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謝長軍
龍源蒙東孫家營風電場
內蒙古東部地區(qū),一般是指呼倫貝爾、興安盟、通遼和赤峰。這四個盟市與東北三省毗鄰,風土人情、方言、飲食等與東北三省相似。內蒙古東部地區(qū)大多是林區(qū)風貌,屬寒濕帶和中溫帶大陸性、半干旱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短促濕熱,秋季霜凍期早,冬季寒冷漫長。風能資源豐富、土地開闊、人口稀少、地價低廉,適合集約開發(fā)建設大型風電基地,如協調好現有火電機組調峰能力,可為大規(guī)模外送電力提供電源保障。
龍源在蒙東地區(qū)開發(fā)風電,采取的是“先分散、后集中”戰(zhàn)略。即先按盟市分散開發(fā)布局,具備一定規(guī)模后再整合集中管理,主要目的是盡快占有風能資源,齊頭并進,相互競爭,實現風電裝機規(guī)?;焖侔l(fā)展。
赤峰市位于內蒙古東南部,全市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是內蒙古第一人口大市。赤峰是中華文化發(fā)源地之一,境內有紅山文化遺址。
赤峰市翁牛特旗、克什克騰旗和松山區(qū)的交界地帶,地勢平坦,海拔較高(1500~1800米)。風能資源豐富,離地面7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達到8.0~9.3米/秒,風功率密度達到700~1200瓦/平方米。
2005年,龍源總部開發(fā)部前期工作人員進入赤峰,在翁牛特旗五道溝地區(qū)開展測風和風能資源評價等前期工作。同時,來自于國電電力所屬朝陽發(fā)電廠的一批人員,也在翁牛特旗孫家營附近開展前期工作。一個大集團兩支隊伍在同一區(qū)域開發(fā)項目,如何實現相互支持和平衡,給當地政府帶來了一些難題。筆者在第一時間向時任國電集團總經理的周大兵和分管發(fā)展工作的副總經理朱永芃作了匯報并提出建議。為了提高國電集團對外形象,同時打造“龍源風電”品牌,為以后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奠定基礎,建議由龍源控股、國電電力參股組建合資企業(yè),共同對外開發(fā)項目。這一建議,得到國電集團領導的高度認同,同時也得到國電電力的支持和理解,在國電集團的協調下,雙方達成一致。為推進后期電網送出工作,我們邀請國家電網公司所屬國網新源公司(主要從事抽水蓄能電站業(yè)務)參股合資公司。國網新源公司總經理崔繼純,曾經是筆者在龍源的同事和朋友,后任國家電網東北公司總經理,為龍源風電在東北電網的接入和消納給予了很大幫助。
2006年1月,合資公司組建,龍源相對控股34%,國電電力、國網新源各占33%股份。為了方便以后上市,龍源與另外兩個股東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和避免同業(yè)競爭協議。可是在公司名稱上,各方遲遲達不成一致。原國電電力在赤峰籌建處的名稱叫“赤峰新勝”,后經與各方協商,確定公司名稱為“赤峰新勝風電開發(fā)公司”。名字中無龍源,也無國電電力和新源的字樣,實際上主要是使用“赤峰新勝,旗開得勝”的寓意。
在公司召開的第一屆董事會上,由筆者出任董事長,聘請來自朝陽電廠的李作書任總經理。李作書曾是電廠教育培訓部主任,業(yè)務能力強,口才好,會用人,在他身上有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工作從來不服輸,口頭禪是“不辱使命,不喪良心”。
三家企業(yè)的項目籌建團隊團結一致,很快在五道溝和孫家營地區(qū)規(guī)劃了一個裝機60萬千瓦的整裝風電場和一座220千伏升壓站,分六期建設。第一期規(guī)劃建設10萬千瓦,安裝134臺金風科技750千瓦風電機組(也是當時國內能生產的最大單機容量機組)。項目于2005年11月獲得核準。2005年12月28日,天氣很冷(-25℃),我們邀請赤峰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還有國電電力和國網新源的領導等共同出席了當天在赤峰市舉行的項目奠基啟動儀式。
2007年7月,原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周大兵(左二)赴赤峰新勝公司調研
