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祝武,白向玉,孫志強,許嬋嬋
特約專欄——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Ⅱ)
編者按:實驗室安全一直是高校主管部門、各級教育單位、實驗室管理者,以及整個社會所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為了進一步做好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國礦業(yè)大學從制度設計、安全檢查、實驗室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著力構建實驗室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江南大學在分析當前高校實驗室安全信息化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實驗室安全信息化發(fā)展趨勢,設計并構建了實驗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本期“特約專欄”刊登了以上兩所大學的文章,供廣大讀者借鑒、參考。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吳祝武1,白向玉2,孫志強1,許嬋嬋1
(1. 中國礦業(yè)大學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江蘇 徐州 221116;2. 中國礦業(yè)大學 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近年來,高校對實驗室安全工作高度重視并取得了積極成效。中國礦業(yè)大學將實驗室安全管理擺在突出位置,從制度設計、安全檢查、實驗室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著力構建實驗室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該文主要以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的環(huán)境實驗室為例,介紹該實驗室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做法和經(jīng)驗。
實驗室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準入;安全檢查
實驗室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社會服務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隨著本科實踐教學學分比重加大和科學研究項目任務增多,進入實驗室的人員越來越多,實驗室安全管理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局面和嚴峻挑戰(zhàn)[1]。自2015年以來,教育主管部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實驗室安全文件,并組織專家依據(jù)教育部《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體系》開展了兩輪次的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2],結果顯示目前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安全形勢總體趨于穩(wěn)定。2019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對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對今后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前,部分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資產(chǎn)處、教務處、科研處、保衛(wèi)處、后勤處等多部門共同管理,各部門之間職責不夠明確,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體制與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同時,由于校級實驗室安全管理部門人員編制較少,許多涉及化學、環(huán)境、生物類院級單位尚無專職安全管理員,導致具有相關資質(zhì)的專業(yè)安全管理人員不足,難以開展有效的安全工作。此外,實驗技術人員長期以來作為教學科研輔助人員,學校在職稱晉升、工資待遇等方面重視不夠,致使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夠強,安全技術知識不夠全面,未能發(fā)揮隊伍應有的作用。
近年來,高校開始重視實驗室安全工作并建立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涉及面、內(nèi)容、數(shù)量和可操作性均不夠理想。特別是在執(zhí)行層面,許多制度未能落實,制度約束性明顯不足。2003年“非典”事件后,國家衛(wèi)生、農(nóng)業(yè)、畜牧獸醫(yī)、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等行業(yè)行政主管部門先后發(fā)布了關于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法規(guī)標準,但針對高校實驗室環(huán)境、衛(wèi)生、危險化學品管理、廢棄物處置等方面的法規(guī)和標準依然較少。因此,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方面還缺乏嚴格、明確、系統(tǒng)的法規(guī)和標準,不便于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參照執(zhí)行。
長期以來,學校師生員工對校園安全的認識尚停留在感性層面,校園內(nèi)“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尚未形成,危險性實驗和儀器設備缺少實驗指導書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在實驗過程中,師生還未養(yǎng)成遵守操作規(guī)程、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具等習慣,均以“被動安全”為主,未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部分高校僅將消防講座、消防演練作為實驗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消防演練以觀摩為主,師生參與度明顯不足,未能發(fā)揮應急演練的積極作用。同時,院系和實驗室層面的安全教育依然薄弱,安全教育的針對性、專業(yè)性和參與性不強。此外,很多高校未開設實驗室安全必修課或選修課,對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夠,以致于師生員工安全意識比較淡薄、安全素養(yǎng)不高。
