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需要的就是一個管理原則。這一原則能夠讓個人充分發(fā)揮特長、擔負責任,凝聚共同的愿景和一致的努力方向,建立起團隊合作和集體協(xié)作,并能調和個人目標與共同利益。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是唯一能做到這一點的管理原則,所以,企業(yè)應讓追求共同利益成為每位管理者的共同目標,以更嚴格、更精確和更有效的內部控制取代外部控制。管理者的工作動機不再來源于別人下達的命令和說服力,而是因為管理者的任務本身就是必須要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所以他必須要這樣做。他不再只是聽命行事,而是自己決定必須這樣做。換句話說,他以自由人的身份采取行動。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被稱為管理“哲學”倒是頗為合理的,因為這是基于有關管理工作的概念,以及針對管理者的特殊需要和面臨的障礙所做的分析,與人類行為和動機的概念息息相關。
最后,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適用于不同層次、不同職能的每一位管理者,同時也適用于不同規(guī)模的所有企業(yè)。由于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將企業(yè)的客觀需求轉變?yōu)閭€人的目標,因此能夠確保經營績效的實現(xiàn)。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也代表了法律范圍內真正的自由。
從“大老板”到工廠領班或高級職員,每位管理者都需要設定明確的目標,而且必須在目標中列出所負責的單位應該達到的績效,同時說明為協(xié)助其他單位達成共同的目標,他和他的單位應該有什么樣的貢獻。目標中還應該包括管理者期望其他單位應做出的貢獻,以協(xié)助自己的單位達到目標。也就是說,目標從一開始就應該強調團隊合作和團隊成果。
所有這些目標都必須根據企業(yè)的整體目標來制定。我得知有一家公司甚至向領班提供一份詳細的說明,讓他不但了解自己的目標,還了解公司的整體目標和制造部門的目標。盡管由于公司規(guī)模太大,領班的個體生產績效和公司總產量之間有天壤之別,但積少成多,公司的總產量仍然得到了大幅提升。因此,如果“領班是管理團隊的一分子”是我們的肺腑之言,那么就必須要言行一致。因為根據定義,管理者的工作是為整體績效負責。換句話說,當石匠在“切割石材”時,其實是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每一位管理者的目標,都應該明確地規(guī)定他對公司所有經營領域的目標所做出的貢獻。顯然,并不是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對每個領域有直接的貢獻。例如,營銷主管對提升生產力的貢獻可能非常有限,如果我們也并不期望他在此領域的貢獻,應該明確表達出來。管理者應該明白,他在不同領域的投入與產出之間達到平衡,企業(yè)才能發(fā)揮經營績效。因此,必須追求讓每個職能和專業(yè)領域的作用都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但同時也要防止不同單位各據山頭,彼此忌妒傾軋。除此之外,還要避免過度強調某個關鍵領域的作用。
處于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在制定目標時應該兼顧短期和長期利益。而且,所有目標既要包含有形的經營目標,也應包含管理者的組織與培養(yǎng)以及員工績效、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等無形的目標。否則,就是目光短淺或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