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語
一項新研究表明,判斷一個中年男性心臟是否健康,看看他能做多少個俯臥撐就知道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40多歲的男人無法連續(xù)完成40個俯臥撐,那么,也許是時候做點什么了。
做俯臥撐,是身體健康的標志?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圍內都是致殘、致死的重要原因,評估心血管疾病遠期風險對于預防疾病有重要意義。通常來說,一些準確客觀的心肺健康評估方法,如運動耐力測試,費用昂貴、耗時,并需要專業(yè)的設施和受過培訓的管理人員。臨床上診斷冠心病的一種最常見的方法叫“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患者在跑步機上根據(jù)不同的速度和斜度奔跑,最后測試心肺功能。
而根據(jù)近日發(fā)表在《JAMA Network Open》(《美國醫(yī)學會雜志》子刊)的一個新研究可能“提供了一種更簡單、無成本的方法,可以有效評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毖芯拷Y果顯示,一次能連續(xù)做40個以上俯臥撐的男性,比那些做不到10個的男性,心臟病發(fā)作,以及患腦卒中和心臟病的風險要低96%!
波士頓哈佛大學T.H.Chan公共衛(wèi)生學院環(huán)境衛(wèi)生教授Stefanos Kales博士說:“這基本上是一種劑量反應。俯臥撐做得越多,患心臟病的可能性就越小。” Kales指出:做俯臥撐的能力可能是他“身體健康的標志”。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研究?
那么你會說了,有些人是世界級的馬拉松運動員,但不一定能做很多俯臥撐;而有些人是健美運動員,可以做很多俯臥撐,但在跑步方面卻不行,這能說明什么?Kales博士解釋說,在這項研究和其他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俯臥撐能力和有氧耐力之間存在相關。
在這項研究中,Kales的團隊從2000年開始,對1100多名活躍的男性消防員的心臟健康狀況進行了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研究開始時,受試者的平均年齡約為40歲,平均體重指數(shù)(BMI,根據(jù)身高和體重來衡量體脂的指標)為28.7,屬于超重。
在研究開始時,研究人員測量了受試者的俯臥撐能力,還進行了跑步機測試,以檢查他們的有氧耐力。之后,每人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并填寫健康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在10年的隨訪中,有37名男性出現(xiàn)了心臟健康問題。研究人員將這些受試者分成五組,每組受試者能多做10個俯臥撐。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即使在調整了年齡和BMI后,受試者能做的俯臥撐次數(shù)仍可以預測他們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者說,與標準跑步機測試的有氧耐力相比,俯臥撐能力與心臟健康的關系更為密切。
Tips :有氧耐力,也叫有氧能力。是指長時間進行有氧供能的工作能力。負荷強度為人體最大負荷強度的75%~85%,心率一般在140次~170次/分。時間最少5分鐘,一般在15分鐘以上。決定機體有氧耐力的生理因素主要是運動中氧氣的供應因素和作為能量物質的糖原含量。
可能并不適用于每個人
不過,即便如此,醫(yī)生們仍會繼續(xù)依賴“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來評估心臟健康情況。而且,這項研究僅覆蓋了成年男性,因此結果可能不適用于女性或其他年齡段的男性。
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梅奧診所心血管醫(yī)學教授Gerald Fletcher博士則認為,俯臥撐測試可能無法準確預測每個人的心臟問題。他認為,可能很多人因為肌肉骨骼損傷無法做俯臥撐。而按照美國紐約灣岸諾斯韋爾健康中心桑德拉·阿特拉斯·巴斯心臟醫(yī)院的心血管健康和血脂學主任Guy Mintz博士的說法:俯臥撐可能更適合評估“需要提高體能的職業(yè)——如警官、消防員或環(huán)衛(wèi)工人等男性”的身體健康和心血管健康。
Fletcher建議那些想保護心臟健康的人應該在一周的大部分時間里嘗試進行25分鐘~3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在跑步機上步行、騎運動單車、或者在橢圓機上鍛煉等。
Mintz則向他的患者推薦“四步原則”,也就是:“堅持每周做4次40分鐘的有氧運動,能給你帶來四大好處——改善血壓、膽固醇、體重和血糖,從而改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