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麗
包頭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包頭市警察協(xié)會會員,石拐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作協(xié)主席,包頭鋼鐵城詩社會員。散文、詩歌不斷在各種報刊及網(wǎng)絡平臺發(fā)表,多篇作品獲各種獎項?,F(xiàn)供職石拐區(qū)公安局。
鄉(xiāng)音
1
高粱熟了
大雁灘發(fā)酵了
釀成薩白王了
大葫蘆頭的二人臺醉了——
2
來到土默川
走進大戲臺
趕上百村千場
品嘗九峰純糧
38度不夠
52度的山曲兒
才撓得心癢
廟會 收割 曬谷
民勤 土情 鄉(xiāng)音
葵花是太陽的臉龐
月亮 掛在一望無際的青紗帳
3
我的語句還青澀
詞匯的云雨還在醞釀
只好把心貼著地
抓一把泥
大棚里一排排香瓜藤蔓匍匐
那才是農(nóng)民的詩行
板閨女 二后生
他大(爸) ? 他埋(媽)
他連襟……
親親的方言滲入土里
扎根 瘋長
長成五谷豐登
長出人杰地靈——
4
西口的路漫長
擋不住求生的欲望
一曲凄美的故事
流傳五哥放羊
三妹子的情義
好似黃河水長
三妹子的淚水
百年流淌……
當黃河的顏色
染得良田萬畝 瓜果飄香
五哥再不用給財主放羊
勤勞的土默川人
有情人都能比翼成雙
星火
陰山腳下
一支北朝民歌
蒼茫了我的視野
天無邊 黃河無岸
肥美米糧川
生息蒙漢兩家人
6000年前新石器的火種
燎原至今
駝隊承載民族交融
走過晉商茶道
馬背顛簸的曲線
勾勒一脈綠色大青山
因十萬敕勒人命名的這片土地
游牧奔放 農(nóng)耕繁榮
羊肉 羊絨 羊皮襖
豆谷 稻黍 果李杏
三千里敕勒川風云變幻
寬闊的土默川也曾烽火狼煙
住下來吧——
賀成全村泉水叮咚
明沙淖也有荷花輕盈
河子村一個院落人來人往
住著英雄母親王老太太的英靈
我采摘沙圖溝的歡騰
采摘350畝棚地的技能
編成生動的攝影造型
留在了美麗的白青堯新村
你的村莊
他的村莊
風吹草低有我的牛羊……
民俗館隨想
我站在時光的妝臺前
凝視曾經(jīng)的輝煌
是小小的鋤頭
將貧窮的雜草斬斷
是笨拙的犁耙
鋪平了未來的坎坷
搖一臺耬
播撒生命的種子
持一把鐮
收獲繁衍的力量
風谷機上皮殼飛揚
沉淀的
是飽滿飽滿的希望
希望 失望
用一排模型作坊
記憶原味原漿
回首屬于那個時代的簡單健康
嘆息科技造福
也會瘋狂
作為匹夫有責的鞭子
我想
抽打無良——那時候
粉坊的粉條不加顏料
點豆腐不用工業(yè)石膏
皮匠的手藝經(jīng)得起考驗
棉麻粗布沒有黑心棉襖
后來 后來
家禽喂了避孕藥
蔬菜要用甲醛洗澡……
失望 希望
那把生銹的銅壺
能把自來水的污染
蒸發(f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