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我們似乎總能感受到身邊的怨氣和憤怒,餐廳里顧客訓斥著服務員,公交車、地鐵上老有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其實人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有沒有什么制怒的好辦法呢?
憤怒源于自尊:適度是自衛(wèi),過度是自卑
《論語·公冶長》中有載,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弊尤眨骸百n也,非爾所及也?!币馑际亲迂曉鴮蠋熼L吁短嘆道:“我呀,特別不希望別人把約束意志強加在我的身上;當然了,我也絕不拿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笨鬃勇犃诉@番話,答道:“這件事兒,可不是你想辦就辦得到的啊?!币簿褪钦f連孔子和他的學生也不能逃避發(fā)怒或者被別人的怒氣攻擊。
發(fā)怒是一個人的自尊本能,人都有邊界意識,他的尊嚴也有自己的領地,這里面有自我的自由,有選擇的權利,還有一部分隱私。無論周圍是領導、同事、朋友甚至是愛人親人,一旦觸犯了邊界,人會啟動一種自動防御機制。適度的自尊,是對自我的保護;不過過度自尊表現(xiàn)出的攻擊性憤怒,背后卻是過度的自卑。
要想“制怒”,先要正視憤怒,辨別自己怒氣的源頭究竟是自尊還是自卑:若是自尊,便可換一種坦然大氣的表達方式,捍衛(wèi)自己的領地;若是自卑,應砥礪自我、強大內(nèi)心,臻于平和的境界,這種“符號性憤怒”也將迎刃而解。
別當情緒的“變色龍”:忽而憤怒,忽而懊悔
《論語·顏淵》里曾記載,子日:“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币馑际窍矚g一個人的時候,喜歡得不得了;厭惡起來,就恨得不得了。一個是火一樣的極端,一個是冰一樣的極端,這就是迷惑。我們總在紛紛擾擾、蜚短流長中,被自己下意識爆發(fā)的怨氣所掌控,卻忽視了理智的判斷,缺乏對事物全局的掌控和判斷。一時莽撞的憤怒,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卻是永恒的,留給自己的遺憾和悔意也是永恒的。
如果能夠聽別人把話說完,沉下心來看全局,可能就會少一點發(fā)怒了。
“制怒”真諦:沖動是魔鬼,發(fā)怒是禍水
《論語·顏淵》里曾記載,子曰:“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人一時憤怒,怒發(fā)沖冠,就連自己是誰、親人是誰,都拋到腦后了。人這樣貪圖發(fā)泄情緒時的痛快,全然不計后果,這樣的憤怒是很可怕的,一旦釀成大錯,必將是悔恨終生。
所謂“制怒”,精髓便是這個“制”字。急火攻心之時,不如閉上眼睛,給自己一點冷靜思考的時間,等待自己內(nèi)心真正的答案:這事兒,真的值得我發(fā)火嗎?學會用適度的克制和忍耐代替日后的追悔不及。
智商靠學習,體現(xiàn)能力優(yōu)劣:情商靠歷練,體現(xiàn)素質(zhì)高低。學會管控情緒,心平氣和、不急不躁地好好說話、待人處事,就是最好的歷練?!墩撜Z》中,就暗藏著許多人都未曾領悟的制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