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30年前,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出現(xiàn)在荷蘭外交界時,引來一片驚羨的目光和私語聲。報界報道時,特別注意到改革開放后,中國外交人員服飾上的變化:“老式的毛服被精細的中國絲綢代替了……”
從1979年到1984年,丁雪松先后在荷蘭和丹麥做大使。時值改革開放之初,中央領導已明確提出,要設法利用外國資金及引進先進技術以促進國內(nèi)建設事業(yè)發(fā)展。丁大使想,時代不同了,作為使館的一把手,不僅要抓政治,而且要下大力氣抓經(jīng)濟。她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加大經(jīng)濟調(diào)研力度。丹麥對外貸款數(shù)額雖不大,但對急需資金的我國來說不無小補。使館積極為國內(nèi)各省市牽線搭橋,利用第一筆無息貸款,在黑龍江省安達建起了一座乳品廠。兩年后,安達牌奶粉上市,并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一位中央領導專門批示道:“做得很認真。與外資合作門路和同第二世界國家合作門路還很多,希望努力打開新局面?!迸c此同時,丁雪松還惦記著丹麥嘉士伯啤酒生產(chǎn)技術。記得1980年,她在北京報紙上看到一個耐人尋味的標題:“借問啤酒何處有?”當時,人們?yōu)榱四芎鹊揭稽c啤酒,抱著暖瓶,端著罐子,頂著烈日在飯館門前排長龍。還聽說,時任副總理的萬里對北京人喝不上啤酒很生氣,曾過問此事。
經(jīng)過丁雪松國內(nèi)國外的多次奔波,穿針引線,反復磋商,終于有了滿意的結果:北京將建一座年產(chǎn)10萬噸的啤酒廠。丹麥提供優(yōu)惠貸款,并在關鍵車間開展中丹經(jīng)濟技術合作,同時還提供一筆無息貸款用來建造一個食品研究中心。至此,中國當時最現(xiàn)代化的北京華都啤酒廠終于破土動工了。3年后,啤酒廠正式出酒,北京啤酒奇缺的問題終于解決。為此,丹麥啤酒廠的老總詼諧地稱丁雪松為“啤酒大使”。
在歐洲,人們把新建船舶的下水看作是一個嬰兒的誕生。每逢此時,往往要請一位德高望重的社會知名女士為它主持下水儀式。屆時,這位“圣母”將手中的一瓶香檳酒擲向船頭,酒瓶撞得越粉碎,越是吉利。
1982年10月19日,丹麥BW造船廠為中國建造的第四艘遠洋輪“臺洲?!碧柵e行下水儀式。丹麥工業(yè)大臣伊布·斯泰特和丁雪松大使先后致詞,都為丹中兩國卓有成效的經(jīng)貿(mào)合作感到高興,也為“臺洲?!钡恼Q生祝福。當丁大使緊握著拴有紅絲帶的香檳酒瓶用力甩出后,酒瓶如離弦的箭迅速飛向船頭,只聽“砰”地一聲,香檳酒花四濺。頓時,船上、岸上響起一片掌聲和歡呼聲。站在甲板上的幾十名中國船員尤為高興,因為這象征著“臺洲海”順利誕生了,它將一帆風順地航行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
丁雪松(左一)
在20世紀80年代國際航運市場運價低、柴油費用上漲的情況下,這種遠洋經(jīng)濟型船舶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當時,上海造船廠及其鎮(zhèn)江柴油機分廠利用丹麥先進技術和為我國培訓技術人員等合作方式,已建造出低速船用柴油機,并用于我國出口的船舶?,F(xiàn)在,中國的造船業(yè)已取得長足進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我們不應忘記丹麥這位啟蒙老師。作為彼時的中國駐丹麥大使丁雪松對此也備感欣慰。
在丁雪松離任時,丹麥最大的國際貿(mào)易公司總經(jīng)理為她餞行時說:“丁大使把高雅的風度與職業(yè)的外交和卓越的才能結合得天衣無縫?!蓖饨淮蟪紡┥瓌t表示:“您在哥本哈根留下了令人尊敬的聲譽,這不僅指您的精力和能力,而且還有您與你們高度文明國家相稱的老練的工作。”女王瑪格麗特說:“在您的任期中,丹中兩國關系越來越好,而且兩國合作項目還在繼續(xù)增加?!?h3>抗大高才生
