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姍 金 英 曾彩虹
71歲男性患者,因“反復水腫3年,尿檢異常6月,血清肌酐(SCr)高2月余” 于2018-09-29入院。
患者于2015年開始反復雙下肢水腫,可自行消退,未予重視,2018年4月起水腫加重,出現(xiàn)雙下肢多發(fā)散在米粒大小的紅色皮疹,無痛癢感,壓之不褪色,當?shù)蒯t(yī)院查尿蛋白+,尿紅細胞74/μl(多形型),腎功能正常(具體不詳)。7月SCr 118.6 μmol/L,血免疫固定電泳見IgM-κ型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條帶,冷凝集素試驗陽性,血紅蛋白100 g/L,血小板計數(shù)94×109/L,抗心磷脂抗體陽性,當?shù)蒯t(yī)院腎穿刺活檢示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冷球蛋白血癥腎損害可能性大),免疫熒光IgM3+,IgA2+,C1q3+沉積于系膜區(qū),κ輕鏈4+沉積于系膜區(qū)及毛細血管袢,臨床診斷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相關性腎病,冷球蛋白血癥性腎小球腎炎(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8月22日起給予甲潑尼龍24 mg/d及沙利度胺片50 mg 2次/ d治療后,仍反復雙下肢水腫。2018-09-07自服用中成藥4副(含附子)后出現(xiàn)少尿,水腫加重,SCr進行性增高,9月17日復查SCr 544 μmol/L,血清白蛋白29 g/L,血紅蛋白72 g/L,血小板計數(shù)46×109/L,補體C3 0.27 g/L、補體C4 0.02 g/L,骨髓穿刺示增生活躍,粒系減低,淋巴細胞增高。予血液凈化治療,患者持續(xù)尿量100 ml/d。9月23日復查SCr 782.9 μmol/L。遂至我院,擬“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相關腎損害”收住入院。
既往史乙型肝炎病史40余年,未治療。有“肺結核”病史,已治愈。“陣發(fā)性房顫”病史4年,可自行緩解。2006年行背部脂肪瘤切除術。 偶吸煙不飲酒,已戒煙。家族史無特殊。
體格檢查體溫36.8℃,脈搏 80次/min,脈律不規(guī)則,強弱不等,呼吸 16次/min,血壓149/63 mmHg,神清,全身無皮疹,右側頸靜脈導管在位,兩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啰音,心率83次/min,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腹軟,兩下肢輕度水腫。
實驗室檢查
尿液 尿量100 ml/24h,尿蛋白2+,紅細胞計數(shù)235.6/μl(非均一型)。
血常規(guī) 血紅蛋白106 g/L,白細胞4.3×109/L,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百分數(shù)73.60%/16.12%,血小板112×109/L,網(wǎng)織紅細胞百分比 7.99%、計數(shù) 300.4×109/L。
血生化 白蛋白33.7 g/L,球蛋白16.4 g/L,SCr 239 μmol/L(透析后),尿素氮13.1 mmol/L,尿酸131 μmol/L,ALT、AST、直接及間接膽紅素正常,乳酸脫氫酶 620.0 U/L,電解質(zhì)正常,總二氧化碳 21.9 mmol/L。C反應蛋白 16.6 mg/L。
免疫學 IgM 3.240 g/L,IgA 0.608 g/L,IgG 4.090 g/L,IgE<20.0 IU/ml。血游離輕鏈κ 36.70 mg/L,λ 40.70 mg/L,κ/λ 0.90。血清免疫固定電泳1次可見κ型輕鏈單克隆免疫條帶,余2次陰性。補體C3 0.731 g/L,C4 0.066 g/L。冷球蛋白(兩次)17.7、30.39 mg/L。類風濕因子正常。抗心磷脂(ACL)抗體:IgA 248.75 U/ml,IgM 24.98U/ml,IgG陰性,狼瘡抗凝因子和抗β2糖蛋白1抗體陰性。紅細胞碎片陰性。
其他 MYD88基因L265P突變檢測陰性。凝血四項及血栓彈力圖正常。HbsAb 11.5 IU/ml,HbcAb 7.1 IU/ml,HbeAg、HbsAg、HbeAb陰性,HBV-DNA < 30 IU/ml。
輔助檢查
心電圖 心率83次/min,心房顫動,輕度左心電軸左偏。
CT 頸胸部:(1)兩肺炎癥伴肺水腫可能;(2)心包少許積液,兩側胸腔少量積液;(3)胸腺區(qū)結節(jié),考慮胸腺增生或胸腺瘤可能,建議隨訪;(4)縱隔及兩肺門多發(fā)腫大并鈣化淋巴結。頭頸部:雙側基底節(jié)區(qū)及側腦室旁多發(fā)腔隙性梗塞及缺血灶。