2006年4月28日,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仍然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風電機組基礎施工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開工了。基礎表層土冰凍非常堅硬,剝離起來十分困難,地表是50至80厘米深的粉質粘土,土層下面是整體的玄武巖石?;A施工用時145天全部完工。風電機組吊裝、廠內線路施工一氣呵成,至11月21日升壓站設備安裝全面結束,12月9日,220千伏升壓站通過驗收。整個風電場的建設僅用了8個月時間。在赤峰市政府的鼎力協調下,赤峰大唐公司同意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臨時T接賽烏線(因電網公司線路施工無法滿足風電場發(fā)電進度要求)。12月27日9時19分,首臺風電機組并網發(fā)電。12月30日,風電場134臺風電機組全部并網發(fā)電。
赤峰新勝公司創(chuàng)造了三項全國第一的歷史紀錄,即10.05萬千瓦裝機容量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發(fā)電,其建設速度之快首開歷史之先河;單場裝機容量全國最大;134臺機組全部使用金風科技S48/750型機組,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部整機國產化。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jié)目當天報道了新勝公司一期項目并網發(fā)電的新聞。赤峰新勝真正做到了“不辱使命,旗開得勝”。
左圖:通遼滿斗風電場
右圖:2011年4月,時任赤峰市市長包滿達(左一)赴孫家營風電場調研
談起風電場的建設條件,李作書總經理講:“不算太艱苦,我在工地一住,三個月未下山,三個月沒洗澡。”繁重的任務和巨大的工程投產壓力,讓建設者們暫時忘記了條件的艱苦。實際上,這個風電場的建設條件是相當惡劣的。
項目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時任赤峰市委書記杭桂林、副市長張利平、市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夏國華和翁牛特旗書記鄭洪學、旗長汪國森等政府領導多次到現場指導協調,翁牛特旗副書記于德會率領旗協調工作組,充當公司“編外人員”,全程“貼身式”服務。可以說,地方各級政府領導的精心組織協調,對工程項目的順利投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建成后,先后有原中國國電集團總經理、黨組書記周大兵,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等領導到現場視察指導。
赤峰新勝序曲精彩,首戰(zhàn)告捷。2007年,龍源赤峰風電公司應運而生,也標志著龍源在蒙東地區(qū)開疆拓土的大幕正式拉開。按照龍源戰(zhàn)略分工,龍源赤峰公司主要負責赤峰和通遼的風電開發(fā)。一段時間里,他們還負責內蒙古中部地區(qū)的風電前期工作和遼寧省朝陽市的風電開發(fā)建設工作。在后續(xù)業(yè)務調整中,內蒙古中部地區(qū)業(yè)務劃給了龍源內蒙古公司。已建成的朝陽風電場(9.9萬千瓦),劃歸龍源遼寧公司進行管理。
2007年10月,五道溝、孫家營風電場二期項目(9.95萬千瓦)投產發(fā)電,2008年11月,三期項目(9.8萬千瓦)投產發(fā)電。
2011年6月,龍泉風電場(9.6萬千瓦)、北梁風電場(9.6萬千瓦)同時投產發(fā)電。
2011年8月,齊心營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fā)電。
2011年12月,收購蒙能公司2個風電項目(9.9萬千瓦)。
2014年1月,冠東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fā)電(早已建成,一直等待并網)。至此,龍源在赤峰市建設投產16個項目,裝機達68.8萬千瓦,實現了裝機規(guī)模領先的目標。為了保障龍源在赤峰地區(qū)風電場的電力外送,在電網公司的支持下,龍源赤峰公司自建220千伏線路—北錦線,全長107.8公里。
通遼市,位于內蒙古東部,總面積5.98萬平方公里,是蒙古族發(fā)祥地之一。
2009年3月,龍源通遼風電公司設立。
2010年7月, 敖日木風電場(4.95萬千瓦)投產發(fā)電。
2010年12月,哈日塘風電場(9.9萬千瓦)投產發(fā)電。
2011年12月,滿斗風電場(14.85萬千瓦)投產發(fā)電。龍源在通遼市共建設投產6個風電項目,裝機容量29.7萬千瓦。