2015年以來,教育部依據(jù)《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進行了實驗室安全大檢查,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但各高校的重視程度、安全規(guī)范、檢查成效不均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與此同時,部分高校也定期自行開展安全檢查,但是檢查人員專業(yè)水平不夠,未能嚴格按照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隱患、查整改的“五查”要求開展工作,尚未形成安全檢查的閉環(huán)管理。
由于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標準,新建、改建、擴建實驗室未能按照安全規(guī)范設計和建造,在通風系統(tǒng)、逃生通道、廢氣處置等方面均有不符合安全環(huán)保等方面的要求,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實驗室建設質(zhì)量和安全設施難以有效保障。另外,部分學校由于辦學經(jīng)費有限,未設立實驗室安全專項經(jīng)費;由于實驗室安全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實驗室通風系統(tǒng)、危險化學品存儲、消防設施、緊急噴淋裝置等實驗室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具配備不到位,大型儀器設備未能定期進行維護保養(yǎng)和安全檢驗,設備帶病工作或超期服役等情況比較普遍,存在安全隱患,易發(fā)生安全事故。
危險化學品事故是實驗室安全事故中最常見的類型,經(jīng)常導致財產(chǎn)損失和人員傷亡。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嚴格的危險化學品采購管理制度,對實驗室采購量、供應商資質(zhì)和配送安全未進行審核和控制。與此同時,有些高校未建設規(guī)范化的化學品庫房或暫存庫,大量化學試劑存放在實驗室,存儲不規(guī)范,化學品動態(tài)記錄、使用臺賬記錄不全,未形成閉環(huán)管理。此外,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廢液種類繁多、組成成分復雜,因具有處理全部廢液合格資質(zhì)的環(huán)保公司較少,導致處置價格壟斷、處理周期長和價格偏高。更為嚴重的是,含鹵族元素、含重金屬、含少量劇毒品以及不明成分的廢舊試劑、鋰電池、樹脂凝膠廢棄物、凝固態(tài)廢油料等固體或混合廢棄物長期被拒收,只能將這些特殊類型危險廢棄物長期堆放在校園內(nèi),成為學校的危險源之一。
近年來,在我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學校認真落實各級文件精神,嚴格按照《教育部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體系》的要求,規(guī)范實驗室安全工作。同時,學校從制度設計、安全檢查、實驗室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充分發(fā)揮二級學院和實驗室的主體責任,逐步構建起實驗室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涌現(xiàn)出了一些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先進典型。本文以我校環(huán)境與測繪學院的環(huán)境實驗室為例,介紹環(huán)境實驗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與經(jīng)驗。
我校環(huán)境實驗室始建于1983年,目前為江蘇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要承擔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環(huán)境實驗室圍繞學校和學院發(fā)展目標,凝心聚力、開拓創(chuàng)新,全面打造了安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實驗室,提升了實驗室安全環(huán)境,起到了較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為保證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學院建立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無縫鏈接”的“學院—實驗室—導師”三級管理組織構架,并在管理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逐級簽訂安全管理責任書,落實安全責任制,將安全責任明確到崗位和人頭,形成分工合理、齊抓共管的實驗室安全工作新局面[3-5]。一是學院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書記和院長是學院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行政院長是實驗室安全工作的重要責任人,實驗室主任是實驗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責任人;二是特殊場所如化學品倉庫、氣瓶房等配備了兼職安全員,每個實驗室明確了安全責任人,確定了工作職責,按照工作職責開展相關工作;三是學校主管安全工作的領導與學院主要負責人簽訂安全協(xié)議后,學院分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行政院長與實驗室主任簽訂了實驗室安全責任書,實驗室主任與各實驗室安全責任人簽訂了實驗室安全協(xié)議。
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相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6-7],涉及水電安全、火災與消防、生物制毒物質(zhì)處理、化學廢液處置、固體廢棄物處置等。近年來,學院根據(jù)學科特色、專業(yè)特點,先后出臺了《環(huán)測學院安全管理辦法》《環(huán)測學院危化品管理辦法》《環(huán)測學院安全檢查及隱患整改實施細則》《環(huán)測學院應急預案》等文件,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與此同時,環(huán)境實驗室根據(jù)學校、學院有關要求,先后制定了《環(huán)境實驗室化學試劑管理制度》《環(huán)境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環(huán)境實驗室氣瓶安全管理制度》《環(huán)境實驗室安全操作規(guī)程》等多項規(guī)章制度,做到實驗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
