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義東,羅保才,韓桃明
(河南省水利勘測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8)
黏性土通常是指具有可塑狀態(tài)性質的土[1],一般黏粒含量較多、可塑性好、顆粒間具有黏結力。由于黏性土分布比較廣泛,且具有壓實后穩(wěn)定性好、滲透性小、強度較高等特點,在水利工程中使用比較普遍,是河道堤防、水庫大壩、輸水渠堤等水工建筑物主要的天然建筑材料之一。據(jù)有關統(tǒng)計,我國已建成大壩大部分為土石壩,而土壩數(shù)量約占土石壩總數(shù)的66%[2- 4],在一定的條件下,黏性土填筑的堤壩會產(chǎn)生裂縫,進而影響堤壩邊坡的穩(wěn)定與安全;分析和研究黏性土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為工程提供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案,是工程技術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
石浩研究了填土路堤的裂縫問題,陳偉等分析了高靈敏土強度對河道邊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周路寶等研究巖土體經(jīng)歷干濕循環(huán)作用下邊坡穩(wěn)定性變化特征[5- 7],本文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某渠段渠堤裂縫處理工程為例,對黏性土渠堤裂縫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處理措施,經(jīng)過工程實踐是可行的、有效的,為今后黏性土渠堤裂縫預防與處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某渠段渠堤土方填筑施工于2009年10月開始,2010年8月完成,護坡植草于2013年7月實施。2015年6月在樁號32+325~32+890段右岸渠堤背水坡發(fā)現(xiàn)裂縫,其中樁號32+450~32+610段裂縫較多。裂縫段渠堤高5~6 m,堤頂寬5m,背水坡坡比為1∶1.5,臨水坡坡比1∶2,填筑材料為附近土料場的黏性土。料場位于太行山東麓的丘前沖洪積傾斜平原區(qū),6m深度范圍內,巖性主要為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沖洪積重粉質壤土。重粉質壤土(alplQ3)呈黃褐~灰褐色,可塑狀,具有針狀孔隙及鈣質網(wǎng)紋,偶見鈣質結核,土質不均一。
表1 裂縫基本特征
統(tǒng)計分析表明:①該渠段裂縫平均密度為0.32條/m,其中樁號32+450~32+610段裂縫平均密度達到0.64條/m;②該渠段裂縫以橫向裂縫為主,約占裂縫總條數(shù)的76%,縱向裂縫和斜向裂縫分別占16%和8%;③裂縫主要發(fā)育于淺表層,裂縫具有上寬下窄、向深部逐漸閉合的特征;④橫向裂縫深度受縱向裂縫控制,斜向裂縫受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控制。
表2 裂縫段和非裂縫段黏粒含量試驗成果
表3 天然含水量與深度試驗成果
該渠段總干渠走向NE58°~NE68°,為弧形轉彎段??v向裂縫整體走向與總干渠近平行,裂縫傾角一般近90°,裂縫面多粗糙不平,個別呈弧形或鋸齒狀;縱向裂縫中大部分未充填,少量被壤土及雜物充填,充填物結構松散,手可挖動;縱向裂縫的發(fā)育具有單向累積的特性。橫向裂縫整體走向與總干渠近垂直,裂縫傾角一般近90°;橫向裂縫大部分被充填,主要為雨淋沖刷壤土充填,充填物結構松散;橫向裂縫的發(fā)育受縱縫深度控制。斜向裂縫整體走向與總干渠方向斜交,部分呈折線形狀,裂縫傾角一般近90°。
該渠段裂縫發(fā)育過程時間較長,最初僅表現(xiàn)為表層隱伏裂縫,被草叢植被覆蓋不易被發(fā)現(xiàn),隨著時間推移,裂縫寬度、長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增加。
黏性土渠堤產(chǎn)生裂縫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包括填土厚度、顆粒組成、含水量及礦物成分等內部因素,以及施工、地基和環(huán)境條件的變化等外部因素。研究表明:黏性土的工程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微觀結構;重塑黏性土在擊實過程中隨著制備含水量的增加,其微觀結構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并影響?zhàn)ば酝恋墓こ绦再|[8];溫度對黏性土干縮裂縫的形態(tài)結構有重要影響,黏性土渠堤坡度對黏性土表面裂縫深度也會產(chǎn)生影響,雨強和草被根系也是影響渠堤裂縫發(fā)育的因素之一[8- 12]。
