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菁
10 月22 日,國旅運通全球商務旅行(以下簡稱“國旅運通”)發(fā)布年度中國商務旅行市場調查報告(晴雨表)。報告稱,過半數的受訪中國企業(yè)相信“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創(chuàng)造新的商旅需求和可能。此外,相當一部分受訪企業(yè)表示正在東南亞地區(qū)尋求國際業(yè)務增長機會,以對沖由諸如中美貿易摩擦等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影響。會上,國旅運通全球商務旅行副總裁兼總經理譚浩凌接受本刊專訪,并對中國的商旅市場趨勢作了進一步的解讀。
《旅游會展》:今年7 月,財政部等三個部門同時下發(fā)了中央提出的差旅管理相關規(guī)定。這對國旅運通的業(yè)務有哪些影響?
譚浩凌:從2002 年運通把商旅管理這個概念帶入到中國,整個商旅行業(yè)發(fā)展到今天才17 年。美國成立于1776年,它第一次所謂官方的對于一個市場管控的法律是發(fā)生在1933 年到1934 年,中間經過了180 多年。我想表達的是,整個中國的商旅市場是非常年輕的。中國正處于經濟發(fā)展的過程,由市場驅動到管理創(chuàng)新、到創(chuàng)新驅動。我認為整個中國的商旅市場仍然可以說是剛剛起步,甚至是嬰兒期或者青少年期。
新的監(jiān)管政策出臺,可能對市場發(fā)展勢頭有影響。但實際上我看到的是另一方面,整個中國的經濟環(huán)境在成長,從市場驅動進入到管理驅動的模式。這對商旅有影響嗎?我覺得是很少的。因為整個行業(yè)在發(fā)展,中國的經濟在發(fā)展,市場體量的增長,是遠遠大于相關規(guī)定對餐標、酒店住宿標準的限制,所以整體來講沒有太大的影響。
《旅游會展》:當下越來越多的OTA 平臺都在涉足商旅,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那么國旅運通面臨著哪些挑戰(zhàn)?競爭力和業(yè)務特色在哪?
譚浩凌:你剛才提到了他們做得很好。這個“好”怎么定義?我覺得你可能認為量很大就好。從整個運通商旅來看,我們非常注重我們的品牌,我們非常注重客戶的服務。我們并不一味地追求量,我們不一定跟某家同類企業(yè)去拼、去爭奪數量上的第一位。我們更關注的是做全球最好的品牌,在中國我們要做最專業(yè)的商旅公司,我們要做最透明的商務管理公司。我們目標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務。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不一樣的。
商旅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包括員工的體驗,合規(guī),員工的安全,數字的安全等等。我們今年完成了PCI 的認證,在信用卡支付這一塊擁有了全球認證的執(zhí)照,我們是中國第一家商旅公司拿到這個認證,所以我們在數據安全上有了保證。所以針對員工的安全、數據的安全,企業(yè)的合規(guī),企業(yè)項目的審計等這些是我們的強項。
《旅游會展》:在競爭激烈的同時,如何豐富我們的盈利模式?尤其是商旅企業(yè)常常會面臨墊資的問題,國旅運通是否也面臨著資金的壓力,如何處理壞賬的風險?
譚浩凌:像剛才提到的,我真的認為整個差旅行業(yè)在中國才剛剛起步,在我眼里是一片藍海,我并不覺得有所謂的競爭。整個市場是按照6.1% 的速度在增長,到2020 年,整個中國商旅市場預計可以達到4770 億美元,其中很多的差旅還是沒有管理的?,F在,那些沒有真正地開始管理商旅工作的企業(yè)開始重視了商旅的管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機會,而不是競爭。
我們2002 年進入中國的時候,采用了透明的報價模式。比方說,那個年代有航空公司返點,很多的企業(yè)都是自己保留的。而我們收到的這三個返點是還給客戶的,我們是憑借真正給客戶提供的服務去收取管理費。2002 年我們采取的就是這個報價模式,到今天也是這個模式。關于墊資,這是個很好的問題,要知道美國運通是一家銀行,同時我們又跟第三方合作伙伴進行合作,所以資金的壓力對我們而言并不是很大。
《旅游會展》:想了解下我們的客戶集中在哪些行業(yè)?中國客戶中,國企和民企的比例?
譚浩凌:行業(yè)分布上,我們的客戶構成是非常平均的,包括制造業(yè)、IT 業(yè)、現代服務業(yè)、醫(yī)療器械、汽車業(yè)等。我們服務過一百多家的世界500 強企業(yè)。這幾年,我們的眼光不是去看哪些是外企、哪些是中國企業(yè),而是我們的價值觀,比如合規(guī)、員工的安全、數據的安全,哪些企業(yè)是在乎這些價值觀的?比如說現在的國央企很注重合規(guī),我們現在也在服務很多大型的中國國企和央企。同時還有中國的民營企業(yè),民營企業(yè)要走出去、要實現全球化,就需要實現差旅管理。
《旅游會展》:你認為,在中國推廣差旅管理公司的服務有哪些阻礙和困難?國旅運通對于開拓中國市場有什么新的計劃和展望嗎?
譚浩凌:在中國推廣和在國外還是很不一樣的,因為整個差旅行業(yè)在中國來講只有17 年的歷史。我們2002 年把這個概念帶入到中國,而這個概念在美國已經存在有一百多年了。無論是跟美國或者是跟歐洲比,中國都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成長才剛剛開始。
展望很多。但我覺得,這個時候反倒要耐心一點,認識到我不能服務所有在中國的企業(yè)。我能夠服務誰?誰相信我的價值觀?誰注重合規(guī)?確切的說是這樣:你只有先決定你不做什么,才能把你想要做的那一部分做好。這就是我們在中國的思路。為什么我不強調競爭這個詞?因為這個市場是很大的。我們找好自己在這個市場的定位,把我們自己的價值觀、主張、產品、服務做好,那么愿意來的自然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