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學研究》是由吐魯番學研究院創(chuàng)辦的學術期刊,每年兩期。作為國內(nèi)首家專門從事吐魯番學研究的公開刊物,本刊旨在弘揚吐魯番悠久的歷史文化,促進吐魯番文物保護事業(yè)的管理與研究,加強國際間以及各學科在吐魯番學研究領域的廣泛交流與合作。本刊發(fā)表吐魯番最新的文物保護管理措施、考古發(fā)掘報告、國內(nèi)外從事吐魯番學研究、西域及中亞歷史、文化、語言、經(jīng)濟、宗教、文物保護等研究的最新成果。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稿件處理時間為3-6個月,在此期間請勿另投他刊,如發(fā)生重刊事故將追究作者責任。
《吐魯番學研究》歡迎各方面的自由投稿,請寄至以下地址:
郵編:838000地址:新疆吐魯番市木納爾路1268號吐魯番學研究院
聯(lián)系人:陳愛峰 武海龍 電話:0995-7619660 E-mail:tlfxyj@163.com
《吐魯番學研究》注釋體例
一、專著類。著者:書名,出版社地點:出版社,出版時間,頁碼。頁碼使用“第×頁”或“第×~×頁”方式。
例: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54~55頁。
二、期刊類。著者:論文名稱,期刊名稱,期號,頁碼。若引用期刊論文,不加期刊頁碼;若引用期刊論文中具體某信息,需注明頁碼。
例: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2006年阿斯塔那古墓Ⅱ區(qū)607號墓清理簡報》,《吐魯番學研究》2010年第2期,第3~6頁。
三、日文文獻。使用假名及繁體字。
例:[日]荒川正晴:《隨葬物別出土文書一覽表》,《トゥルファン出土文書ひよび關連伴出資料の調(diào)查》,大阪:大阪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平成15年,第107~190頁。
四、西文文獻。字體為新羅馬字體,書名為斜體。頁碼中間使用短橫線。
例:P.Pelliot,Kao-tch’ang,Qo?o,Houo-Tcheou etQarā-Khodja,Journal Asiatique Xe Serie,t.XIX,1912,pp.581-583.
五、表示國外作者的國籍用方括號,表示中國作者朝代用圓括號。
例:[日]森安孝夫:《ウィグトル仏教史史料としての棒杭文書》,東京:大東出版社,1980年,第334~338頁。
(清)王先謙:《三家詩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第66頁。
六、書中出現(xiàn)引用古文卷數(shù)的標注方法。書中出現(xiàn)卷數(shù),統(tǒng)一用漢字,如卷一〇,卷一一,卷二〇,卷一三〇等。
例:(梁)蕭統(tǒng)編,(唐)李善注:《文選》卷三七《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七、《吐魯番出土文書》的著錄方法:
《吐魯番出土文書》分錄文本與圖錄本兩種,錄文本共十冊,圖錄本共肆卷。著錄時需在書名后圓括號內(nèi)作區(qū)分,且區(qū)分“第一冊”與“第壹卷”。
例: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第一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20頁。
中國文物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武漢大學歷史系編,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圖錄本)第肆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12月,第54~64頁。
《唐貞觀某年男世達戶籍》(編號69TKM39∶9/2a,9/3a),《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第六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第103~104頁;圖錄本第叁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第5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