2011年以后,通遼地區(qū)棄風限電嚴重,龍源通遼公司停止了后續(xù)項目的開發(fā)建設。
興安盟,位于內蒙古東北部,總面積5.98萬平方公里。興安盟因地處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意為丘陵。
龍源是第一個真正進入興安盟開發(fā)風電的企業(yè),早期項目開發(fā)工作由龍源吉林公司負責。2007年12月,龍源興安盟公司正式組建,與龍源吉林公司合署辦公。2008年4月初,龍源吉林公司黨委書記張華臨危受命,出任總經理,龍源本部選派王琦出任副總經理,公司開始獨立運行。
2008年4月,牤牛海風電場一期項目(4.95萬千瓦)開工建設,2008年12月投產發(fā)電,創(chuàng)造了八個月工期的工程建設“興安盟速度”。2009年11月,牤牛海風電場二期項目(4.95萬千瓦)投產發(fā)電,工程歷時七個月。
2010年12月,代欽塔拉風電場一期項目(4.95萬千瓦)投產發(fā)電。二期項目于2011年4月開工建設,因興安盟地區(qū)棄風限電十分嚴重,最高限電達到70%以上,項目被迫中止建設,后于2013年復工,僅建設安裝了7臺風電機組(1.05萬千瓦),其他機位建設計劃取消,這也是龍源歷史上為數不多因中途改變計劃而沒有全部建成的風電場。
2010年12月,九龍風電場(4.95萬千瓦)投產發(fā)電。
2010年6月,察爾森風電場(4.95萬千瓦)開工建設,當年12月投產發(fā)電,歷時六個半月,創(chuàng)造了工程建設的“龍源速度”。
上圖:2008年12月30日,筆者(前排講話者)出席龍源興安盟牤牛海一期風電場竣工暨牤牛海二期風電場開工慶典
下圖:興安盟察爾森風電場
2010年11月,筆者與公司負責工程建設的副總經理張源(兼任龍源興安盟公司董事長)一行5人到興安盟首府烏蘭浩特,專程拜會時任盟長鄧月樓,洽談興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百萬千瓦風電基地規(guī)劃事宜。會上,雙方達成一致,興安盟同意由龍源牽頭開展桃合木地區(qū)200萬千瓦風電基地前期工作,并將其中90萬千瓦容量份額交由龍源開發(fā)建設,雙方簽署了項目開發(fā)框架協議。同時,龍源興安盟公司還開展了突泉縣蛟流河、科右中旗扎木欽、扎賚特旗寶力根花三個200萬千瓦風電基地項目的前期工作,為儲備資源做出了貢獻。
2012年以后,因興安盟電網建設嚴重滯后,加上當地電力負荷增長緩慢等因素的影響,龍源興安盟公司生產運行、前期工作舉步維艱,公司基本上暫時停止了后續(xù)項目的開發(fā)。
截至2013年年底,龍源興安盟公司建成4座風電場,裝機容量25.8萬千瓦,在興安盟地區(qū)一直保持領先的地位。
上、下圖:2011年3月,筆者與興安盟盟委領導會談
呼倫貝爾位于內蒙古東北部,東鄰黑龍江省,西、北與蒙古國、俄羅斯接壤,是中、俄、蒙三國的交界地帶,與俄羅斯、蒙古國有1733公里的邊境線。呼倫貝爾東西長630公里,南北長700公里,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山東與浙江兩個省份的面積之和。
呼倫貝爾地貌以大興安嶺山地為主體,大興安嶺是構成內蒙古高原與松嫩平原的天然分界線。嶺西地區(qū)的新巴爾虎右旗、滿洲里、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等旗(縣、市)均屬低山丘陵區(qū),風能資源十分豐富,但人口分散,電網處于末端,網架薄弱,很多變電站是單回線路供電,安全可靠性較差。
2006年2月,龍源黑龍江公司與牙克石市簽訂協議,龍源在牙克石市開展測風工作。2008年4月,龍源呼倫貝爾風電項目籌建處成立,龍源黑龍江公司黨委書記唐懷忠兼任主任。2009年年初,龍源呼倫貝爾風電公司正式組建,李棟任總經理。從公司成立到2010年5月,呼倫貝爾前期項目開發(fā)遇到林地審批和電網接入兩大難題,一直推動不下去,整個公司的項目開發(fā)處于停滯狀態(tài)。2010年6月,公司一次性取得內蒙古東部電力公司對滿洲里高爾真、額爾古納葫蘆頭、牙克石興安三個項目的入網許可,前期工作局面才逐漸打開。
2010年10月,龍源加強和調整龍源呼倫貝爾公司干部配備,任命王強為總經理,馬藝峰為副總經理,這兩位都是龍源黑龍江公司前期工作骨干(一位任副總經理,一位任開發(fā)部主任)。經過他們的努力,2010年12月29日,公司取得國家林業(yè)局對牙克石興安風電場使用林地的批復。至此,牙克石興安項目獲得開工建設的所有文件許可。2011年6月,牙克石興安風電場(4.95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2月投產發(fā)電。