為了探索黏性土顆粒組成對裂縫產(chǎn)生的影響,在裂縫段渠堤和非裂縫段料場取代表性土樣進行室內試驗,試驗結果顯示,非裂縫段填筑土料黏粒含量平均值為21.3%;裂縫段渠堤填筑土料黏粒含量平均值30.0%,部分試樣黏粒含量超過了32.0%,見表2。
在同樣環(huán)境條件下,土料黏粒含量較高的填筑渠段產(chǎn)生了土體裂縫,而土料黏粒含量較低的填筑渠段未發(fā)現(xiàn)裂縫問題,由此可見,黏粒含量高是產(chǎn)生渠堤裂縫的重要因素。
裂縫渠段場區(qū)為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599.1mm,一般年蒸發(fā)量遠大于年降水量,其中2013~2014年干旱指數(shù)達到1.73~1.96。在渠坡上沿裂縫位置開挖探槽4個,分別采取不同深度試樣,試驗結果表明:該渠段填土天然含水量低于最優(yōu)含水量9.5%~64.5%,在裂縫深度范圍內,天然含水量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見表3。
該渠段填方高度5~6m,渠堤外坡坡比1∶1.5;黏性土填筑渠坡失水易開裂;受氣候晴雨變化,渠堤填土經(jīng)干濕交替影響,使渠坡裂縫逐漸加長、加深、加寬。根據(jù)探槽開挖斷面揭露的情況,裂縫寬度一般上寬下窄,表明裂縫發(fā)育是從外部開始逐漸往深處發(fā)展。
對堤身裂縫的處理方法較多,常用方法有開挖回填法、灌漿法、挖填灌漿及封堵法等[13]。根據(jù)該工程裂縫渠段裂縫發(fā)育特點及成因,提出了裂縫灌漿+砌石護坡和裂縫灌漿+黏性土培坡壓重兩種方案進行比選。裂縫灌漿+砌石護坡方案對維持邊坡土體的含水量效果不如培坡方案好,且處理渠段附近缺乏合格的石料,不易購買,砌石護坡方案投資相對較大,砌石護坡方案對提高邊坡坡腳的穩(wěn)定性影響??;而裂縫灌漿+黏性土培坡壓重方案,在有效處理裂縫的同時還可以有效維持邊坡土體含水量,對原有渠堤提供一定厚度的保護層,土料較砌石石料更容易獲取,可以有效提高背水坡坡腳的穩(wěn)定性,投資也相對較小。
由于需要選擇多個直流電機,因此一片74HC4052D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文中,兩片74HC4052D的選通開關選通的是同一組的3個直流電機。將LM3S811的PB2、PB3分別與74HC4052D的B、A相連,LM3S811就可以選通的4個開關中的一個。設計中為了控制方便,將使能輸入端接地,74HC4052D始終處于工作狀態(tài)。
綜合而言,兩種處理方案的灌漿方法一致,區(qū)別在于護坡處理上不同。砌石護坡由于石料購買難度大,投資高,且與原兩側護坡不協(xié)調等原因被舍棄,而黏性土培坡方案因能克服上述缺點,所以該裂縫渠段處理方案選用裂縫灌漿+黏性土培坡壓重方案較為合理。
裂縫灌漿+黏性土培坡壓重方案主要施工步驟包括裂縫灌漿→培坡及坡面防護→坡面排水及下渠臺階恢復。
首先,按照處理方案進行開挖,開挖范圍內的裂縫采用15%水泥黏土漿灌漿處理,注漿孔間距不大于1.5m,灌漿壓力不大于0.02MPa,第一次無法灌入漿液時停止灌漿,0.5h后再次灌漿,連續(xù)三次后無法灌入漿液終止灌漿;然后待漿液凝固后,采用輕型夯機對裂縫及周圍土體進行夯實;裂縫灌漿夯實處理后,開挖范圍內采用合格的黏性土土料回填至原設計斷面,原設計斷面外采用培坡壓重,培坡壓重填料采用原總干渠開挖的棄料,最后進行坡面排水及下渠臺階恢復工作。
該裂縫渠段采用裂縫灌漿+黏性土培坡壓重處理方案實施后,經(jīng)過兩年多的觀測,表明處理方案是合理有效的。
通過試驗和調查分析,對黏性土裂縫成因進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黏粒含量是影響裂縫產(chǎn)生的重要因素。隨著黏粒含量的增高,產(chǎn)生裂縫的概率越來越大。
(2)含水量是影響裂縫發(fā)育的關鍵因素。在裂縫深度范圍內,天然含水量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裂縫張開度隨著含水量的減小而增大。
(3)自然條件下,研究裂縫形成的機理在工程建設和管理中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本文僅在黏粒含量和土體含水量對黏性土裂縫發(fā)展的規(guī)律做初步探析,事實上影響?zhàn)ば酝亮芽p因素還比較多,譬如礦物成分、碾壓分層厚度、邊坡坡度等,這些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