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重描字跡鑒定案"/>
孫 娜 熊忠媛
1.貴州警察學院偵查系,貴州 貴陽 550005;2.貴州警察學院司法鑒定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5
2018年,貴州省某法院在審理原告姜某某與被告甲礦業(yè)有限公司、甲礦業(yè)有限公司后寨鄉(xiāng)志成煤礦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案的過程中,二被告單位以原告姜某某入職時提交給志成煤礦的某縣眾康醫(yī)院2015年6月13日出具的《某縣眾康醫(yī)院工傷保險參保體檢表》與某縣眾康醫(yī)院存檔的姜某某《某縣眾康醫(yī)院工傷保險參保體檢表》內容明顯不符,可能存在偽造、變造的情況。法院為了明晰案件爭議焦點,委托本中心對《某縣眾康醫(yī)院工傷保險參保體檢表》第二頁落款部分“總檢醫(yī)師”一欄處的“王澤忠”簽名字跡是否為王澤忠所書寫進行鑒定。
送檢的署期為“2015年6月13日”的《某縣眾康醫(yī)院工傷保險參保體檢表》共一張、兩頁,需檢的“王澤忠”字跡位于第二頁“總檢醫(yī)師”一欄處,系橫式簽名,為黑色字跡,有擦劃現(xiàn)象,書寫水平中等,書寫速度中等,整體特征反映良好,具備鑒定條件。
經(jīng)顯微鏡下檢驗,發(fā)現(xiàn)檢材底部有部分浸潤現(xiàn)象、墨粉堆積現(xiàn)象、重描現(xiàn)象(見圖一、圖二)。透射模式下,見筆跡顏色整體均勻,無中斷(見圖三);反射模式下,調節(jié)光源角度可見待檢“王澤忠”字跡處有不連續(xù),部分存在中斷和重描現(xiàn)象(見圖四)。因此,通過鏡檢,我們發(fā)現(xiàn)待檢“王澤忠”筆跡處存在兩次以上形成的特征。
將檢材放入VSC 8000型文檢儀中,使用顯微分光光度計功能,對待檢測筆畫進行光譜測量,每個點重復測量兩次,以檢材紙張空白處為標準白,波長范圍(400-1000nm),使用光譜量化工具,直接比對譜線及CIE色度圖和坐標值。
1.選取檢測點
我們選取了“澤”字的“氵”部作為檢測對象,在筆畫中斷處上沿(圖五)、筆畫中斷處下沿(圖六)、該筆畫出又選取了筆畫中斷處(圖七),筆畫末端(圖八)四個具體的待檢測點。
2.選取對照點
選取位于待檢字跡“王澤忠”左前方的“師”字作為筆畫對照處(圖九)。
3.顯微光譜的量化分析
使用顯微分光光度計功能,對待檢測點和對照點的筆畫進行光譜測量,每個點重復測量兩次,以檢材紙張空白處為標準白,波長范圍(400-1000nm),使用光譜量化工具,直接比對譜線及CIE色度圖和坐標值。
經(jīng)過量化分析發(fā)現(xiàn):(1)筆畫中斷處與筆畫末端、筆畫對照處吸收強度和對應波長范圍一致,與筆畫中斷處上沿、筆畫中斷處下沿不一致;(2)筆畫中斷處上沿與筆畫中斷處下沿吸收強度和對應波長范圍一致,譜線大致相同,在波長500-600nm處出現(xiàn)強反射峰(見圖十)。這說明待檢“王澤忠”字跡筆畫中斷處上沿、筆畫中斷下沿與筆畫末端、筆畫對照處在波段上吸收光譜不同,字跡筆畫中斷處與筆畫末端、筆畫對照處在波段上吸收光譜相同,該字跡有兩種不同物種組成。
經(jīng)過透射和反射光觀察,待檢“王澤忠”筆跡處存在兩次以上形成的特征;經(jīng)過顯微光譜量化分析,證實書寫中斷處其下的黑色成分與對照處“師”筆畫處、筆跡末端無墨水覆蓋處成分相同,證實均為打印所遺留特征。筆畫中斷處上沿及下沿光譜特征相同,證實為打印與書寫墨水重疊特征。綜上,檢材上需檢驗的“王澤忠”簽名字跡系在打印的“王澤忠”筆畫上,重描形成,不是一次性書寫形成。
顯微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照射在物體表面的白光,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透過。不同的物質其表面形態(tài)和結構特征是不的同,所以對光的反射、吸收、透射等特性也不盡相同。因此,當從光源發(fā)射出來的光經(jīng)過化學成分不同的物體發(fā)生吸收、反射和散射之后,再進入分光光度計,經(jīng)過單色器分光后,再經(jīng)過相應的光電轉換器,就可以得到該物體的吸收光譜圖①。在光學的研究中,我們早已發(fā)現(xiàn)化學成分不同的物質對光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而顯微分光光度法正是利用這一光學基本原理,將化學成分不同的字跡進行區(qū)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此種方法是筆跡鑒定工作中一種新的嘗試,因此,在使用中,我們還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找準待測點。在字跡的書寫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運筆動作的中斷、停頓重描等情況,這樣就會使書寫材料物資在運筆動作的相應部位上形象筆畫的留白處或墨水成分的嚴重堆積現(xiàn)象。如果選取了這樣的部位作為待測點,那么形成的光譜圖就不能準確地測量出該種墨水成分對光的吸收能力,此種檢驗方法也就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在待測點的選擇上,要選取運筆動作連貫、墨水分布均勻的筆畫處。
二是,反復多次測量。為了避免誤差,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應在同一筆畫選取多個待測點(一般應在同一筆畫的上沿部位處、中斷部位處、下沿部位處)分別進行光圖譜策量后,再進行平均值計算,從而得出最終的顯微光譜圖。
顯微分光光度法是一種靈敏度高、準確的、客觀的無損檢驗方法,將其應用到黑色中性筆跡的檢驗鑒定工作中,是在保證檢材原狀的情況下,對不同物質成分的黑色墨水進行區(qū)分,為添加涂改文件的檢驗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方法。
[注 釋]
①許英健,王景翰.顯微分光光度法及其物質分析中的應用[J].光譜儀器與分析,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