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留洋
(開封博物館,河南 開封 475000)
宋代在我國歷史上處于一個特殊的時期:即處于我國封建社會承上啟下的變革時期。雖然北宋建國后有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與宋朝對峙,積貧積弱成為宋政權的明顯特征,但宋代的經濟卻始終處于上升的趨勢,商品經濟也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在商業(yè)方面,一是政府放松了對商業(yè)的控制。商業(yè)的發(fā)展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種變化帶來的是市場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商品經濟的發(fā)展遵循著經濟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服務性的商業(yè)機構如柜坊、氐店發(fā)展起來,還出現了便于流通的紙幣“交子”。
無論是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抑或南宋耐得翁的《都城紀勝》,豐富的歷史文獻都為后人研究宋代的社會、商業(yè)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材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宋代繪畫藝術在隋唐五代的基礎上繼續(xù)得到發(fā)展并大放異彩,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成體系,數量眾多的宋代傳世繪畫作品為我們直觀窺視宋代社會面貌提供了重要渠道;北宋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便是宋代傳世繪畫名作中的精品,是學術界研究宋代社會史的珍貴范本。
北宋是我國長達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歷史長河中商品經濟、文化高度繁榮與發(fā)達的時代,張擇端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則為我們研究北宋商業(yè)發(fā)展形態(tài)、規(guī)模及北宋社會生活面貌提供了絕佳的范本,使我們復原近千年前的東京城成為可能。
(一)《清明上河圖》概況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舉世聞名的繪畫杰作,歷代書畫收藏鑒賞名家都予以高度評價,徽宗朝的國戚向氏家族的《向氏評論圖畫記》將其列入“神品”,視之為稀世珍寶。所謂“清明上河”,意即清明節(jié)期間到河上去觀春景。在北宋,清明節(jié)不僅是人們祭掃已故親人的節(jié)日,也是標志著萬物復蘇、氣清景明的重要節(jié)氣。清明前后,汴河開始通航,第一批漕糧運抵京城,漕運等各種商貿活動日趨繁忙?!稏|京夢華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它同《清明上河圖》中的描繪相互印證,正是對北宋末年開封城清明節(jié)繁盛景象的生動再現。
(二)《清明上河圖》作者簡介
張擇端(生卒年不詳),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 人,是生活在北宋末年的宮廷畫家。他出生于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家庭,少年時喜好讀書,年長時到汴京備考,試圖通過科舉走上仕途,因諸多原因未能如愿,后改習繪畫。最后,他考入了翰林圖畫院,其藝術生涯的主要階段在徽宗朝。
張擇端在畫《清明上河圖》前后,還完成了姊妹卷《西湖爭標圖》,表現了禁軍在三月間于金明池賽龍舟的壯觀情景,原圖已佚。據考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宮廷畫家的《龍舟奪標圖》是張擇端《西湖爭標圖》的摹本。
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規(guī)模宏大、視角寬廣,全景式展現了北宋東京開封城內繁華的社會景象。從《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對象上來進行分類,可大致分為人物、動物、物品等三類;通過對人物及物品的解讀分析,能夠全面掌握北宋開封城內的行業(yè)分工、市民生活面貌,對畫中動物的分析,可以直觀地了解開封城普通百姓的飲食、出行狀況。本章以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中繪制的人物、動物及物品進行分類,以此為視角揭示《清明上河圖》中的商業(yè)元素及具體表現。
(一)《清明上河圖》中的人物
北宋時期,坊市制度瓦解,工商業(yè)得到了巨大發(fā)展,催生了以手工業(yè)者為代表的新興市民階層。據統(tǒng)計,《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人物有817人之多,生動展現了士、農、工、商、道、釋、巫、醫(yī)、學、兵、丐等社會各個階層的不同生活。
