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舒朗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大馬,帶把刀……”我是出生在南京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唱這首童謠。南京有綿延十幾公里的明城墻和13座城門。我一直好奇:南京也叫石頭城,那么,這個城和它的城門又在哪里呢?
一日,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南京草場門附近的石頭城公園。悠悠的秦淮河邊,滄桑的城墻下,有一塊突出的橢圓形石壁,石壁上坑坑洼洼,中間夾雜有紫黑相間的巖石,遠看酷似一副猙獰的鬼臉。石壁西側(cè)有一處清亮的池塘,鬼臉剛好倒映在水中。風兒拂過水面,城墻的倒影在水中蕩漾,不由得讓我想起元代詩人薩都剌的《念奴嬌》:“指點六朝形勝地,唯有青山如壁……傷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p>
據(jù)史料記載,這里曾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quán)將之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jīng)過六代豪奢,到唐初廢棄,二百多年已成為一座“空城”。難怪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石頭城》中嘆言:“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p>
幾百年的滄桑變遷,長江水改道了,繞過了石頭城,這里便不再擁有長江天險了,更不會“潮打空城”。歷史中的石頭城仿佛被時光打碎,四處散落,只剩眼前的一泓池水、一座石壁,還有那無處可尋的遺跡。
在南京的清涼山上有一個銀杏谷,秋風瑟瑟,葉子一片片地落下來,落在石頭城的遺址上,考古學家在這里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塊古老的城磚,上面醒目地刻著“石頭”兩個字,原來,這就是諸葛亮所說的“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正的石頭城所在地。
如今城樓已垮塌,但石頭永恒。歷史鐫刻在古老的石頭上,靜靜地訴說著……
(指導(dǎo)老師:鄭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