2010年7月,滿洲里高爾真項目與華潤項目的部分機位選址重疊,雙方施工人員發(fā)生肢體沖突,矛盾激化導致項目暫時擱置。高爾真風電場因故有13臺機組需要移至新巴爾虎右旗敖爾金牧場建設。項目公司請敖爾金牧場場長鐵球做工作,鐵球是蒙古族人,講道理、識大局、重義氣,最后同意了移地建設方案。時任滿洲里市委書記的吳浩峰也到現場,協商各方提出解決辦法,項目才得以順利推進。2011年3月,高爾真項目(4.96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9月投產發(fā)電。
2011年6月,額爾古納葫蘆頭項目(4.96萬千瓦)開工建設,2012年11月投產發(fā)電。
考慮到呼倫貝爾地區(qū)全年平均氣溫低,最低氣溫可低于-50℃,冬季達5個月之久。三個項目全部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低溫型風電機組(此風電機組曾在2006年內蒙古輝騰錫勒風電場使用,并進行了大量的改進試驗工作,后獲得“全球最優(yōu)低溫型風電機組”稱號),運行正常,解決了低溫條件下運行的關鍵技術問題。
龍源蒙東冠東風電場
提到呼倫貝爾的氣溫,還有一件事讓筆者難忘。龍源呼倫貝爾公司副總經理張哲浩,是位朝鮮族同事,從龍源遼寧公司調來,為了工作舉家(家中有兩個孩子)搬到呼倫貝爾。因為工程繁忙,張哲浩不能按時接送孩子上學。大兒子初中模擬考試那天,孩子在從學校走回家的路上,突遇寒流降溫,造成手部嚴重凍傷。雖緊急送到哈爾濱醫(yī)院治療,但因為傷勢嚴重,后還是轉到北京解放軍304醫(yī)院做了雙手部分截肢手術。當年除夕,筆者去醫(yī)院探望孩子,臨走送給孩子紅包時,被孩子的一句話逗笑了:“伯伯,我們家從來不收別人的紅包,但你給的我就收了?!焙⒆雍軜酚^,也很好強,后來考上了大連理工大學,彌補了家庭和個人的部分遺憾。
2011年4月,龍源與陳巴爾虎旗簽訂《130萬千瓦風電開發(fā)協議》。2011年9月,龍源與新巴爾虎右旗簽訂《100萬千瓦風電開發(fā)協議》。后因呼倫貝爾地區(qū)電網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尚未解決),龍源暫時放棄了在呼倫貝爾地區(qū)的風電開發(fā)計劃。
截至2013年年底,龍源呼倫貝爾公司,開發(fā)建設3座風電場,裝機容量14.87萬千瓦。目前仍然受到棄風限電的困擾。
2013年1月,龍源決定對蒙東四盟市的風電公司進行管理整合。三個管理團隊整合成一個團隊后,干部出現明顯富余。龍源采取當地使用和外派交流方式,予以妥善解決。整合后,于國富任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總經理,張華任黨委書記,王強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正職待遇)。馬藝峰等一批優(yōu)秀干部到南方一些公司交流任職。
整合后,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的風電裝機容量達139.17萬千瓦,是當時龍源裝機容量最大的區(qū)域公司,管理17個風電場,跨度超過1400公里。在新管理團隊的領導下,公司開啟了“強化管理,提升效益”的新征程。
蒙東地區(qū)當前電力發(fā)展存在兩個大的問題:一是當地經濟發(fā)展動力不足,電力增量本地消納空間有限;二是四盟市電網結構薄弱,外送通道明顯不足。要想解決上述問題,增加當地投資,拉動地方經濟,加大電網改造和外送通道建設是當務之急。蒙東地區(qū),特別是赤峰和呼倫貝爾兩市,地域面積大,風能資源品質好,外加當地配套火電調峰能力強,是大規(guī)模發(fā)展風電的最佳選擇。因此,建議:第一,在四盟市規(guī)劃若干個500萬千瓦裝機的大型風電基地,通過建設50萬(至華北、東北地區(qū))或80萬千伏輸電線路專門外送至華中和華東地區(qū);第二,提出定制風電場新概念,在風能資源地落戶機組組裝廠、葉片制造和塔筒廠,減少蒙東地區(qū)交通運輸壓力;第三,招標確定大型、特大型企業(yè),投資建設風電場和通道輸電線路。風電場運行后,電網公司回購輸電線路并負責運營管理。
現任龍源內蒙古蒙東公司總經理王俊平、黨委書記陳云曉,已經在思考龍源在蒙東的大基地建設,以及如何提高存量風電資產經濟性的問題。期待龍源蒙東公司能再次實現跨越式發(fā)展。 (至此,本欄目全部十二期連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