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有個老太太叫姜淑梅,1937年生于山東省巨野縣,今年已經(jīng)82歲了。
1960年,姜淑梅跑盲流時落腳黑龍江省安達市,做了二十多年臨時工。早年讀過幾天書,據(jù)姜淑梅的女兒作家張愛玲(艾苓)介紹,二舅辦小學(xué)的時候,娘五六歲,姥姥跟二舅說:“讓她到學(xué)校玩吧,別掉坑里就行。”學(xué)校就她一個女孩子,她只能自己玩。雖說不會寫,國語課本的前幾課,她現(xiàn)在還能背下來。因為戰(zhàn)亂,上學(xué)的路剛剛開始就斷了。
上小學(xué)的時候,姜淑梅做飯張愛玲燒火,她說:“人家都說你作文寫得好,俺聽聽中不?”張愛玲樂意給她念作文,等著夸獎。聽完作文,姜淑梅停下來看張愛玲:“老師夸你寫得好了?”張愛玲點頭說是。誰知姜淑梅認為,張愛玲的作文不咋的,因為看起來沒勁兒。姜淑梅沒有學(xué)過什么文藝理論,但是她卻有一套自己的判斷方法,那就是判斷文章有沒有勁兒。小學(xué)生的文章,都是依葫蘆畫瓢,能有什么勁兒呢?等到張愛玲上中學(xué)時,再給姜淑梅讀自己寫的作文,姜淑梅就會說,現(xiàn)在有點帶勁兒呢。其實,張愛玲是一個比較有天賦的作家,1996年曾在魯迅文學(xué)院作家班讀書。當(dāng)時,姜淑梅來看女兒,征得學(xué)校的同意,姜淑梅也坐在教室里聽了幾堂課。
老太太確實不賴,將大作家講的寫作技巧消化了不少。姜淑梅一下筆就沒廢話,直接講那些有意思的故事,講故事里的細節(jié)。張愛玲問姜淑梅為啥這樣寫,她說:“那年去北京,你那些朋友和同學(xué)說的話俺都記住了。他們說,人家都知道的事,你廢話少說,要講就講人家不知道的事?!苯缑返奈淖执_實很干凈,沒有什么廢話,但是看過這些文字后都印象深刻,正如有人評價說,她的作品沒有華麗的辭藻,但每一篇都精彩傳神,每個字都“釘”在紙上,每個字都“戳”在心里。姜淑梅的優(yōu)勢是人生閱歷豐富,幾十年的坎坷人生,根本不需要深入生活,素材完全可隨手拈來。這輩子,姜淑梅種過地、逃過荒、避過兵禍……唯一沒“嘗試”過的,就是讀書。
讀不成書,但姜淑梅喜歡聽“書”。那時候,沒有電視,晚飯過后,左鄰右舍喜歡搬條凳子出來,湊在一起聊聊天,談?wù)劰适?。為了保證每天能夠及時聽上書,她和丈夫約法三章:只要晚上這段“黃金時檔”留給她,白天就是再苦再累的家務(wù)活都由她包攬。三五年過后,那些會講故事的老人相繼去世了。坐在一起,沒人講了,有人就勸姜淑梅再續(xù)“香火”。姜淑梅毫不矜持,聲情并茂地講解,常常惹得人開懷大笑。
應(yīng)該說,聽書講書的經(jīng)歷對提高姜淑梅的寫作能力有很大幫助,也就是說,姜淑梅這個作家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經(jīng)過了漫長時間的積累。丈夫因為車禍去世后,張愛玲擔(dān)心母親總是沉浸在悲痛中走不出來,就建議姜淑梅學(xué)習(xí)寫字,為了讓認字變得不那么枯燥,張愛玲起初讓母親看戲曲頻道認字,后來姜淑梅又自創(chuàng)了編快板、順口溜認字,為了不放棄身邊每一個學(xué)認字的機會,孩子、街上的行人都成了她的老師,牌匾、廣告、說明書都成了她認字的教材。幾個月后,姜淑梅就可以讀幼兒故事了。隨著認字認得多了,張愛玲又開始讓母親看《一千零一夜》以及“魯迅文學(xué)獎”獲獎作家的書。
2010年,張愛玲將母親接到綏化與自己同住,在家的時候,姜淑梅總給她講故事,并囑咐她有時間把故事寫下來。2012年的夏天,一支鉛筆、一塊橡皮和一疊用過的打印紙成為姜淑梅的第一批文具。在女兒的勸說下,姜淑梅正式開始學(xué)習(xí)寫字,經(jīng)過了近半個月的練習(xí),姜淑梅終于可以達到張老師的“基本要求”了。會寫字了,自然就可以將自己的人生閱歷寫下來。2013年4月起,姜淑梅部分文字刊于《讀庫》。處女作《亂時候,窮時候》得到中央電視臺《讀書》、鳳凰衛(wèi)視《名人面對面》、梁文道《開卷八分鐘》等欄目專題推薦,入選豆瓣讀書“2013年度最受關(guān)注圖書”;《苦菜花,甘蔗芽》入圍“2014年度中國好書”;《長脖子女人》獲華文好書“2015年度評委會特別獎”。
今年,姜淑梅又出版了《拍手為歌》,內(nèi)容包括尚未發(fā)表過的老故事和她收集整理的魯西南者民謠,這也是她的第一本畫集。她回到魯西南的鄉(xiāng)野,走街串巷“上貨”,搜集兒時記憶里家鄉(xiāng)口耳相傳的“小唱”,和童年的玩伴、如今白發(fā)蒼蒼的老太太們拍手吟唱。她用笨拙的筆觸密密麻麻地記錄下這些民謠,憑著記憶畫出從前的生活,色彩濃烈,充滿熱鬧的煙火氣。這一百余首“小唱”和五十余幅手繪畫,承載了消逝的童年游戲與鄉(xiāng)間生活,留下一幅百年間逐漸遠去的鄉(xiāng)村圖景。
如今的姜淑梅不僅玩寫作,唱歌、彈琴、畫畫都是她的愛好。姜淑梅經(jīng)常說:“不怕起步晚,就怕壽命短,千萬別偷懶?!睆膫髌婺棠探缑返纳砩希覀兡苷业綂^斗的動力和生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