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文
曉城甚至認為,不用多大學問也一樣創(chuàng)業(yè),比爾·蓋茨不就是中途退學的嗎?于是,曉城在學校里申請了病假休學,專職在一家公司做起了營銷……
心理案例:校園里的“小老板”
曉城是個大一男生,最近感覺自己心理遇到些問題,因此來進行心理咨詢。曉城到底怎么了?
原來,曉城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不是很好,他感到家里負擔很重,就總想自己能夠掙點錢,減輕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正在為自己尋找掙錢門路的時候,看到了“校園代理”的招聘廣告,曉城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滾滾財源。由此,做起了校園代理。沒想到初做起來,當“商人”的感覺不錯,于是一發(fā)而不可收,居然到了想休學去干營銷的程度。曉城甚至認為,不用多大學問也一樣創(chuàng)業(yè),比爾·蓋茨不就是中途退學的嗎?再者,曉城從入學就對自己的專業(yè)不是很感興趣,學習缺少熱情。于是,曉城在學校里申請了病假休學,專職在一家公司做起了營銷。后來,家里知道了真相,父母軟硬兼施才促成了曉城的復學。
可是,復學后曉城的心沒有收回來,還想學業(yè)與經(jīng)商兩不誤,于是,繼續(xù)做起了校園代理。在這種心態(tài)的促使下,曉城把主次弄顛倒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校園代理上,而且還當起了“小老板”。于是,他每天早晚四處活動,甚至正課時間也在宿舍里上網(wǎng),都在為校園代理奔忙。結果,期末考試一半多的學科掛科,這對曉城的心理造成了重創(chuàng)。如此下去豈不是要荒廢了學業(yè)嗎?于是,曉城急轉方向,想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上來,惡補課程??墒菦]想到,更大的困擾等著曉城,他的心思好像再也放不到學業(yè)上來了,對很多課程都提不起興趣,滿腦子都是校園代理的事情。曉城感覺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便開始了心理咨詢。
心理解析:別盲目做校園代理
不知從哪一天起,大學校園中涌起校園代理熱潮,無論是上課的路上,或是去食堂的途中,都能看見大大小小的傳單、海報都是有關校園代理的信息。校園代理大部分是盈利型的,大學生在做代理的過程中,通過聯(lián)系業(yè)務來收取提成,不同代理類型有不同的提成和利潤分配方式。還有一些同學,與社會上的廠商、公司、院校以及培訓機構聯(lián)系,自身作為這些機構的代理,進而擁有自己的產(chǎn)品與服務,隨后拼接自己的資金與人際關系,再在校園中招收代理,自己當起“小老板”。
從心理角度分析,大學生做校園代理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心理需求,具體驅動動機無非兩類一是利益心理驅動,通過賺錢體現(xiàn)自我價值;一是發(fā)展心理驅動,通過活動促進自我發(fā)展。絕大多數(shù)又往往是兩種動機共同驅動的。無論是哪一種動機,應該說都有積極意義。通過做校園代理掙錢,自己養(yǎng)活自己,對自己對家庭都有幫助;同時,還鍛煉了社會生活能力、實際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為自己開拓更大的發(fā)展空間,對于大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都有積極意義。
但是,做校園代理也有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前面案例中的曉城就走向了事情的反面。因此,大學生不宜盲目做校目代理,如果有需求應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避免決定的盲目性。大學生必須明白,如同不是人人都適合做商人一樣,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做校園代理。決定之前一定要進行自我分析,弄清自己是否確實學有余力,是否確實具有特長,是否善于轉移注意力,是否善于分配時間等。
其次,要避免行動的盲目性。如果已經(jīng)決定做校園代理,也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從心理上妥善把握自己,以免陷入心理誤區(qū)。
一是避免角色扮演失當。做校園代理的同學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學生角色,無論就家庭,還是就社會,掙錢都不是大學生的主業(y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yè)為主。較好地完成學業(yè),是大學生對家庭和國家應該承擔的首要責任。只有完成好學業(yè),才能為自己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生活中確有中途輟學而事業(yè)成功者,但那只是個例,不具有普遍意義,甚至具有不可復制性,因此不能盲目效仿。曉城為了校園代理險些荒廢學業(yè)的教訓,已經(jīng)給我們以警醒。
二是避免動機驅動失當。做校園代理的兩種心理動機中,利益心理驅動固然說不上有什么不對,但是不宜過分追求功利,不宜利益驅動過重,應該多發(fā)揮發(fā)展心理驅動的作用,多從有利于未來自我發(fā)展的角度著眼。這樣,既能最大限度發(fā)揮校園代理的積極作用,又能避免陷入一些誤區(qū),避免或減少可能的風險和傷害,其中也包括避免或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誤區(qū)和心理傷害。如果已經(jīng)出現(xiàn)心理偏差,應該像曉城那樣及時進行心理咨詢。
(編輯 陸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