超聲檢查 心臟:(1)左室舒張功能減低;(2)左房大;(3)輕度主動脈瓣反流;(4)輕度二尖瓣反流。雙腎:左腎115 mm×38 mm×57mm,右腎105 mm×43 mm×52mm,右腎囊腫,雙腎皮質(zhì)回聲稍增強。
骨髓涂片檢查 紅系比例增高。骨髓流式:單克隆漿細胞P7占0.12%。骨活檢:骨髓組織增生活躍,伴散在T淋巴細胞浸潤,免疫組化標記示:MPO(3+),CD20(散在+),CD79a(散在+),CD3(灶性+),κ(1+),λ(-),CD38(散在+),Ki-67(約40%+)。
腎活檢病理
光鏡 43個腎小球中6個球性廢棄。余腎小球系膜區(qū)中度增寬,數(shù)個腎小球血管袢皺縮,開放的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較多PAS強陽性、HE嗜伊紅栓塞(圖1A),節(jié)段袢見內(nèi)皮細胞腫脹,單個核細胞及少量中性粒細胞浸潤1~10個/球,囊壁節(jié)段增厚。PASM-Masson:腎小球系膜區(qū)、內(nèi)皮下較多嗜復紅物沉積,Masson染色上述袢腔內(nèi)栓塞嗜復紅。腎小管間質(zhì)重度急性病變(60%)(圖1B),多灶性小管上皮細胞刷狀緣脫落,管腔內(nèi)少量蛋白管型,間質(zhì)灶性單個核細胞浸潤。小葉間動脈內(nèi)膜增厚,小動脈管腔內(nèi)亦見與腎小球內(nèi)類似染色特性的物質(zhì)(圖1),內(nèi)皮細胞增生,管腔狹窄。
圖1 A:腎小球袢腔內(nèi)較多PAS強陽性栓塞,入球動脈管腔內(nèi)亦見栓塞;一處間質(zhì)動脈內(nèi)皮細胞增殖(↑)(PAS,×400);B:腎小球血管袢皺縮,腎小管上皮細胞刷狀緣脫落,腎小球袢腔內(nèi)及間質(zhì)小動脈管腔內(nèi)嗜復紅物沉積(PASM-Masson,×200)
免疫熒光 IgM++(圖2A)、C3++、C1q trace,κ 輕鏈++(圖2B),呈顆粒狀彌漫分布于腎小球系膜區(qū)、血管袢、袢腔內(nèi),以及間質(zhì)動脈管腔內(nèi)。IgG、IgA陰性,λ輕鏈陰性。Fibrin染色:陰性。HBsAg、HBcAg、HBeAg均陰性。
圖2 IgM ++(A),κ 輕鏈++(B),顆粒狀沉積于腎小球系膜區(qū)、血管袢、袢腔內(nèi)及間質(zhì)動脈管腔(IF,A:×200,B:×400)
電鏡 腎小球系膜區(qū)增寬,系膜區(qū)見高密度電子致密物沉積。腎小球毛細血管袢皺縮、扭曲,一處袢基膜內(nèi)皮下及袢腔內(nèi)見大量高密度電子致密物沉積,致袢腔堵塞(圖3A),高倍鏡下未見特殊結構,基膜上皮側未見電子致密物沉積。較多基膜內(nèi)皮下區(qū)域增寬、疏松,致袢腔狹窄(圖3B)。腎小球足細胞足突融合60%~70%。腎小管上皮細胞胞漿脫落。
圖3 腎小球一處袢內(nèi)皮下及袢腔內(nèi)見大量高密度電子致密物沉積,致袢腔堵塞(A),較多內(nèi)皮下區(qū)域增寬、疏松,致袢腔狹窄(B)(EM)
小結:(1)腎小球增生性病變,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及動脈管腔內(nèi)較多蛋白栓塞,免疫熒光IgM-κ陽性;(2)腎小管急性損傷。結合臨床病理,診斷為:(1)具有腎臟意義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MGRS),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單克隆IgM沉積病(ICMDD);(2)肺部感染;(3)心房顫動;(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診斷后給予地塞米松+硼替佐米(BD)方案,甲潑尼龍40 mg/d,以及對癥治療,出院回當?shù)睾蠡颊叱霈F(xiàn)腦梗塞——失語伴輕度肢體偏癱,后繼發(fā)腦出血昏迷呈植物人狀態(tài),數(shù)月后因肺部感染死亡。
老年男性,病程3年,少量蛋白尿,大量鏡下血尿,慢性腎臟病基礎上出現(xiàn)急性腎損傷(AKI),血IgM升高,IgA、IgG下降,低補體血癥,血免疫固定電泳見IgM κ型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條帶,骨髓流式細胞檢測提示克隆性漿細胞0.12%。腎活檢示腎小球增生性病變、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及腎間質(zhì)小動脈管腔內(nèi)較多IgM-κ陽性的蛋白栓塞。結合臨床及病理,腎臟損害考慮為MGRS。