近年來,環(huán)境實驗室通過教育部修購專項、校內(nèi)實驗室建設專項經(jīng)費等,提升優(yōu)化了實驗室安全硬件設施,先后建設了實驗室門禁與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驗室通風系統(tǒng)、實驗室集中供氣系統(tǒng)、化學品采購與管理系統(tǒng)、實驗室廢棄物收集系統(tǒng)等,改造了實驗室化學品倉庫。通過系列項目的實施,實驗室的安全環(huán)境顯著提升,更好地保障了師生的實驗安全,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為藥品庫配備降溫空調(diào)、通風設施、防盜設施、自動滅火設施、個人防護設施等,實現(xiàn)了藥品分類存儲和分類管理,實驗室藥品庫更加規(guī)范,保障了藥品庫的存儲安全;二是建設了規(guī)范的室外氣瓶房和集中供氣系統(tǒng),將氫氣、乙炔、氮氣、氦氣和氬氣等實驗氣體分類存放,并通過輸氣管線集中輸送至各用氣實驗室,實現(xiàn)了人瓶分離,降低了用氣風險,保障了實驗人員的安全;三是為相關實驗室配備了通風櫥、防爆排氣扇或集氣罩,對實驗室廢氣進行凈化排空,徹底改善了實驗室的通風環(huán)境,保障了實驗人員的健康;四是配備了符合規(guī)范和要求的實驗室廢棄物暫存柜,對實驗室的廢液、化學試劑空瓶全部進行分類收集和暫存,同時學校依托環(huán)境實驗室建設了“水污染治理與控制實訓中心”,該中心解決了實驗室廢液無法處置的問題,同時也為環(huán)境學院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發(fā)揮了重要作用[8-9]。
完善的安全教育是實驗室安全的基礎,如果沒有較好的安全教育保障機制,安全教育過程難免會流于形式,教育效果會大打折扣[10]。為此,環(huán)境實驗室根據(jù)專業(yè)和學生特點,建立了完善的實驗室安全教育與安全準入體系,具體做法如下:
(1)每年新生入學之際,學院組織實驗室教師針對實驗室安全開展入學教育。學生在進入專業(yè)實驗室之前,實驗室通過安全講座、安全展板、安全視頻等方式開展具有專業(yè)特點的實驗室安全教育,然后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室安全考試系統(tǒng)”進行考試,考試的內(nèi)容包括實驗室安全相關法規(guī)和制度、實驗室安全常識和專業(yè)知識及個人防護知識等??荚囃ㄟ^者(≥90分)可自行打印《實驗室安全準入合格證》,具有準入證書的學生方可進入實驗室;為獲得準入證書的學生發(fā)放實驗服,要求學生實驗課前將手機、書包等相關物品存入學生寄包柜內(nèi),穿實驗服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
(2)上實驗課前,實驗課教師結合實驗項目特點和使用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儀器設備,如烘箱、馬弗爐、高壓滅菌鍋等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并將教育內(nèi)容記錄在《實驗教學計劃登記表》中。同時,要求學生在實驗預習報告中寫入實驗安全注意事項。對于需要進入開放實驗室進行自主實驗(如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訓練計劃)的本科生,除上述措施外,學生還需填寫《實驗申請書》和簽訂《實驗室安全承諾書》,申請書中寫明實驗原理、所使用的危險化學品,并根據(jù)實驗原理產(chǎn)生的物質(zhì)和使用的危險化學品,闡述實驗防護和應急措施,然后由指導教師簽字上交實驗室。實驗室教師根據(jù)學生填寫的實驗申請書內(nèi)容,進行一對一考核,無問題后,方可授權進入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
(3)定期開展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演練工作。2016年,環(huán)境實驗室率先在全校開展了實驗室一級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演練工作,得到學校相關部門的認可;2017年,環(huán)境實驗室承辦了學校一級、二級和三級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演練工作,并錄制成視頻,在每年的安全教育中為學生播放,豐富了學生的應急知識。同時,該視頻也得到了教育部科研實驗室安全檢查專家組的一致好評。開放實驗室的安全責任人定期對學生開展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學院每年將行政運行經(jīng)費的 1% 作為從事實驗室安全工作人員的培訓經(jīng)費。
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內(nèi)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隱患、查整改和查管理。在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中,認真落實安全檢查與專項檢查相結合、二級單位自查與學校檢查相結合、季節(jié)性檢查與節(jié)假日檢查相結合、經(jīng)常性檢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強化各類責任制度的實施,真正實現(xiàn)“計劃—落實—檢查—整改”的閉環(huán)管理。
在安全檢查工作中,環(huán)境實驗室的具體做法是:每學期實驗課開課前,實驗室全體教師對實驗室進行安全大檢查,對發(fā)現(xiàn)的隱患及時整改,以保障實驗教學正常開展。正常開課后,實行定期檢查(1~2個星期)制度,并形成常態(tài)化。每次實驗課結束后,實驗指導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實驗室值日和安全檢查。在安全檢查工作中,注重關鍵部位(化學品倉庫、氣瓶房)的安全防范、關鍵人員(安全員)的安全教育、關鍵時間(節(jié)假日)的安全檢查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隱患整改)的安全監(jiān)督。采用實驗室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語音對講系統(tǒng),隨機對各實驗室進行安全巡查,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如學生不穿實驗服)及時要求整改。
在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環(huán)境實驗室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驗室安全活動,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構建完善可行的實驗室安全文化體系,變學生的“被動教育”為“主動教育”。自2016年以來,環(huán)境實驗室率先在全校開展了“實驗室安全文化月”活動,主要包括實驗室安全講座、網(wǎng)站與展板文化宣傳、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演練、實驗室安全專項檢查、安全實驗室評比等主題活動。以各類活動為載體,充分發(fā)揮了實驗室安全文化的輻射作用,實現(xiàn)了師生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觀念轉變,達到了預期效果。
實驗室安全檔案記載了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體做法[11-12],在教學評估、專業(yè)認證、實驗室安全檢查、實驗室工作評比、安全事故追責中均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認真做好實驗室安全檔案歸檔工作至關重要。一直以來,環(huán)境實驗室高度重視實驗室安全檔案的歸檔工作,根據(jù)工作實際配備35種安全工作記錄本,并按照責任體系、安全制度、安全檢查、隱患整改、安全獎懲、隊伍建設、安全培訓、事故調(diào)查與處理、專業(yè)安全等設置了23個檔案類別,每學期末集中歸檔,檔案實行專人管理。
