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霏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正確認識自己民族的歷史,吸取經驗教訓,是一個政黨走向成熟的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反思厲史、反思“文革”、反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本來是正常的理論和思想探索。但是,別有用心的歷史虛無主義者偷梁換柱,把正常的探討和爭議逐步引向否定歷史、否定革命和建設成就,進而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邪路上去,不斷制造思想混亂。歷史虛無主義發(fā)端于學術界、理論界,但其傳播和影響的觸角延伸到了基層社會。
對此,我們要深刻認識其危害,并堅決予以駁斥。
表現(xiàn)形式:隱顯并舉
歷史虛無主義在基層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有隱性的也有顯性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利用自媒體唱衰抹黑紅色經典形象
自媒體是歷史虛無主義在基層社會傳播的主要途徑?;鶎庸娫谌粘I钪薪洺J盏礁鞣N“推送”“轉載”“分享”的信息,這類信息包羅萬象,有心靈雞湯有養(yǎng)生保健也有產品廣告等。歷史虛無主義也“精心打扮”喬裝其中,發(fā)布各種“假設”“質疑”類的文章,借此吸引民眾參與討論,以灌輸其錯誤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例如:惡搞雷鋒、邱少云、江姐、阿慶嫂、楊子榮等一批紅色經典形象,發(fā)表“學習日本讓美國保護中國”之類的漢奸言論。這些蓄意唱衰抹黑中國、推倒中國人道德偶像、歪曲中國歷史和革命史的博文、段子,對基層公眾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亂。
——利用街談巷議邀約民心
歷史虛無主義的一些錯誤觀點欺騙力、穿透力較強,容易邀約民心,往往線上傳播、線下跟蹤,線上熱議、線下發(fā)酵,茶余飯后當作談資,街談巷議引為話題,形成灰色民間輿論場。據調查,有些基層干部群眾之所以熱衷于談論此類話題,有的是出于獵趣心理,把某些書刊中篡改歷史真相的“戲說歷史”、獨家秘史、惡搞段子等當作一種趣聞軼事來交流分享。有的是出于認同心理,他們無法真正理解革命英烈、英雄人物的思想境界與覺悟,認為黃繼光堵槍眼、邱少云忍受烈火燒身等人和事都是假的,因此,當革命英烈、英雄人物被蓄意“虛無”時,他們不僅不加以抵制,反而無知點贊。有的是出于顯擺心理,樂于當“意見領袖”,把洗白歷史反面人物之類的偏激觀點拿來侃侃而談,以此顯示自己“見解獨到”“博學多聞”。有的是出于泄憤心理,個別人由于現(xiàn)實生活的不如意,往往對黨和政府、對社會抱有較強的負面情緒,刻意唱反調、講壞話。
——利用說唱演藝惡意調侃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歷史虛無主義者的誘導下,改編紅色歌曲、調侃黨和國家領導人幾成風氣。上層演藝圈少數人失守,基層民間演藝團體模仿胡亂編造。有資料顯示,近些年坊間改編的紅色歌曲達30多首,這些改編歌曲經傳唱后,成為一股逆流。
向題管窺:防守失據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之所以能在基層社會滲透、邀約民心,主要在于基層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和盲區(qū)。
——思想陣地不牢固
少數地方和單位的思想理論建設存在形式空泛、內容空洞、對象空白“三空”現(xiàn)象,有些基層干部群眾不能當政治上的“明白人”、思想上的“覺悟者”。比如,2017年,某市組織開展全市縣處級領導干部政治理論考試,60多名試用期的縣處級領導干部,90分以上的只有4人,2人不及格。
——監(jiān)守陣地不牢固
一些地方,貫徹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的力度存在層層遞減的現(xiàn)象,意識形態(tài)工作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普遍存在。比如,一些基層單位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一級,沒有出臺貫徹黨委(黨組)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的實施方案;有些縣直單位在黨建工作述職時,關于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就只有幾句套話甚至是一句話帶過,看不到部署,看不到措施,看不到成效……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方面更是不著一字,完全失聲。
——輿論陣地不牢固
網絡意識形態(tài)安全仍然是當前意識形態(tài)領域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部分單位的網絡安全意識不強,網站安全級別低。比如,2017年,某市對28個政府部門、高校、企業(yè)網站進行安全評估,其中25個網站存在“高?!薄熬o急”漏洞,易被篡改網頁內容、竊取敏感數據、發(fā)起網絡攻擊。還有一些新媒體特別是自媒體違反《網絡安全法》《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在不具備新聞發(fā)布資質的情況下擅自刊載新聞。
管控之道:辨證施治
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源自思想領域,泛化于社會生活,滲透于政治生態(tài),這場政治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必須辯證施治、綜合管控。
——要歷史地看待這個問題,堅持長期斗爭
歷史虛無主義并不是21世紀的新生事物,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就出現(xiàn)了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并且這種思潮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xiàn)方式也各不相同,展現(xiàn)出“頑強的生命力”。在20世紀30年代,表現(xiàn)為民族文化虛無主義;在我黨撥亂反正、轉入現(xiàn)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特定歷史時期,表現(xiàn)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在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歷史虛無主義又改頭換面,以“歷史研究”的名義歪曲黨史和國史,以抹黑中國共產黨的形象。因此,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斗爭決不可懈怠,決不可企求畢其功于一役,必須樹立長期斗爭的思想,打好主動仗。
一是筑牢思想高地。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最根本的是要加強理論武裝,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給基層黨員干部抵制和回擊歷史虛無主義提供“參考答案”。當前,尤其要注重補齊黨史知識宣傳教育這個短板。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要圍繞黨史專題開展集中學習?;鶎右浞忠劳屑t色資源創(chuàng)新黨性教育模式,加強知黨憂黨愛黨情感培育,打好精神底色,讓各級黨員干部和群眾弄清我們黨是“從哪里走來的”,牢記血脈根源,明確前進方向。
