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201期—206期)
(條目順序:篇目、作者、期數、頁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 何成學 1.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主要標志考察 顏廷平 1.10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視角探析 梁小玲 1.14
歷史、理論與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三重邏輯 鄧獻輝,胡 玲 2.4
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學習習近平關于領導干部學哲學用哲學的重要論述 韋日平 3.4
習近平新時代黨領導對外援助工作的新局面、新特點與重要意義 穆阿妮 3.9
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內在邏輯 彭 升,菅淑敏 3.16
習近平新時代人學重要論述探析 孫福勝 3.20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邏輯體系——基于國家治理現代化視角 曾林 4.4
習近平新時代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的鮮明特色 張 俊 4.10
習近平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倫理重要論述探析 吳燦新 5.4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辯證要求 李廣義 5.9
習近平對鄧小平的科學全面評價及其啟示 韋日平 6.4
論習近平新時代觀的內涵要素與實踐要求 茍立偉,張榮臣 6.9
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的創(chuàng)新意蘊 裴廣一 6.14
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內涵及在廣西的實踐探析 陳會方,鐘 凱 6.21
馬克思主義研究
毛澤東哲學思想與當代中國改革開放 鄭 潔,肖 鵬 1.19
習近平新時代青年觀探析——基于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視角 陳玉斌,劉友田 1.24
論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哲學審視 劉光斌,羅 婷 1.29
習近平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的科學內涵及實現路徑研究 田楊群 4.26
馬克思主義文本與現實的批判、分歧和對話——兼評譚培文《馬克思主義文本與現實的對話》 李云峰 4.30
馬克思的資本風險嬗變與化解的理論 王林林,雙傳學 6.86
美好生活的要義:人的生態(tài)生活方式及其轉型 方 芳,王成華 6.92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中國化的歷史演進 劉 鋒 6.98
政治學研究
社會主義改革:體制量變過程中的部分質變 李 亮 1.34
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在廣西60年成功實踐的多維價值審視 陸 鵬 1.34
“四個偉大”的民生意蘊 劉東鋒,李 婕 2.38
我國政治經濟價值觀的理論邏輯、面臨挑戰(zhàn)與培育機制探析 陸 昱 2.43
綠色發(fā)展觀對科學發(fā)展觀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潘建瑞 2.50
“摸著石頭過河”的內涵、實踐及其新時代意義 李紅松 3.82
從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 胡榮濤 3.88
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認同機制的途徑和策略 劉紹衛(wèi) 4.35
焦點事件衍生型法規(guī)議程設置研究——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決策視角 韓承鵬 4.40
革命時期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政治紀律的形成 劉啟春,岳 壇 5.61
習近平關于五四精神的重要論述研究 侯 震,張洪瑋 5.66
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階段特征與價值訴求 袁初明 5.72
試論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的內涵要求及特色意義 何成學 6.56
中美關系40年:歷程、特點及經驗啟示 王巧榮 6.64
國家治理邏輯的探尋:基于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視角 陸 昱 6.71
公共管理學研究
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的地方政府職能優(yōu)化研究——以岑溪市“嶺南百果園”項目為例 譚英俊,廖子鋒 1.85
欠發(fā)達地區(qū)城中村原住民城市化的主觀認知研究 劉亞娟 1.93
流域治理機制改革中河長制的探索實踐——以浙江省長興縣為例 俞慧斐 1.100
我國環(huán)保督察制度優(yōu)化路徑研究——“環(huán)境問責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系列論文之二 盧智增,黃月華 2.90
共建共治共享視域中新型市縣關系構建機制探析 朱進芳 2.97
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監(jiān)管問題研究——以山東濰坊“劇毒生姜”事件為例 肖湘雄,王 希 2.103
基于大數據的社會風險防控創(chuàng)新及建構策略 陳玲玲 2.108
環(huán)境治理的PPP模式:理論基礎、現實困境與規(guī)范路徑 張碧波 3.95
基于主體功能區(qū)的地方政府績效評價運行機制研究 劉 蓓,陳 妹 3.103
公共治理視域下脫貧攻堅注重扶志的模式構建與路徑選擇——基于若干個典型縣的實證分析 譚英俊,李一格 4.84
整體性治理視角下粵桂瓊海洋經濟圈地方政府間的合作研究 韓建華 4.93
我國環(huán)境問責制創(chuàng)新研究——“環(huán)境問責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系列論文之三 盧智增,江戀雨 5.88
政府規(guī)模增長的危機視角研究 王 剛,唐永文 5.99
經濟學研究
廣西參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研究 張家壽 1.45
踐行習近平關于鄉(xiāng)村振興重要論述的要求論略 龔 晨,邢支剛 1.51
基于政府管理視角的河池市生態(tài)旅游發(fā)展對策研究 韋榮鋒 1.56
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制度供求及其經濟社會影響 吳九興 2.55
廣西制造業(yè)產業(yè)鏈招商研究 李世澤,尚毛毛 2.62
西北地區(qū)水資源供需及水污染變動趨勢——基于水資源資產價值與水污染核算的視角 劉 明,趙雅文 2.68
中部地區(qū)城市對勞動力的吸引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 韓東林,康銅杰 3.47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縣域經濟的發(fā)展歷程、主要成就與基本經驗 周久賀 3.55
廣西社會養(yǎng)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投入現狀與保障策略 韋宇紅 4.46
我國人口政策調整的邏輯辨析:歷史、現狀和未來 曹 鯤,母博雅 4.53
貧困戶“脫貧摘帽”后可持續(xù)生計研究——以廣西隆安縣震東集中安置區(qū)為例 王造蘭 5.78
我國養(yǎng)老保險制度“碎片化”問題研究 姚賤茍,施 潔 5.84
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 提升廣西服務“一帶一路”能力研究 張家壽 6.104
