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夏天的晚上,來寧波日湖公園休閑的市民很多,散步、慢跑、跳舞、陪孩子玩……不過,在這熱熱鬧鬧的環(huán)境里,你可曾傾聽過陣陣蛙鳴,可曾到安靜的池塘邊或林中濕地觀察過夜間出沒的小動物?
說實話,原先我也沒有。直到最近幾年,由于關注本地的兩棲爬行動物,才想,日湖公園內(nèi)具有良好的濕地環(huán)境,那會不會有一些蛙類呢?于是,我開始了夜探日湖之旅,不去不知道,幾番夜探下來,竟然收獲滿滿,驚喜不斷。
池塘音樂會
在寧波市區(qū),日湖公園的面積算大的,其中約一半面積是連通姚江的湖水,另一半是陸地景觀。在陸地那一部分,又有多個小池塘,及溝通著這些池塘的小河。公園的最北端則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樹林中又有池塘。園林工人在這些池塘與小河內(nèi)種植了再力花、香蒲、美人蕉、睡蓮、狐尾藻等水生植物,使之構成了一個茂密的濕地植物群落。
白天經(jīng)過公園內(nèi)的濕地區(qū)域,除了欣賞風景,很少能看到兩棲動物,但是在暮春至初夏的晚上,如果途經(jīng)那里,常能聽到響亮而連續(xù)的蛙叫聲:“閣閣閣!閣閣閣!”這是黑斑側褶蛙的雄蛙在鳴叫。有時,又會聽到一片“嘰嘰”或“嘰啾、嘰啾”類似鳥叫的聲音,聲音較輕,這也是蛙鳴聲,是金線側褶蛙的雄蛙在唱歌。順便說一句,人們常說“小青蛙,呱呱叫”,其實真的叫聲為“呱呱”的蛙還真不多,在本地的話,也就黑斑側褶蛙的鳴叫聲最為接近。
這時,不妨在池塘邊的凳子上坐下來,靜靜地“聽取蛙聲一片”,享受這場由青蛙們演奏的“夏夜音樂會”。聽著聽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那時,每到夏日,村外的水田里蛙鳴聲此起彼伏。沒想到,人到中年,在市中心的公園里,仍能聽到這天籟,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陣感動。
當然,和年幼時只會說“那是蛤蟆,那是田雞”不同的是,我現(xiàn)在終于會辨識寧波本地的蛙類了,這讓我多了一種樂趣。拿高亮手電照過去,很容易看到,池塘中央的水草中或睡蓮的葉面上,趴著好幾只小蛙。背面綠色為主,有兩條比較寬厚的隆起的“皺褶”的,是金線側褶蛙;體色多變且多黑斑,背部“皺褶”相對較窄的,是黑斑側褶蛙。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恰好鼓起“腮幫子”(其實是兩側的聲囊)鳴叫的黑斑側褶蛙。在岸邊的草叢里,則會看到中華蟾蜍與澤陸蛙。
驚遇虎紋蛙
夜探日湖公園,除了能發(fā)現(xiàn)上述4種蛙與蟾,還常能看到蝌蚪、泥鰍、河蝦、小龍蝦,甚至黃鱔、黑魚之類。但這些都算不上什么,因為有一天,我居然在公園北端的林中濕地內(nèi)見到了兩只虎紋蛙!
虎紋蛙喜生活在水田、池塘、溝渠等環(huán)境中,在中國南方分布很廣。它是一種非常健碩的蛙,甚至比山區(qū)溪流中的棘胸蛙還要大一點,然而,可悲的是,正由于這兩種蛙體大肉多,因此長期以來被大量捕捉以供食用,再加上棲息地的破壞,都導致它們的野外種群數(shù)量迅速減少,故而難得一見。此前,虎紋蛙已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我第一次見到虎紋蛙,是好多年前在天童國家森林公園。記得那天和朋友李超一起去爬山,走到半山腰的一個水塘邊,李超說:“快看!一只虎紋蛙!”我順著他指點的方向看去,看到一只深色而碩大的蛙趴在水塘堤岸的一個凹處,可惜還沒等我舉起相機,就聽到“撲通”一聲,水花四濺,這只警覺的虎紋蛙已躍入深水區(qū),無影無蹤了。