北宋的商業(yè)活動已經形成了定點化、行業(yè)化和規(guī)?;玑t(yī)藥、器皿、茶肆、酒店、票行、典當、賭局、占卜、車行、運輸等行業(yè),這給風俗畫家們打開了一扇扇活生生的社會窗口;街肆中的文武官員、胥吏、士子、兵卒、牙人、商賈、販夫、僧道、醫(yī)家、船工、卜巫、藝人、工匠、車夫、力夫、村夫、丐童……各色人等向藝術家們展露出城市的各種表情,其中以力夫的工種最豐富、販夫的類型最繁雜,這些都構成了藝術家們創(chuàng)作的社會素材。
(二)《清明上河圖》中的動物
在北宋,驢是較為普遍的運輸及騎乘工具,《清明上河圖》中描繪的有運送酒桶的驢車、拉貨的驢車以及供人騎乘的驢等。
馬在中國古代不僅是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同時也是國家重要的軍事戰(zhàn)略資源。北宋軍隊以步兵為主,在同遼、西夏等以騎兵為主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戰(zhàn)爭中長期處于劣勢,這同北宋馬政頹弊、軍缺戰(zhàn)騎有很大關系。北宋中后期,政府推行“保馬法”、“戶馬法”,牧馬于民,以民戶養(yǎng)馬來補充官馬之不足?!肚迕魃虾訄D》中民用馬匹的數量較多,直觀地反映了這一點。
在宋朝,耕牛受到政府高度重視,護牛措施十分嚴格。宋朝法律明文規(guī)定,嚴禁屠宰耕牛。北宋初年《宋刑統(tǒng)》規(guī)定,“諸故殺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殺牛者徒一年”?!肚迕魃虾訄D》中的牛主要作為耕作與交通工具。同時,養(yǎng)豬吃豬肉已經十分普遍。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在介紹京城東京城內朱雀門外街巷情況時稱:“南去即南薰門……唯民間所宰豬,須從此入京,每日至晚,每群萬數,止十數人驅逐,無有亂行者。”可見當時開封每天豬肉消耗量之大。
在《清明上河圖》中城門處可見到穿城而過的駱駝。北宋時期,除了有域外的駱駝之外,北方地區(qū)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飼養(yǎng)有相當數量的駱駝,并被廣泛用于交通運輸、騎乘等方面,甚至還用于為皇帝駕車。開封是當時官方駱駝養(yǎng)殖、役使的中心與集散地,設置有專門飼養(yǎng)駱駝的機構——駝坊?!肚迕魃虾訄D》中穿城門而過的駝隊正是北宋開封城商業(yè)貿易繁盛的真實寫照。
(三)《清明上河圖》中的物品
1.生活用品類。椅、凳等家具在宋代才開始流行并普及,《清明上河圖》中畫有長凳、交椅、靠背椅等。臨河鐵鋪小攤上售賣刀、鉗等各式鐵制工具。瓷器在酒肆、茶樓中被廣泛使用。圖中最具有時代特色的瓷器是酒肆里用于溫酒的注子和注碗,使用時將注子放在盛滿熱水的注碗里,以保持壺中酒的溫度。這種酒具在多處北宋墓葬中均有出土,在許多宋畫里也有表現。煤炭在北宋得到大量開采及應用,政府設有專門管理煤炭的機構——石炭務與石炭場。據《宋會要稿》記載,僅京都開封黃河南北就有石炭場數十處之多。開封城內居民普遍使用煤炭,“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眻D中茶館中的爐子即為使用煤炭作為燃料。
2.商業(yè)用途類。在虹橋四角,立有4根木桿,每根木桿頂上都有一個鳥型之物,喚作“五兩”,即由五兩重的雞毛所制,它是一種巧妙的測風儀,通過鳥頭的方向即可判斷風向。在醫(yī)鋪“趙太丞家”柜臺上平放的一把標準的15檔算盤,澄清了珠算的起源問題,將算盤出現并普及的時間提前到了北宋。在清明上河圖畫卷展現的汴河岸邊出現了雇主向雇工發(fā)放簽籌的場面。簽籌的出現,折射出北宋的生產關系。發(fā)簽籌者應該是監(jiān)工或雇主,在生產關系上,證實了北宋出現了雇工現象和計件工資制,這種用簽籌計件付酬的管理方式一直保留到民國年間的上海、天津碼頭。專家以宋代出現雇工為據,將中國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現象提前到了北宋。
3.船舶類。畫中描繪的各類船只生動再現了北宋東京城繁盛與便利的水運交通。全卷以拱橋和大船作為視覺中心,云集了28艘各種類型的船只,其中有11艘漕船、8艘客船、3艘貨船和1艘漁船等。宋代已經具備了高超的造船技術,如大船上“人字桅”,又稱“可眠式桅桿”,采用的是轉軸技術,使之可以臥倒,以便于通過橋梁。
宋代商業(yè)的發(fā)展大大超過了以往歷代的水平,如果說唐代是中國古代商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則兩宋商業(yè)的發(fā)展又超過了唐代,進入比較成熟和高度繁榮的階段;北宋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為世人全面、直觀地展現了宋代高度繁榮的商業(yè)景象,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解讀,能夠幫助我們深入研究北宋商業(yè)發(fā)展的詳細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