”這一項學習活動,可以讓知識的吸收率達到90%,遠高于閱讀、演示等被動學習。
所以,要是有同學來問你題目怎么做,當一回小老師,耐心地教一教TA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