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峽谷中的怒江
經(jīng)過了七十二拐的漫長煎熬之后,我們終于踏上一條相對平坦的道路。窗外,山坡上略微平緩的地方時不時可見一小塊綠地,形狀不一。探頭向山下望去,峽谷中一條曲折的江水滔滔流過,顏色與附近山石融為一體。
沒錯,那便是怒江了。
怒江在高原的山谷中流淌,水流似乎也具備了高山的性格。只是怒江看上去更加渾濁,流動著的姿態(tài)像是緩慢向前移動的山石。山是靜的,水是動的,在山的外表之下,此時唯一能夠彰顯性格的便是這水了。
正對著峽谷通道,溫度似乎又上升了幾攝氏度,仿佛能感受到裊裊上升的氣流從身邊經(jīng)過。陽光炙烤著山石,四周寂寥無聲。偶爾經(jīng)過的車唰地由遠及近駛來,再唰地由近及遠駛離。之后,便又是寂靜,全然沒了生機。
我眺望遠處的山色,靠近山頂?shù)氖沁B綿青色,中間的山體是一抹紅色,再往下是斑斕綠色,看著像是匍匐在表面的墨綠草甸。讓人頗感驚訝的是,數(shù)百米外的坡地上有一叢叢茂密的樹。雖不高,但綠油油的色彩在周遭冷峻的色調(diào)映襯下格外醒目。
我心中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為大自然中這份難得的生機勃勃。
險峻的峽谷山路
常聽人們說起的“怒江大峽谷”,其實和眼前看到的“怒江峽谷”并不是一回事兒。
“怒江大峽谷”應(yīng)該是個專屬名詞,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州境內(nèi)橫斷山縱谷區(qū)三江并流地帶。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怒江、瀾滄江、獨龍江三大峽谷中,也數(shù)怒江大峽谷最為壯觀。整個峽谷在云南段長達300多公里,平均深度約為2000米,最深處在貢山丙中洛一帶,深度達3500米,被國外旅行者稱為“東方大峽谷”。峽谷呈南北走向,是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大峽谷。如果從“滇藏線”進藏,經(jīng)過丙中洛時就會看到著名的“怒江第一灣”。
驅(qū)車向前,道路緊貼著山體,很窄。車旁絕壁危聳,不時有石塊從山上墜落。紅褐色的山體歷經(jīng)億萬年的風(fēng)蝕水割,令峽谷更顯滄桑雄闊。道路另一側(cè),峽谷中江水翻滾。
對岸的崖壁上,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紋理和孔洞,這是川藏線上怒江流域典型的焚風(fēng)水蝕地貌。焚風(fēng)是由于空氣做絕熱下沉運動時,溫度升高、濕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種干熱風(fēng)。焚風(fēng)經(jīng)常岀現(xiàn)在山脈的背風(fēng)坡,是由山地地形引發(fā)的一種局部范圍內(nèi)的空氣運動形式。具體說,就是過山氣流在背風(fēng)坡下沉而變得干熱。據(jù)說焚風(fēng)狀態(tài)下,當(dāng)空氣從高空下沉到地面時,每下降1000米,溫度平均升高6.5攝氏度。以怒江峽谷為例,當(dāng)空氣從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埡口下降至地面時,溫度會升高20攝氏度以上。
由此,佇立在峽谷有“如沐夏風(fēng)”的感覺也就不足為奇了。
高溫空氣加上水流沖刷,靠近峽谷水流的巖石也就在日積月累的歷練下呈現(xiàn)出難得一見的景觀。逆著怒江的流向而行,穿過明洞不遠就是怒江大橋了。川藏線上有很多修建在路面上空的明洞,主要作用是防止塌方或落石。
大山深處的仙境
幾個拐彎過后,車輛開始排隊通過赫赫有名的怒江大橋。
遠望,怒江大橋飛架在峽谷的最窄處,兩岸山勢森然陡峭,橋下激流低吼洶涌。河道的一側(cè)堆滿了巨大的碎石,另一側(cè)的山體歷經(jīng)千百年沖刷,原先陡峭的山崖已經(jīng)顯得有點傾斜。江水緩慢而低調(diào),但每一波涌過時似乎都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江邊的一處山坡上,散落著高低不同的瑪尼堆,像靜默的天使為怒江守護著善意與溫存。怒江大橋扼守天險,仿若群山間的一塊巨石橫架在江水之上。一端,從狼牙狀巨石中穿過;另一端,伸向巨石中鑿出的隧洞。車緩緩?fù)ㄟ^號稱川藏線“咽喉”的怒江大橋后,便開始行走于江的另一側(cè)。景色慢慢淡了,心也開始漸漸回歸平靜。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行走在怒江峽谷,有三個地理知識最讓我關(guān)注:山脈、橫斷山脈、三江并流。所謂山脈,即是指山地延伸成脈狀。山脈構(gòu)成中國地理、中國地形和中國地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qū)的天然分界。中國山脈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北列為天山—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2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橫斷山脈是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體,是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區(qū),同時也是中國地理上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與青藏高寒氣候區(qū)的分界線。
在怒江大峽谷的深處,大山的褶皺里,還有一些美麗的村莊遺世獨立。秋那桶,是怒江大峽谷北端的最后一個怒族村莊。村莊依山而建,距著名的丙察察公路大約3公里。 如果沒人告訴你,如果沒有泥濘的土路指引你,你很難相信,在峽谷的高處,在云端,有人類的家園。那些云上的村落,如珍珠般散布在峽谷的深處。
在秋那桶與丙中洛之間的怒江畔,著名的茶馬古道上,還有一個寧靜如處子般的村落——霧里村。在大山的秘境里,在云霧繚繞中,村莊似夢似幻,宛如童話仙境,被譽為怒江峽谷里最美的村落。
江水并流而不交匯
高山,同時也是分水嶺。
從這里引出另一個地理概念:三江并流。在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之間,分布著不同列的山,而長江上游的金沙江、湄公河上游的瀾滄江以及怒江這三條大江就是在橫斷山區(qū)中平行南流。
三江并流,在群山峻嶺間奔騰不息,形成世界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
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的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為19公里。三江并流地處東亞、南亞與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qū)域的交匯處,是世界上罕見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區(qū)。
旅行不只是看世界、賞風(fēng)景,如果在游覽的同時能對當(dāng)?shù)氐奈幕?、環(huán)境及風(fēng)情有所了解,那么走過的每一步將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