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擔使命,就是要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勇于擔當負責,積極主動作為,保持斗爭精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zhàn),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責任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擔當是一個人的職責所在,也是立身之本。特別是對于黨員領導干部而言,擔當就是要“在其位、謀其政”,高標準履職盡責,把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看得比泰山還重。
從現(xiàn)實工作來看,勇于擔當負責是離不開愛崗敬業(yè)的?!按笥碇嗡?,三過家門而不入”,“王猛為相,臨終不忘國事”。在當代,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每個人都愛崗、盡責、專注、鉆研和奉獻。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眼光要長遠,工作要勤奮,勤奮要持續(xù), “積跬步以至千里”。
敬業(yè)擔當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能為”。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每一個領導干部都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而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敬業(yè)擔當就是要擁有大胸襟,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能為”,黨員領導干部就必須具備過硬的本領能力。錘煉本領,就要在研究把握事物規(guī)律的基礎上,深入基層,了解實情,進而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經驗,提升本領,更好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奮斗終生。
敬業(yè)擔當要求黨員領導干部“敢為”。為官避事平生恥。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沖鋒在前、敢于作為,這不僅體現(xiàn)了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素養(yǎng),同時也決定了其在干部職工、人民群眾中的地位和威信。要想做到“敢為”,就必須增強工作責任感,激發(fā)工作熱情,切實發(fā)揚好釘釘子精神,再苦再累不畏懼,再險再難不退縮,全力以赴投身本職工作。同時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以事業(yè)發(fā)展大局為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堅持一張藍圖畫到底,一個聲音喊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爭當攻堅克難“排頭兵”。
敬業(yè)擔當要求黨員領導干部“有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秉h員領導干部要時刻銘記“以民憂為己憂,以民難為己難,以百姓之心為己心”,只有善于為民解憂、勤于為民謀利,才能得到百姓的愛戴和敬重。如何才能“有為”,是對工作能力的一種考驗。要想“有為”,就必須牢固樹立群眾意識和服務意識,將群眾工作落細落小落實,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急所憂,耐心細致、竭盡全力解決好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各種問題?!坝袨椤边€需要有對工作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韌勁,需要有即使碰得頭破血流也要爬起來繼續(xù)摸索前進的闖勁,需要有擔“責”不推、遇“事”不躲的穩(wěn)勁。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習近平總書記這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真切表達了對黨員干部的殷切期望和愛民為民、責任擔當的堅定情懷。大到一個地區(qū)、一個國家的興旺,小到一份工作、一處崗位的堅守,都離不開敬業(yè)擔當的精神。全體黨員干部要堅定地扛起責任擔當的大旗,恪守敬業(yè)精神,用辛勞和付出守望初心,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祁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