1918年5月27日出生于重慶木洞鎮(zhèn)上的丁雪松,聽著川江號子,送走了苦澀的童年。她逆水行舟,到重慶求學。18歲時,她在《商務日報》上吶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次年當選為重慶婦女救國會常委,并于年底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奔赴延安。1938年1月她到達延安,融入了革命的洪流。在抗大,她親耳聆聽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人的演講,還受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jié)教育??勾蟮能娛抡n程也占相當比重,后來又開展生產(chǎn)自救運動,開荒種地,十八般武藝樣樣都教。1939年初,中央作出了加強婦女工作的決定,創(chuàng)辦女子大學。丁雪松被分到女大高級班學習,并成了這支英姿颯爽的娘子軍的大隊長,故又有“女大俠”的綽號。女子大學創(chuàng)辦兩年間,先后培訓了1000多名女干部。她們經(jīng)歷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血與火的考驗。后來,她們中的不少人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專家及許多重要崗位的領導,轟轟烈烈地或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在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涌現(xiàn)過如此眾多、杰出的女性;從來不曾有一所學校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培育出如此規(guī)模的“出類拔萃”的女性。其原因主要就是她們都有一種強烈的人生追求——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富強而奮斗。丁雪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41年底,李鼎銘當選為邊區(qū)政府副主席。丁雪松被派去給李當秘書。
丁雪松在回憶延安8年時曾說:“那是我一生中的重要歷程,承前啟后,為未來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h3>曾長期從事民間外交
丁大使的外交才干非一日之功,早在20世紀50年代,她同丈夫鄭律成從朝鮮歸來后,就進入外交領域了。從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到國務院外辦,她先后在王稼祥部長和周恩來總理身邊工作。后來她去對外友協(xié)工作,先后任秘書長和副會長,直到后來做大使。
多年的革命歷練,鑄就了丁雪松鋼鐵般的意志和溶化在血液中的革命信仰。她接待過許多重要的外國客人,其中有不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如著名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夫人、加拿大的文幼章、盧森堡的弗朗克、荷蘭著名導演伊文斯、英籍女作家韓素音等。她按周總理的教導,要給朋友看好的一面,也要看差的一面,使客人對中國有全面的了解。她率團和隨團出訪,足跡遍及亞、歐、北美和拉丁美洲,為祖國贏得了鮮花、榮譽和掌聲。
1977年,她第一次帶團出國,率領上海芭蕾舞團訪問法國和加拿大。丁雪松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帶好這個團,就必須充分做好準備工作,包括節(jié)目的選擇、演員的敲定、文字資料、思想動員、組織工作、國內(nèi)外的協(xié)調(diào)等,特別繁雜、瑣碎。
出訪非常成功,“整個巴黎為之鼓掌”“加拿大沸騰起來了”“受到國賓紅地毯接待”。一位加拿大外交官稱:“從他們的行動中,可以看到一個從容、安詳?shù)谋本┱嗟哪承┱骱??!?3個月后,丁雪松又奉命率中國藝術團訪問北歐五國,同樣獲得成功。丹麥一位大臣風趣地說,現(xiàn)在丹麥內(nèi)閣成員都在“排著隊等候訪華”。在出訪歸來的總結報告中,丁雪松適時提出了引進北歐先進技術的建議,使藝術團的訪問成了中國對外尋求經(jīng)濟技術合作的先導。
丁雪松到了晚年,依舊注重儀表,風度翩然。2007年,她把多年從事外交事業(yè)積攢下來的10件珍貴文物都捐給了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2011年5月29日,丁雪松病逝于北京,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