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
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 馮 果
尊敬的萬鄂湘副委員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老師們、同學們:
今年是武漢大學法學學科恢復重建40周年暨法學學科創(chuàng)建101周年。回顧武大法科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我們不能不緬懷為武大法科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的各位先賢。周鯁生先生是武漢大學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更是武漢大學法學院的榮耀,承辦周鯁生先生誕辰130周年座談會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愿望,也是武漢大學法律人的無上榮光。為此,我要感謝武漢大學及中國國際法學會對武漢大學法學院的信任,感謝各位領導、嘉賓的蒞臨指導和各位校友的積極參與。
今天的座談會非常成功、場面感人至深。通過追思先生潛心治學、追求真理、服務社會、不懈奮斗的輝煌一生,進一步明確了武漢大學法學院的使命、擔當和努力方向,也由此拉開了學院重建40周年院慶活動的序幕。
正如大家所言,周鯁生先生的一生是拼搏奉獻的一生。他將其畢生精力和學識傾注于中國國際法學的建立、發(fā)展以及法治人才的培養(yǎng)上,傾注于利用國際法的基本原則、規(guī)則、制度進行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外交實踐中,是我國國際法學界當之無愧的一代宗師,是中國的“國際法之父”。先生所著《國際法大綱》《現(xiàn)代國際法問題》《國際法新趨勢》《國際法》等無不是中國國際法學的奠基與開山之作,成為中國解決國際爭端、維護民族權益和新中國外交工作的重要理論法寶和行動指南。
正如大家所言,周鯁生先生不僅是我國國際法學界的一代宗師,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先生先后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武漢大學三所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1945年更是執(zhí)掌武漢大學。在先生的整個人生中,講授國際法占據(jù)了他的大半個生涯,開出的課程涉及國際法、國際政治的核心領域,包括“國際法”“國際成案研究”“國際關系”“國際政治”“比較憲法”等。即使在他擔任武大教務長和校長時,也從未脫離教學工作,并常以“以日進不已之精神,做繼往開來之工作”勉勵學生,為培養(yǎng)我國政法界人才和推動該領域的學術發(fā)展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正如大家所言,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先生誨人不倦、求賢若渴、愛生如子、護校似眼,其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虛懷若谷的博大胸懷和冰清玉潔的高尚人格為知識界豎起了一座豐碑。
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我們要學習先生勤奮不懈、專心治學的精神。先生少年聰慧,才智過人,又能不斷刻苦自勵,辛勤勞作,終于練就成為學識淵博、成就卓著、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一代宗師。在民族存亡之際,學成歸國的周鯁生先生,涉仕而退,潛心治學,從編寫教科書、普及國際法知識、提出國際法新理論,到參與世界法學舞臺探討最新國際法問題,先生在自己涉足的國際法學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無人比擬的豐碩成果,是中國近代法學的拓荒者。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繁重的行政和社會工作之余,先生也沒有停止學術思考和學術研究的步伐,在晚年還出版了《國際法》這一“前無古人”的經(jīng)典之作。學習先生,就要學習先生這種日進不已、守志善道、窮究學理、嚴謹求實、勇于開拓、不懈進取的治學精神和學術擔當。
我們要學習先生勤勤懇懇、忠于教育事業(yè)的精神。培養(yǎng)國際法人才是先生一生鐘愛的事業(yè)。在中國國際法教育幾近空白的歷史背景下,作為一位深受西方學術訓練的國際法學家,先生致力于引進西方法學教學方式,自覺擔負起構建中國國際法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任,使中國國際法教材、課程體系建設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完備,并最終實現(xiàn)了全面化、細致化和專門化,為國際法在中國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難能可貴的是,先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教師身份,恪守教師職責,即使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教務長,仍然堅守教學一線。先生在教學中講求教學藝術和方法,其精心準備,講稿年年更新、課堂里座無虛席的故事和場景無不令人感嘆?!敖虝墙處煹奶炻?。”在社會日益浮躁和功利化的今天,如何實現(xiàn)大學教育的“四個回歸”,特別是如何使教師的精力向課堂回歸,是我們必須深思和著力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學習先生赤膽忠心、報效祖國的家國情懷。先生一生追求真理、服務社會,投身于反帝反殖民運動和新中國的外交事業(yè),自覺把個人的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先生在引進傳播構建西方國際法理論的同時,積極探求把國際法理論和方法運用到中國對外關系的實踐,尋求中外關系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并且身體力行地投入到外交活動中去。中國法學研究走上國際化道路固然是中國法學轉型的應有之意,但中國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決定了民族視角始終是中國法學成長的基石。中國法學工作者,不僅要有世界眼光,還要有民族立場。我們需要關注“中國問題”,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積極推動中國法學教育和研究實現(xiàn)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轉變,著力構建中國的法學理論體系,為中國法學走向世界,實現(xiàn)中西方法學家平等對話、乃至取得國際話語權貢獻力量。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在先生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武大法律人篳路藍縷,櫛風沐雨;先生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目前,武漢大學法學院進入到“雙一流”建設的關鍵期,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靶坳P漫道真如鐵,如今邁步從頭越?!蔽覀儗⒗斡浵壬慕陶d:“以日進不已之精神,做繼往開來之工作”,迎難而上,奮力拼搏,將武漢大學法學院的各項事業(yè)推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