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山東齊魯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50余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北京進行實習課程,他們專程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新中國圖書版本展,展覽承辦方中國版本圖書館派專人予以講解。
帶隊的朱春玲老師深有感觸地說,書籍設計教課20余年,中國書籍的歷史和發(fā)展一直是授課的理論內容,此次展覽像一場中國書籍歷史的盛宴,讓同學們看到了實物,聞到了墨香,身臨其境地體會到了中國書籍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補充了書籍設計課堂的知識,每個同學對于書籍設計的學習都是一次很好的觀摩,展覽本身就是一本書,師生共讀,收獲頗豐。
齊魯工業(yè)大學師生觀展心得
王雯雪:在展覽區(qū)的紅色背景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各個語種版本的圖書格外醒目。近幾年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國好書”、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圖書、優(yōu)秀通俗理論讀物等國家級榮譽和獎項的圖書,其中,反映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及改革開放40周年的圖片類圖書引起許多我的興趣。大型圖片集《中國》精選了數(shù)百張由知名攝影家拍攝的經(jīng)典之作,記錄了國家重大歷史時刻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可挖掘的內容太多了,這些書記載的是我們的歷史,書中的故事我們都記得,看到這些擺在面前真切的書,感觸良多,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中,讓我們保持初心,共同進步。
王倫:這次學習更加深入了解了新中國70年文化發(fā)展的光輝歷程,對于我們書籍裝幀設計的課程來說是一次洗禮。 感謝書影中的70年---新中國圖書版本展,讓我們看到了新中國發(fā)展歷程中如此多的優(yōu)秀書籍,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書籍設計力量,一定努力做出有溫度的書籍,讓書籍文化繼續(xù)傳承下去。
趙文清:此次的參觀中,我最為喜愛的就是連環(huán)畫圖書版本展區(qū),它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展現(xiàn),人物的形象塑造與其所表達的價值觀念緊密相連,體現(xiàn)了整本書的意識形態(tài),書籍的封面設計同樣有趣,當你看到封面的圖畫時,你會瞬間被吸引到故事里面,例如三顧茅廬中的張飛形象:濃眉大眼,身形魁梧,雖然畫師并沒有把他畫成呲牙咧嘴的形象,但是你卻可以看出他那種焦急的神態(tài),仿佛諸葛亮如若再不出來見他家哥哥的話,他會立刻暴跳起來,沖進草廬強行將孔明拖出來,這樣的藝術表達形式含蓄而又不內斂,形象中透露著生動,這體現(xiàn)了我國畫師巧奪天工的雄厚畫工和具有中國特色的表現(xiàn)形式,用當今網(wǎng)絡上的一句話說就是:你品,你細細的品。
石雪茹:使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共11版的《新華字典》,入展廳后,不少人就被社會科學圖書版本展區(qū)內擺成扇形的11個版本的《新華字典》所吸引。這些字典出版的時間跨度為1957年到2011年??粗构窭铩缎氯A字典》的11個版本,從我們的學生時代開始,我們就人手一本《新華字典》,一直陪伴我們長大。從第一版的出現(xiàn),一步步的完善,直到第11版的改進,每一版本的封面都有所不同,而且《新華字典》與其他書籍相比更加厚重,所以它所用的鎖線裝訂耐用不掉也而且使用壽命長,無不體現(xiàn)了我們現(xiàn)在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文化的傳承。
邵凡:當我走進去展廳細細觀看每一本書,頗有些感動,正因為國家有秩序地收藏,我們才能夠觀看到這些代表著時代發(fā)展進步的圖書,許多圖書隨著時代變遷,裝幀方式和版本都隨之改變,一系列的圖書擺成一排,又方便又直觀地可以看到各個時代圖書承載的美好回憶。雖然觀展時間不長,但是感覺自己深深的受到文化的熏陶,讓我們對書籍設計這門課程也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意義且難忘的經(jīng)歷和回憶,作為一名大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以“輝煌歷程,不朽經(jīng)典”為主題的圖書的發(fā)展和所承載的精神力量,我們更應肩負使命,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毛碩:書是思想的載體、書是文化的載體,是人類精神文明的物質體現(xiàn)。書籍的發(fā)展,是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沉淀與發(fā)展,是人類智慧與經(jīng)驗的積累。書籍的表現(xiàn)是多樣的、豐富的,70年圖書版本的發(fā)展,無不展現(xiàn)出書籍從紙張、設計、文字排版、裝幀形式以及內容的多樣性發(fā)展。70年的版本變遷,是中華文化的不斷傳承,是中國匠人匠心的凝聚,是幾代人美好記憶的承載,是中國故事書寫的歲月篇章。相信在未來,中國必將書寫更加繁榮富強,更加幸福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