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國
菏澤市牡丹區(qū)園林處 山東菏澤 274000
由于我國地緣遼闊,不同區(qū)域的地質、氣候、環(huán)境等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園林綠化工程不僅能夠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還能夠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為人們提供舒適的室外運動環(huán)境,以此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化覆蓋率與綠化質量,體現(xiàn)了這個城市的整體經(jīng)濟水平,就如同一個城市的形象代表。而苗木的大量種植也會相對改善空氣環(huán)境,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
(1)設計種植圖紙。目前,市政園林綠化工程均是按照藍圖建設,其設計圖紙的合理性,直接關系著園林綠化工程質量,也是苗木存活率的關鍵因素。苗木的選擇,必須要結合當?shù)貧夂?、土壤等事件情況,合理布置苗木,組合不同品種的喬木,確保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的科學性[1]。
(2)土壤施工。不同區(qū)域的土壤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不同類型的植物對土壤的需求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在園林綠化工程苗木種植前需要采取科學的手段改良土壤,確保土壤滿足植物栽種的需求,一般情況下,正常的土壤PH值為5.50—7.50。
在苗木種植前,需要確保土地的憑證性,依據(jù)苗木的生長習性,對地形進行科學處理。例如:一些不耐水的植物,應該盡量避免種植在低洼區(qū)、聚水區(qū)。為了滿足園林綠化工程的科學性,需要科學處理地形,以此確保植物根部的穩(wěn)定生長、延伸,更好的吸收水分、養(yǎng)分。結合相關資料,地被植物的種植深度為30cm左右,小灌木植物的種植深度為50cm左右,大灌木植物的種植深度為60cm左右,深根植物的種植深度為150cm左右,淺性植物的種植深度為90cm左右。
(3)修剪苗木。為了確保苗木的穩(wěn)定生長,上下部水分的平衡,在苗木種植前需要進行修剪,確保新苗木能夠在較短時間內(nèi)存貨,及時恢復生長,減少苗木生長中病蟲的危害。苗木的修剪方式需要依據(jù)苗木品種、生長情況、栽種季節(jié)、挖掘方式等情況,遵循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科學開展修剪工作。例如:落葉樹的修剪量為0.6-0.9,常綠樹修剪量為 0.3-0.6。
(1)苗木驗收。在苗木達到指定地點之后,綠化工程施工人員必須要開展苗木驗收工作,在苗木種植前,避免山苗、生苗、傷病、枝葉干枯等類型的苗木進入園林綠化工程場地,確保檢驗水平的合理性。
(2)選擇技術。在苗木種植前需要按照施工圖紙,科學開展放線、放點工作,確保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控制位移現(xiàn)象發(fā)生。同時必須要重視陰性、陽性位置的苗木種植。依據(jù)苗木的實際情況設置樹穴開挖直徑,重點檢查苗木根系、種植土質,確保苗木種植質量。
(3)對于樹穴的具體要求。樹苗種植不僅對于苗木有要求,對于自然環(huán)境也有要求。樹苗需要樹穴,因而對于樹穴也有要求,苗木大多數(shù)都是移植而來,苗木根部會有土壤包裹。所以,這就要求樹穴深度比苗木被土壤包圍的根部直徑大。同時,樹穴的底部需平坦,兩側壁垂直,將樹苗放入其中,填土澆水,避免苗木倒伏,使苗木更好地生長[2]。
(4)種植方式。灌木苗木種植:通常情況下,需要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開展種植工作,事先設計好種植位置、環(huán)境,若是指定種植區(qū)域的土質無法滿足灌木木苗種植需求,需要人工改善土質,確保灌木種植質量。在種植過程中,需要重視苗木與土壤的結合性,若是種植區(qū)域的土塊較大,土質較差,將會使得種植后的根部、土壤無法有效結合、或者部分結合,嚴重影響著土壤的保水性,降低了苗木的存活率。
在確保苗木水分充足的同時,需要重視排水工作,例如:可以在樹穴底設置4個以下的深孔,深孔的深度為2m、寬為6cm左右,朝著孔內(nèi)灌入河沙、巖石,解決樹穴的排水問題。
喬木苗木種植: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大型的喬木木苗種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喬木苗木種植的體形較大,必須要掌握好種植距離。通過控制距離能夠避免苗木在生長中遇到空間阻礙導致苗木根部出現(xiàn)枯死現(xiàn)象,通常情況下,苗木喬木苗木的種植距離為5m,喬木苗木的深度必須要適宜,在原深度上加深3cm,以此滿足喬木苗木的生長需求[3]。
園林綠化工程的養(yǎng)護期為6—12月,養(yǎng)護也是苗木存活的關鍵因素,園林綠化工程的苗木養(yǎng)護工作主要如下:
苗木養(yǎng)護澆灌需要堅持一次澆透,遵循定期澆水的原則。簡單而言,就是在澆水過程中需要將苗木根部澆透,為了確保澆水的合理性,需要在樹穴外緣制作成酒釀潭,澆水的水量必須要充足、合理。夏季的澆水時間為清晨、傍晚,采取定期澆灌方式,確保苗木始終保持濕潤,在夏季多雨季節(jié),需要設置排水溝,確保植物生長的穩(wěn)定性。
苗木的生長趨勢穩(wěn)定之后,需要進行科學施肥,以此確保苗木的穩(wěn)定生長,特別是貧瘠土壤需要定期施肥。苗木施肥的最佳季節(jié)為多日無雨季節(jié),盡量在土壤干燥時進行施肥,可以借助落葉改善土質,確保土壤的肥沃性[4]。
為了確保土壤表層始終保持松動,起到保溫、透氣的作用,可以開展中耕作業(yè),為苗木的生長提供有力環(huán)境。定期除草主要是為了防止雜草奪取苗木的水分、肥力,同時降低苗木的病發(fā)率,及時消除各類潛伏病害。
除蟲包括生物防治、毒殺兩種方式,在防蟲過程中,需要依據(jù)蟲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苗木生長情況,品種等采取對應的治理方式,以此提升園林綠化工程的防蟲效率,確保苗木的穩(wěn)定生長。
綜上所述,苗木種植由于地形、土壤、品種的差異,使得苗木的存活率各異。在實際的苗木種植過程中,需要遵循相關技術,因地制宜選擇合理的種植方式,全面提升苗木種植的存活率,以推動我國綠化工程的穩(wěn)定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