近兩年來,環(huán)境實驗室圍繞安全工作在硬件投入和安全管理上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在全國高校實驗室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示范性。2017年以來,共有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大學、吉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56所高校來校調(diào)研參觀。實驗室有1人被評為“江蘇省實驗室安全工作先進個人”,并先后受邀到吉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河海大學、南方醫(yī)科大學等高校和相關會議上進行交流。通過對近幾年工作經(jīng)驗的梳理,我們認為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必須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通過安全教育、安全考試、安全活動月等形式,改變師生的傳統(tǒng)觀念,樹立安全價值觀,讓安全成為每位師生的良好習慣;二是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應加強自身學習,熟知實驗室工作中的潛在安全隱患和應對措施,做好宣傳和教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高度重視安全檢查工作,安全檢查不能流于形式,要實現(xiàn)閉環(huán)檢查,將實驗室安全檢查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四是建立完整的實驗室安全工作體系,制定有效的規(guī)章制度,簽訂安全責任書并層層落實,加強化學試劑、氣瓶、特種設備、實驗室廢液等重點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建立完整的實驗室安全工作檔案。
[1] 劉冰,陳子輝,張海. 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 36(4): 175–178.
[2] 馮建躍,金海萍,阮俊,等. 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體系的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 35(2): 1–3.
[3] 蔣蕓,王杰,王亞芳,等.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科研實驗室的安全管理[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 36(4): 179–182.
[4] 朱菊芬,彭麗萍,王繼剛,等. 東南大學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 35(10): 6–14.
[5] 孫曉志,李春鴿,張社榮. 天津大學實驗室安全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 33(9): 8–11.
[6] 孟令軍,李臣亮,姜丹,等. 高校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 36(2): 178–180.
[7] 光翠娥. 強化實驗室安全檢查,提高高校實驗室安全建設水平[J]. 實驗室科學,2012, 15(6): 189–191.
[8] 周驥平,張鍵,何朝龍,等. 綜合性大學實驗室“三廢”治理探討[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 33(6): 216–220.
[9] 張鍵,周驥平,周俊,等. 高校實驗室廢液處置體系的初步建構[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 31(8): 232–235.
[10] 金仁東,馬慶,柯紅巖. 分級分層次實驗室安全教育體系建設研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 35(12): 4–8.
[11] 沈思嗣,楊怡姝,王小利,等. 淺談實驗室檔案的建立與管理[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 31(2): 164–166.
[12] 梁國華,武曉峰. 高校實驗室檔案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 29(6): 206–211.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WU Zhuwu1, BAI Xiangyu2, SUN Zhiqiang1, XU Chanchan1
(1. Office of Laboratory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2. Schoo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Spatial Informat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In recent year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laboratory safety and achieved positive result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puts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Starting from the system design, safety inspection,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safety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build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and achieves good results. By taking the Environmental Laboratory of the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Surveying and Mapp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laboratory in safety management work.
laboratory safety; safety management; safety access; safety inspection
X921; G642.0
A
1002-4956(2019)12-0001-04
10.16791/j.cnki.sjg.2019.12.001
2019-08-12
吳祝武(1976—),男,浙江金華,博士,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E-mail: wuzhuwu@cumt.edu.cn
白向玉(1978—),男,內(nèi)蒙古赤峰,博士,中國礦業(yè)大學環(huán)境實驗室副主任,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安全與環(huán)保。E-mail: cumtb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