腎活檢病理突出表現(xiàn)為腎小球袢腔內(nèi)及動脈管腔內(nèi)栓塞,需鑒別以下疾病(表1)。(1)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本例患者ACL抗體陽性,乳酸脫氫酶增高,電鏡下腎小球廣泛內(nèi)皮下疏松,但栓塞為PAS強陽性,且Fibrin染色陰性,不符合。(2)狼瘡性腎炎:本例患者補體C3、C4均下降,但ANA陰性不支持。(3)冷球蛋白血癥相關腎損害:兩次冷球蛋白檢測均陰性,不支持。(4)本例患者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及腎間質(zhì)小動脈管腔內(nèi)的栓塞為單克隆IgM-κ免疫球蛋白,且無特殊超微結構,非冷球蛋白血癥相關的MGRS疾病類型中[1],不符合免疫管狀腎小球病、纖維性腎小球腎炎、淀粉樣變性、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積病(MIDD),亦不符合(冷)結晶性球蛋白腎小球腎炎的晶格狀蛋白栓塞性沉積[2]。(5)伴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積的增生性腎小球腎炎(PGNMID)常表現(xiàn)為腎小球膜增生性病變,但本例患者栓塞性病變更突出,因此,本例考慮為ICMDD。
表1 腎小球袢腔內(nèi)及動脈管腔內(nèi)栓塞的鑒別
MGRS:具有腎臟意義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與單克隆IgM相關且有明確腎活檢病理描述的報道多為小樣本及個案研究[3-7]。以中老年男性為主,血液系統(tǒng)可表現(xiàn)為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MGRS、淋巴瘤、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等,多發(fā)性骨髓瘤少見。M蛋白IgM-κ多于IgM-λ,超過半數(shù)患者補體C3、C4下降,以腎小球病變?yōu)橹鞯牟±蓹z測出冷球蛋白血癥,少數(shù)患者腎外出現(xiàn)皮膚損害[3,6]、關節(jié)炎、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6],常無高粘滯綜合征表現(xiàn)。腎活檢病理類型多樣[3-6],有AL型淀粉樣變性,非淀粉樣變性的腎小球疾病(如ICMDD、冷球蛋白血癥相關腎小球腎炎、免疫管狀腎小球病、PGNMID、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輕鏈沉積病),腎小管間質(zhì)性疾病(輕鏈腎小管病、輕鏈管型腎病,腎間質(zhì)腫瘤細胞浸潤),非M蛋白直接相關的腎臟損傷(如TMA、急性腎小管損傷等)。腎臟損害臨床表現(xiàn)與病理類型相關,為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臟病、AKI、范可尼綜合征等。治療上針對其致病克隆進行化療。
本例患者臨床上不符合骨髓瘤診斷標準;骨髓活檢未見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的表現(xiàn),且MYD88L265P突變檢測陰性,暫無WM證據(jù);縱膈內(nèi)胸腺區(qū)結節(jié),縱膈及肺門淋巴結腫大,但缺乏活檢證據(jù),目前臨床考慮MGRS。本例患者的腎臟病理類型符合ICMDD,突出表現(xiàn)為(1)單克隆IgM栓塞沉積于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及間質(zhì)小管腔,并不局限于腎小球,(2)腎小球增生性病變不突出,(3)電鏡下無特殊超微結構,(4)血冷球蛋白陰性。ICMDD占單克隆IgM相關疾病病例報道的3~38%,該病變類型應列為MGRS的特殊類型[8]。此外,有ICMDD的病例出現(xiàn)腦卒中的報道[6],本例患者腦血管病變不除外與單克隆IgM栓塞有關。
冷凝集素是在低溫時識別紅細胞上的抗原的自身抗體,最常為IgM,單克隆冷凝集素較常見,通常與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有關。低溫時引起紅細胞凝集和血管外溶血,大多數(shù)病例血清C3和C4因消耗而下降。本例患者考慮為單克隆IgM冷凝集素。
本例患者腎活檢病理還表現(xiàn)為腎小球基膜內(nèi)皮下疏松,動脈內(nèi)皮細胞增生,即TMA樣病變,考慮M蛋白通過間接機制介導所致[9]。該患者IgM-ACL抗體陽性但滴度<40 U/ml,有腦梗塞癥狀但不能區(qū)分是“血栓”事件還是M蛋白栓塞,目前診斷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證據(jù)不足。病理上重度急性腎小管損傷的原因可能為:(1)單克隆IgM相關的急性腎小管壞死[6],(2)患者在服用中藥后出現(xiàn)AKI,不除外腎毒性藥物所致,(3)間質(zhì)血管內(nèi)栓塞可能引起腎臟缺血所致。
總之,本例為少見的ICMDD,以腎小球毛細血管袢腔內(nèi)及動脈管腔內(nèi)較多PAS強陽性蛋白栓塞為特征,電鏡下電子致密物無特殊超微結構,臨床表現(xiàn)為尿檢異常及腎功能不全,MGRS,IgM-κ型M蛋白陽性,腦梗塞。注意尋找原發(fā)病,針對其致病克隆進行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