二是鞏固輿論陣地。對輿論陣地的管理,要嚴格審批把關,抓好動態(tài)監(jiān)管,堅決查處違法違紀行為,不允許“思想超市”“新聞特區(qū)”“輿論飛地”的出現(xiàn)。要針對網絡媒體發(fā)展的新形勢,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新媒體監(jiān)測手段和輿論引導的能力。重點是補齊網絡隊伍建設這塊短板,主動培養(yǎng)網上主流意識形態(tài)“意見領袖”,鞏固拓展紅色地帶,逐步改變黑色地帶,引導轉化灰色地帶,不斷擴大主流輿論陣地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形成網上陣地在我、主導由我、主體是我的良好局面。
三是守住道德高地。歷史虛無主義種種褻瀆紅色經典的手法,看似無聊,實則居心險惡,它通過抹去英雄們頭上的光環(huán),推倒中國人心中的道德標桿,從制高點上否定他們所代表的那段紅色歷史和價值觀。對此,主流媒體必須發(fā)聲,以正視聽。不僅要從正面維護我們的先進典型,對他們的精神進行時代解讀,而且還要改進典型報道,推出更多可親、可敬、可學的平民典型。
——要現(xiàn)實地看待這個問題,堅持勤抓嚴管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一定要著眼現(xiàn)實,抓住關鍵,嚴格整治。
一是分好“責任田”。歷史虛無主義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將其放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通盤考慮,全面部署。基層黨委(黨組)要加強對黨史工作的組織領導,每年要聽取黨史工作匯報,并將黨史工作納入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鶎狱h委(黨組)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將其納入議事日程,納入領導干部述職述責內容,確保責任具體化。各部門要強化意識形態(tài)工作“一盤棋”思想,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宣傳部門要專門成立輿情研判小組,定期召開會議,對歷史虛無主義之類的有關輿情加強會商研判、統(tǒng)一部署應對。
二是高舉“指揮棒”。基層黨委要把黨史工作列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進一步推動基層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落實。基層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考核制度,著眼“督實”“考準”,健全考核機制,明確考核的內容、方法、程序,推動考核工作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上級黨組織要堅持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納人巡察工作范圍,高舉“指揮棒”。
三是用好“撒手鋼”。意識形態(tài)工作出現(xiàn)嚴重不良后果的,要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責任追究,也要像抓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一樣實行“一案三查”,除了嚴肅查處當事人,還要對黨組織負責人、直接分管的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責任倒查,真正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規(guī)矩立起來,確保鐵規(guī)發(fā)力、制度發(fā)威。
——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堅持綜合施治
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生與傳播既與國內環(huán)境息息相關,又與境外推手密不可分,它不僅僅是學術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不僅僅是理論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僅僅是道德問題,也是法治問題。因此,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應全面把控,綜合施治。
一是從學術思維出發(fā),樹立正史權威。黨史、國史、軍史之所以成為歷史虛無主義攻擊的主要領域,在某種程度上,與我們的歷史研究跟不上時代發(fā)展需要、跟不上人民群眾學習了解歷史的需要有密切關系。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最根本的是要加強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研究。各地有關部門要深入挖掘,把本地重大歷史事件寫科學、寫透徹、寫出縱深感,把與本地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寫客觀、寫鮮活、寫出歷史感,以大量深入細致的微觀研究作為宏觀研究的基礎,以更豐富多樣、更多角度、更多層面的微觀研究和歷史細節(jié),以扎實的歷史研究成果,挫敗歷史虛無主義“碎片化”的攻擊。
二是從法治思維出發(fā),維護公序良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監(jiān)管部門要針對歷史虛無主義信息發(fā)布較為集中的網絡平臺進行重點審查、重點監(jiān)管,嚴肅懲治肆意通過網絡平臺發(fā)布、傳播、轉發(fā)歷史虛無主義內容等錯誤行為,確?;ヂ?lián)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各級審判機關要以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則為依托,加大與民族英雄名譽和榮譽侵害有關案件的審理力度,對肆意抹黑黨和民族英雄等行為嚴肅處理。
三是從全局思維出發(fā),整合各方力量。要聯(lián)合宣傳、黨建、黨史、黨校、教育、新聞出版等部門和單位,構建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協(xié)調協(xié)商機制,提高預警、研判、控制、反擊能力。著力構建黨史辦、老促會、黨校、檔案局、文物局、博物館、黨史聯(lián)絡組等單位為一體的“大黨史”工作格局,切實提高地方黨史的編研水平。要將黨史部門納人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進一步增強精準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力量。加強本地紅色場館建設,不斷提高黨史遺址、黨史文物在文物保護專項資金中的比重。要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按照有關規(guī)定開發(fā)紅色旅游資源,提供黨史文化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