此后好幾年,我再也沒有見過虎紋蛙。直到2013年6月底的一天,我獨自去日湖公園夜探,當時行走在濕地中的木棧道上,用手電往兩邊的淺水區(qū)域仔細搜索。忽然,見到一只很大的蛙趴在岸邊的水草叢中。仔細一看,不禁喜出望外,好像是虎紋蛙呀!躡手躡腳走近,蹲下身來觀察,暗喜它沒有逃走。沒錯,是虎紋蛙!它四肢粗壯,背部皮膚極為粗糙,有很多斷斷續(xù)續(xù)縱向排列的膚棱,同時散布著深色斑紋。據(jù)說,正是因為這些斑紋與老虎的斑紋有點相似,故名虎紋蛙。我拍了幾張,它依舊靜靜地趴在水中,一雙大眼睛瞪著前方。后來,在離它很近的地方,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只虎紋蛙。
我把發(fā)現(xiàn)虎紋蛙的消息告訴了李超,他抽空過來也拍到了。2014年夏天,李超再去日湖公園,居然又見到了虎紋蛙。但直到如今,我還是沒有弄明白,日湖公園內(nèi)的兩只虎紋蛙,到底是完全野生的呢,還是有人放生的?因為,盡管這塊濕地與姚江相通,但畢竟現(xiàn)在早已屬于城市建成區(qū),因此有純野生虎紋蛙分布的可能性不大。
蛙鳴如犬吠
專業(yè)書籍上說,虎紋蛙食性廣泛,捕食各種昆蟲,也吃蝌蚪、小蛙、小魚等,而最有意思的是,“雄蛙鳴聲如犬吠”,可惜我沒有聽到過。2014年之后,我們再也沒有在日湖公園找到虎紋蛙。
2016年6月的晚上,我又去日湖夜探,剛進入當初發(fā)現(xiàn)虎紋蛙的林中濕地,便聽見里面?zhèn)鱽眄懥恋镍Q叫聲:“咣!咣!”每隔幾秒叫一聲,很像“旺、旺”的狗叫聲。我想,這莫非是虎紋蛙在叫?但找來找去,愣是沒找到它,因為這家伙很警覺,一走近就停止鳴叫。我只知道它一定躲在某處水草叢中,但具體在哪里,真的不知道。
好運在6月中旬的一個周末降臨。那天晚上,我們組織了一次親子夜探日湖公園的活動。關于這次有趣的夜探之旅,我想與其自己來寫,還不如直接引用一個參加活動的小男孩翁禾(當時是小學二年級學生)的作文。以下文字,為小翁同學的題為《夜觀日湖》作文的摘錄,除把原文中的一些拼音改為漢字,及修正了個別象聲詞之外,一仍其舊:
吃完晚飯,我們到日湖公園集合。大山雀伯伯已經(jīng)等在那里。他頭上戴著一個明亮的大頭燈,穿著一套深綠色的迷彩服,背著一個沉重的大攝像包,腳上穿著一雙戶外雨靴,可以讓他到水里拍照。他是寧波著名的博物觀察家,是我媽媽的一位同事。
我興奮地跟著大山雀伯伯來到水池邊,拿著手電朝水面上尋找青蛙的身影,只聽大山雀伯伯大叫:“快看,快看,有一只金線側褶蛙!”那金線側褶蛙趴在荷葉上,兩只烏黑烏黑的眼睛盯著我們,好像一點兒都不怕人。
“咣……咣……”水里怎么有這么奇怪的叫聲?每隔六七秒一聲。我們被吸引過來了。大山雀伯伯興奮地走進沼澤地里,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個聲音。他蹲下身,在草叢里尋找,我在岸上給他送去一道道強光??墒撬麆偱牧艘粡?,青蛙就逃走了?;氐桨渡希笊饺敢豢凑掌?,驚訝地說:“呀!這是沼蛙!寧波沒有發(fā)現(xiàn)過的蛙類!”
是的,以上就是沼蛙的發(fā)現(xiàn)過程,因為其雄蛙鳴叫聲低沉如狗叫,故俗稱“水狗”。我的同事說,她兒子以前不喜歡寫作文,說沒東西寫,沒想到跟我夜探了一次后,竟繪聲繪色一口氣寫了約600字。
沼蛙在國內(nèi)分布較廣,數(shù)量也多,但此前根據(jù)歷史記載及我的多年野外調(diào)查,均認為沼蛙在寧波沒有分布。幾個月后,我跟寧波市林業(yè)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一位人士聯(lián)系,聊到寧波的蛙類時,對方告訴我,專業(yè)調(diào)查隊員此前在奉化境內(nèi)也發(fā)現(xiàn)了沼蛙。
跟虎紋蛙一樣,對日湖公園出現(xiàn)的沼蛙來源,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盡管它們都是寧波確有分布的野生蛙類物種,但怎么會出現(xiàn)在市區(qū)公園里,還是令人好奇。不過,拋開這個問題不談,單就夜探本身而言,這事情還是很有啟發(fā)性的:只要持續(xù)關注,哪怕在市區(qū)公園中都可能驚喜不斷,那么更何況在野外呢?寧波的鄉(xiāng)野之間,到底還有多少寶貝不為人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