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遠
兩千多年前,古人崇尚詩教。他們相信,詩歌可以點亮理想、滋潤心靈。今天,也有一位老師愛上了教學生們寫詩,在學生們心中播下了愛與希望的種子。
康瑜大學畢業(yè)后成了一名山區(qū)支教老師,可她發(fā)現(xiàn)大山里認真學習的孩子少之又少,她意識到:支教并不是教孩子們知識那么簡單。
這天,天空飄起了雨,雨點打在玻璃上??佃ば念^一熱,停下講課,讓孩子們安安靜靜地聽雨、看雨后,寫一首有關雨的小詩。
一個女孩寫道:我是個自私的孩子,我希望雨后暖陽,只照射在我一個人的身上;我是個自私的孩子,我希望世界上有個角落,能在我傷心時空著;我是個自私的孩子,我希望媽媽的愛只屬于我一個人,讓我享受愛的味道。
女孩的母親在她5歲時去世了,她不善言辭,從未表達過對母親的思念。
讀著這首小詩,康瑜好像看到了一道光。
每逢雨天,康瑜就給孩子們讀詩、講詩,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作。孩子們也開始搖頭晃腦地讀詩,并以詩抒寫內(nèi)心的悲喜,頻頻冒出“我走得很慢,因為不舍得影子跟著我走得太累”“我信奉黑夜,因為它能覆蓋一切,就像是愛”之類的佳句。
自打有了詩歌課,孩子們對親情、友情、別離、時光和生死等人生課題,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有一次,班上的“孩子王”忽然跟她說:“康老師,只有您看得起我們,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康瑜鼻子一酸,紅了眼眶。
兩年支教期滿后,康瑜出國留學,孩子們寫下詩歌為她送別:老師,如果你是礁石就好了,那我可以變成海浪去擁抱你。但你是天上的星星啊……
這年教師節(jié),康瑜收到一個箱子,里面塞滿了孩子們寫的詩,他們說:老師,我們想變成風,變成云,變成大鳥。你去國外讀書的時候,飛過天空,飛過太平洋……康瑜再也無法遏制內(nèi)心的情感,她決定回到山區(qū)。
詩歌就像春雨,滋養(yǎng)了無數(shù)孩子的心靈。種光的老師康瑜相信,被詩歌滋養(yǎng)過的孩子們,會更好地體會到愛與美,學會欣賞世界的五光十色,并擁有溫暖而正直的靈魂。
大浪淘沙摘自《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