我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難點與對策 姚 瑋,李文杰 6.112
黨的建設研究
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習近平的從嚴治黨觀 胡艷梅 1.61
論黨內監(jiān)督工作原則 陳 振 1.66
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生態(tài)系統(tǒng)制度資源的汲取 車 轔,曹甜甜 2.78
改革開放40年中國共產黨思想建黨的歷史嬗變 劉華景 2.85
習近平的領導干部學習觀 李建良 4.61
組織認同視角下農村非公組織黨建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思路創(chuàng)新研究 何文蘭 4.67
黨內政治道德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 紀中強,王 冰 6.76
國有企業(yè)黨建工作路徑探析 張忠友 6.82
哲學研究
習近平意識形態(tài)工作重要論述的思維特征 孫 洲 1.73
新發(fā)展理念視域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黃家茂,楊 露 1.79
略論《詩經》中的政治倫理思想及啟示 吳燦新 2.12
從嚴治黨與共產黨人“自我”的鑄造 鄭 偉 2.19
心理建設視角下共產黨人思想建設的具身范式 陳相光 2.26
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源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的啟示 肖霜 2.34
論仁政對《孟子》君道觀的統(tǒng)攝 孫燕青,張文淵 4.74
儒家“親親相隱”的困境之思 孫旭鵬,趙文丹 4.79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天下觀”及其使命 呂 勇 5.44
習近平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重要論述的方法論特色 趙春麗,姚欣然 5.49
比較中的公平正義概念辨析 黃有璋 5.56
法學研究
論在黨的領導下深入推進依法治國 黃佳宇 1.105
正當防衛(wèi)在輕微違法案件中的適用研究 趙 威,王 譯 1.110
新時代實現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內在機理與實踐要求 陳發(fā)桂 3.62
機動車無違法記錄年檢的正當性及其法治化思考 黎 慈 3.69
新產業(yè)革命發(fā)展對中國民法典編纂的影響與挑戰(zhàn) 賈 翱 3.76
習近平同志在寧德的法治實踐及影響探析 林 瑛 4.98
公正審判視域下我國刑事缺席審判制度——適用邊界之探討 趙晏民,王 譯 4.104
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地產權流轉的法律機制研究 丁德昌,丁祉冰 5.105
人工智能的倫理調適與法律規(guī)制 可 曉 5.112
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的行政規(guī)劃:爭鳴中走向法治化 孟臥杰 6.118
中國大陸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研究 陳 濤 6.124
歷史文化研究
廣西解放初期改造游民的措施及經驗啟示 廖勝平 4.109
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鑄魂育人功能研究 羅心欲,張由菊 4.114
海外華文新媒體的互動場景構建與共同想象延伸 彭偉步 3.28
鄧小平與百色起義歷史記憶的建構 陳 崢 3.34
毛澤東早期和蘇區(qū)時期輿論宣傳工作的實踐及啟示 邱 明,丁仁祥 3.39
決策與咨詢研究
產業(yè)發(fā)展視域下廣西推進“東融”戰(zhàn)略探析 肖立新 2.112
基于銀行業(yè)視角的廣西融資環(huán)境問題研究 李建平 2.117
廣西企業(yè)參與新三板市場發(fā)展問題研究 馮彥濤 2.121
以習近平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論述引領廣西公共藝術建設 陳 巍 2.125
解放思想 擔當實干 推動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自治區(qū)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學員學習鹿心社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發(fā)言摘登本刊編輯部 3.109
后申遺時代左江花山巖畫的保護與開發(fā) 農日東 3.115
欽州市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探究 余金梅 3.119
廣西民族傳統(tǒng)文化社會治理功能發(fā)揮探析 曹 迎 3.125
廣西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對策研究 陳 華 4.119
南寧市發(fā)展數字經濟研究 王水蓮,劉 嫻,龐嘉宜 4.123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新中國70年生態(tài)治理的成就和經驗 李蓉菲,胡連生 4.15
新中國70年監(jiān)察體制變革的歷史回顧與基本經驗 任曉偉 4.21
新中國70年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研究 霍達麗,于新恒 6.26
新中國70年反貧困的政策演變、成效和主要經驗 羅繼紅 6.32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研究
深刻認識把握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尹紅英 5.14
《共產黨宣言》視域下的中國共產黨初心與使命 唐景成 5.20
中國共產黨堅守初心和使命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啟示 廖勝平 5.24
公共性:領導干部保持初心的價值溯源 譚英俊 5.29
不忘初心使命 扎實推進鄉(xiāng)村振興 羅繼紅 5.35
歷史學和政治哲學范式下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張 弓 5.40
論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前進的根本動力 張 輝 6.37
從初心使命維度解析新中國成功之道 齊自琨 6.44
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若干思考 周有健 6.50
其 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1.封二
“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1.封三
本刊郵箱變更啟事 本刊編輯部 1.封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2.封二
“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2.封三
《桂海論叢》投稿郵箱變更的啟事 本刊編輯部 2.封底
作者簡介 本刊編輯部 3.封二
“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3.封三
《桂海論叢》投稿郵箱變更的啟事 本刊編輯部 3.封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4.封二
本刊郵箱變更啟事 本刊編輯部 4.封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5.封二
“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5.封三
《桂海論叢》投稿郵箱變更的啟事 本刊編輯部 5.封底
《桂海論叢》2019年總目錄 本刊編輯部 6.132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6.封二
“一帶一路”建設研究征稿啟事 本刊編輯部 6.封三
《桂海論叢》投稿郵箱變更的啟事 本刊編輯部 6.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