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巍
(中央音樂學院 北京 100031)
定量評估是在項目實施之后,旨在闡明項目的結果。它主要是衡量、描述和理解一項行動的結果(正面和負面),通過應用良好的研究設計原則,了解這項內容是否產生有效的結果或者其有效性。如果沒有實現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的程度,研究人員應該設法了解是什么原因所導致。如果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研究人員可能會探索其中的優(yōu)勢和突出點。
論文是對某些問題、理論或命題的理論和實驗研究,通常是作為學術要求而寫的。碩士論文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它展示了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方法,對某一特定學科獨特而原創(chuàng)的研究。它通常采取學期論文的形式,通常在學術論文結束時繳交。論文應該精心設計,以展示你對一個問題(而且只有一個問題)的原始想法以及基于其他科學著作的研究數據。一個合適的碩士論文,將展示你分析材料、批判性思考和條理清晰地陳述你的發(fā)現之能力。
學生真正開始研究這個課題,并且把信息整理好,否則不會知道以前是否有人研究過這個領域的這個方面。此外,可能會發(fā)現缺乏文學作品迫使你考慮另一種方法。最后,在研究和寫作的過程中,你可能會發(fā)現你正在思考的論文問題已經變得無趣、無關緊要,或者無法調查。必須對想要解決的問題有一些想法,但是記住要保持靈活和開放的態(tài)度。一旦開始研究,并且對碩士論文將如何發(fā)展有一個好的想法,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論文問題,將提供一個關于論文主體的原始觀點。對于一篇碩士論文的寫作,必須進行廣泛的研究。
碩士論文的目的是檢驗學習和研究成果,提高科研能力。選擇每個學生感興趣的具體問題,根據學科特征進行有效性分析,并對評估內容等進行分析。在評價一篇碩士論文或一篇關于某一特定主題的研究論文時,評價標準應由主觀和理性分析的程度決定,根據該主題的各種學術方法,并根據該主題的特點獨立進行評價。在每門課程開始時,每個項目必須在入門過程中徹底傳播評價標準。
定量評估,本質上是客觀的,利用測試和統(tǒng)計分數來顯示技能和潛力。碩士學位課程的目的是為畢業(yè)生提供優(yōu)秀的藝術、科學、社會和交際能力,從而在向音樂家開放的各種專業(yè)領域提供盡可能好的資格。而碩士研究生還將具備必要的先決條件和技能,以便在文化和媒體領域從事組織、咨詢和行政管理活動。根據在學士學位課程中獲得的資格,碩士學位學生將進入一個深入研究和實現其個人藝術概念的過程,并通過團隊和項目工作(如碩士項目、音樂研究實驗室)使他們進入研究所廣泛和跨學科的研究討論。這反過來又有助于藝術的持續(xù)相關的、多方面的和跨文化的發(fā)展[1]。
評估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以確定價值,價值或意義的計劃。評估是指系統(tǒng)地收集、分析和向特定的可識別的利益群體報告信息,以便作出決策的活動。這個定義關注于收集用于程序改進和決策制定的信息,這個計劃的目的應該是獲得能夠回答特定潛在受眾的具體問題的信息,評估是為許多目的或決定而進行的。評估者通常設計一個形式化的和終結性的評估系統(tǒng),形成評價被定義為關注實施的持續(xù)性評價,它提高了特定項目在實施階段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終結性評價被定義為旨在改善未來的結果性評價。
雖然理論上的定量評估模型已經制定,以確保綜合設計,在實踐中很少以這樣的方式進行評估,即數據提供充分的信息,有效性或方法可以改進。由于問題的沖突,定量評估往往不能使用他們的評估結果。因此,進行定量評估一定要必須了解其內容體系,對學位論文進行定量評估的目的相對單一,主要是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期能夠對其進行修繕,提高音樂類碩士的學位論文質量。
有效的定量評估從收集信息開始,提出正確的問題是這個過程的關鍵[2]。在許多情況下,研究人員在進行這種評估時會有一個特定的目標,對于本文而言,音樂類碩士學位論文就是評估的特定目標。也有可能收集到的信息會揭示出一些趨勢,從而激發(fā)進一步的探索,并可能提出一系列新的問題。一旦收集到數據,就可以安排在統(tǒng)計學上表達這些發(fā)現。定量評估中的數字通常以百分比表示,但實際數字也可用于比較。
定量評估可以發(fā)揮一系列作用。它的理論基礎是變量之間存在關系,這些關系可以被操縱或控制,以確定任何因果關系。在評估領域的一些應用包括因果影響,可以使用定量研究方法在程序運行中操縱一個變量,以確定導致結果的關鍵程序機制。
論文的質量不僅僅取決于寫作質量,它也是基于為論文的每一部分建立的標準進行評估的,標準描述了在每章的每個部分必須解決的問題。對于音樂類碩士學位論文的評估而言,不僅僅是對基本現狀的分析,而是基于現狀的基礎深度了解當前音樂類碩士的研究重心、研究趨勢以及研究的存在的問題,從而能得出更加精確的結論分析,為碩士研究生的論文研究指明方向,規(guī)避其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首先是選題,學生在為他們的論文選題時遇到了麻煩。選擇一個過于寬泛或者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精力和精力去深入探討的話題,很容易承擔過多或者貪多嚼不爛。建議學生與導師一起工作,以便精心設計一個主題,這個主題足夠狹窄,可以進行徹底的調查,同時又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多的材料。如果發(fā)現主題需要一整本書來適當地研究,可能會想要討論如何調整它,使它更加集中在原著的一小部分上。
學生在選題和論文答辯之間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時間管理。學會平衡時間,這樣就可以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這是一個挑戰(zhàn),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克服的。首先,寫論文總是一個耗時的過程。然而,許多學生變得膽怯,開始拖延,以推遲處理寫論文的一些挑戰(zhàn)。另一些人沒有提前計劃,最終陷入了這樣一種局面:他們爭先恐后地彌補失去的時間,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在進行研究之后需要多快寫作。制定一個時間管理計劃,并堅持使用一個日歷,這將有助于使整個過程更加順利。
學生在寫論文時面臨的第三個問題是格式問題。每個學校都有一個非常具體的風格指南,用于學位論文的格式化,但許多學生在復習、遵循和執(zhí)行每一條規(guī)則時都有困難。由于這些挑戰(zhàn),學生被要求修改論文以糾正一些次要的格式問題是很常見的??偟膩碚f,寫論文的過程總是充滿壓力的,但是當學生不熟悉需求和功能,或者他們沒有提前計劃好時間管理以獲得最好的結果時,所經歷的壓力就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