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范林紅
吉林省榆樹市新莊鎮(zhèn)農業(yè)推廣站站長趙顯東,一輩子都在與農民打交道、與土地打交道,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站長”。
由于“老站長”的任職經歷處處與“土地”相關,索性他就賣起了撒可富。他笑著說:“賣撒可富,從某種程度而言就是在為農民和土地做服務!”他的專業(yè)性讓他和大多數經銷商相較而言,無論是在施肥技術上還是在售肥渠道上,都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此次走訪東北,記者第一站就來到了榆樹新莊,與“老站長”暢談起了他的農資故事。
趙顯東說自己第一次接觸撒可富是在1992年,當時市場上的復合肥種類非常少,撒可富算是最早出現的品牌。他回憶說:“至今我還記得特別清楚,撒可富的第一代包裝是黑白色的,上面標著醒目的‘撒可富’三個大字,總體看起來非常簡單干凈?!?/p>
27年過去了,趙顯東對撒可富的第一代包裝記憶猶新。他還說:“最難能可貴的是,撒可富在市場上經歷了這二十幾年的風風雨雨,初心未改,今天的包裝和當年一樣簡單,就只標注有效氮磷鉀的含量,其他模糊、誘惑,性的信息一律沒有。我覺得,這在日趨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下,撒可富還能保持它的初始模樣,是值得豎起大拇指的。”
撒可富包裝簡單,但是效果卻不簡單。趙顯東告訴記者,他經營撒可富二十幾年,做到了用戶零投訴,沒有任何一家用戶反映說撒可富燒苗、質量不好的,農民用著十分放心。他回憶道:“記得當時有一家農戶由于粗心大意,直接把18-18-18含量的撒可富撒到了種子上,當時農民嚇壞了,以為這下完了,結果出苗的時候發(fā)現啥事兒沒有,那位農戶是又驚又喜。可見撒可富的工藝是多么安全,我認為,撒可富的工藝已經成了公司的無形資產。這也是我對撒可富有特殊情懷的重要原因?!闭f完,趙顯東開心地笑了起來。
作為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的“老站長”,對肥料的了解自然比較多,他對撒可富能有如此高的評價是基于撒可富自身的高質量。但是好產品的銷售,離不開用心地推廣。當記者問起趙顯東的推廣秘訣時,他回答記者三個字:“用真心。”
用真心給百姓做服務、做推廣,所以才能收獲“鐵桿粉絲”。
趙顯東自豪地說:“我現在好多用戶都是我的‘鐵桿粉絲’,一到用肥季節(jié)他們就會來找我,告訴我他們家都種了什么,然后讓我給‘開方子’”。
原來,與農民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趙顯東,已經成了農民眼里的“莊稼醫(yī)生”。趙顯東說,有一次一位農民來找他,告訴他自己家里種了8晌(1晌=1公頃)地,其中一部分種了幾畝稻花香,另一部分種了幾畝超級稻,還有一部分種了黏水稻,趙顯東怕這位農戶搞不清楚該如何施肥,就給他開了三份單子。趙顯東說:“我得給他寫清楚底肥怎么施,追肥怎么追,施肥量是幾袋,不然他們搞不清楚,一年就白忙活了。撒可富這么好的肥料,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它丟了名聲,同時這也是幫助農民科學施肥、精準施肥不是。”說完,“老站長”再次開心地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