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立新
頭戴一頂草帽,晴天遮陽,雨天擋雨,肩上挑著一副擔子,不時發(fā)出“吱呀吱呀”悅耳的聲音。前頭挑著一只藤蔓編織的籮,籮上面放著一個長方形的木盒子,上面蓋著一塊透明的玻璃。透過玻璃可以看到里面放著縫補衣服的針、線,扎頭發(fā)的夾子、皮筋,鈕扣、梳頭的木梳子等小百貨,還有小孩子玩的手槍、電動汽車、飛機等玩具。后頭也挑著一只藤蔓編織的籮,籮面上也放著一個長方形的木盒子,上面依舊蓋著一塊玻璃,玻璃下面是一塊金黃金黃的米糖,米糖上還撒上了星星點點的黑芝麻,移開玻璃,飄逸出一股股誘人的香味兒,叫人垂涎三尺。
這便是我兒時記憶中的換荒人。
孩提時代,吃米糖對我們來說,的確是一種奢望。
換荒人終年挑著一副擔子,風里來,雨里去,在村頭巷尾游蕩著,右手拿著一把鐵鏟子,左手拿著一個小鐵錘,一邊游蕩,一邊用小鐵錘敲打鐵鏟子,發(fā)出“叮當叮當”的聲音。走累了,換荒人就在村中央找一個開闊地,扁擔一橫,一屁股坐在上面,摘下頭上的草帽,一邊朝四周張望著,看看有沒有人來,一邊向著巷子亮開嗓門吆喝:“換米糖喲,好吃的米糖,快來呀!”那吆喝聲在村子上空久久地回蕩著,飄進每家每戶,令孩子們怦然心動!
孩子們聽到換糖聲,口水都流了出來,一個勁地扯著爸媽的衣角,滿眼盡是渴望,央求說:“我要吃糖,吃好甜好甜的米糖!”父母沒辦法,只好在屋子里尋找破銅爛鐵、雞毛、豬毛、塑料等去換米糖。
換荒人接過破銅爛鐵、雞毛、豬毛、塑料等拿在手上掂量掂量它的重量,然后就隨手塞進木盒子下面的籮里,接著彎下腰,用鐵鏟子在米糖上一劃,米糖表面隨即出現(xiàn)了一條線,換荒人指著米糖對孩子說,就換這一塊。孩子點點頭,表示同意。換荒人將鏟子靠近米糖,用小鐵錘輕輕一敲,米糖就被敲下了一小塊。就在敲下米糖的一瞬間,孩子早已伸過去了手,將米糖放進了嘴里,津津有味地嚼起來……
米糖雖好吃,但對我們男孩子來說,其實最具誘惑力的還當屬那些玩具了。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換荒人拿出電動小汽車,先在手上擺弄,然后在地上演示,孩子們一個個瞪大眼睛,圍成一圈,那場面比看猴戲還要熱鬧。現(xiàn)在我還記得,最讓我們感到好奇的是電動小飛機。當時,我們百思不得其解:塑料做的飛機怎么和真飛機一樣能飛上天呢?換荒人舉著飛機對我們說:“這個要賣2塊5毛錢,如果家里有銅塊也行,要3斤?!?那時2塊5毛錢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相當于父母在生產(chǎn)隊掙3天的工分啊,父母哪舍得給孩子買這玩意兒。
換荒人除了給我們表演電動汽車和飛機,還給我們講一些好聽的故事,講得最多的是《兩個小八路》。那時我們覺得換荒人特別的親切,只要一聽到他的吆喝聲,我們就馬上跑過來,圍住他,問他有沒有好玩的玩具,請他表演表演。問畢,還請他給我們講好聽的故事。
孩子們拿東西換糖吃或換玩具玩,父母則拿破銅爛鐵之類的東西換針、線、夾子、皮筋等。中飯時分,父母也會請換荒人進屋里吃一頓便飯。換荒人也挺有人情味,臨走,會用鐵鏟子和小鐵錘敲幾塊米糖或送幾個泡泡給孩子,權(quán)當回報吧。
大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換荒人就漸漸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但他那親切而又熟悉的吆喝聲還時常在我的耳畔回蕩,那個頭戴一頂草帽,肩上挑著一副擔子的換荒人仿佛就在我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