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 年代初,北京京劇院有一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劇目,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元春先生根據(jù)浙江同名紹劇改編的,主演就是李元春和李韻秋兄妹。
當時電視機在80 年代初還不像現(xiàn)在這么普及,只有學校和機關單位才有,我是在當?shù)氐囊凰袑W看的這出戲的電視轉播。雖說然當時的舞臺沒有像現(xiàn)在有高科技來展現(xiàn)戲中的特技,但由李韻秋老師在戲中白骨精分三次變化的村姑、老嫗、老丈是舞臺上出現(xiàn)了一束白光,而后白骨精隱去,三次變化的人物出現(xiàn)在舞臺上,就如同變戲法一樣,在當時也算是個創(chuàng)新吧。戲中李元春先生飾演的孫悟空的耍棍花上下翻飛快似閃電,其精湛的武功令人嘆服。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對兩位藝術家所演的這出戲記憶憂新。不久前,我特地進城拜訪了李韻秋老師。李老師雖年愈八旬,但腰板挺直、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且脈絡清晰。她的女兒孫玲華和公子孫建鵬也與母親一同向我們講述了排練這出戲時的一些經歷。
當初李韻秋老師為了演好白骨精這個角色,她運用了眼神突出了白骨精的兇狠、毒辣和妖氣,還為其設計了左手持一面正中畫著陰森森骷髏頭的藤牌,右手持劍對戰(zhàn)孫悟空的武打動作。兄妹在表演動作上做了反復推敲和修改,又為白骨精設計了拋劍和接劍。這是一個有高難度的技巧,稍有不慎就會出現(xiàn)失誤?!盀榱舜_保百分之百不出現(xiàn)失誤,我們每次演這出戲都會在后臺演練幾十次拋釗、接劍。但有一次哥哥一棍不慎撩在我左臉上,立時覺得疼痛難忍,左臉腫了起來眼也腫得一條縫,但不能回戲呀,只能咬牙打了一針止疼針,趕緊補了妝就上臺演出了,觀眾也沒看出我是帶傷演出的,演員摔傷誤傷是常有的事兒,既然干了這行就得有付出。”從李老師的話中看出老藝術家在從事戲曲事業(yè)中是付出了怎樣的代價,不光是皮肉之苦,還有對藝術的摯愛和對觀眾的一份責任心,是當今青年演員學習的楷模。后來這出戲還為北京戰(zhàn)友京劇團的王東華、楊姐一、北京京劇團的費洋、張淑景排了這出戲。
李韻秋老師現(xiàn)在雖然年事已高,但仍在堅持每天練功和參加一些清唱演出。通過這次拜訪,我也看到了一位老藝術家對戲曲事業(yè)的那份敬業(yè)和奉獻精神。
郭宗民
感謝馬仲清伯伯將又一部《朝外南下坡》贈送給我。我看到這本書,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爺爺。
朝外南下坡,書名中的地名“南下坡”,位于北京朝陽門外,是我爺爺及祖輩三代人共同生活過的地方。爺爺何廣恩,1927 年生于河北燕郊,1940 年至1942 年就讀于通州私立潞河中學;1943 年至1946 年在北平市第二十一中學上學,畢業(yè)后考入了北平大學農學院,也就是現(xiàn)在中國農業(yè)大學的前身。1951 年畢業(yè)后分配到了察哈爾省的察北牧場工作,從事農業(yè)科研及農業(yè)機械生產研究工作。他是一位離休老干部,曾在張家口市地委任職,后來又到張家口農機局任職,并在農機局離休。
爺爺好學,誨人不倦。每年都要買本更新的漢字易錯字賞析一書,這其中可以看出爺爺對學問及文化的認真態(tài)度。爺爺家后身就是張家口最好的高中,張家口第一中學,在陽臺便可以聽到老師的教書聲,可以說臨近爺爺樓底下的那幾個班級的老師,每次上課都會有些許的壓力,因為他們頭頂上有個老學究,爺爺總會站到陽臺上旁聽,甚至有次他因為一位年輕教師的疏忽而專門找到學校去和人家理論。
在家里我們習慣管爺爺叫“老教授”,作為總高工的爺爺,他深愛著自己的專業(yè),張家口特別是壩上地區(q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農業(yè)生產以土豆為主,而其他農作物產量低下。為此,爺爺親自帶隊組織手下精英強手研究農業(yè)生產新能源,在節(jié)省人力的同時大大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他做事總是一絲不茍,而這種倔強的性格同樣帶到了生活中。記得小時候,我們都不愿去爺爺家,因為家里除了書籍就是他老人家養(yǎng)殖的各種盆花,稍有不慎我們就會被他一頓教訓,特別是書籍,可以說爺爺是嗜書如命,任何人不經他同意都不能隨便翻動,光書籍就有將近一萬五千冊,毫不夸張地說,爺爺?shù)募揖褪且粋€家庭圖書館,甚至他小學的課本、筆記本都保存得連個折角都沒有。
何琦
新中國70 華誕期間,我們老兩口和從上海來京度假的弟弟和弟媳一行4 人在首都幾大公園游覽,欣賞美景,放飛心情,度過了愉快甜蜜的假期。 辛述光
在距離家最近的紫竹院公園門口的合影。
在碧波蕩漾的北海公園乘蓮花小船別有一番滋味。
背景是頤和園的佛香閣
北海公園五龍亭留影
頤和園內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