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允東
一踏進上杭縣古田鎮(zhèn)這個美麗的小鎮(zhèn),我便被她濃濃的紅色文化所熏染:火紅的“中國結(jié)”與“燈籠”映入眼簾,讓人的身心一下被這塊紅色圣地所牽引。
青山綿綿,白云悠悠。走在春暖花開的田野,沿潺潺溪流前行,一座雄偉的“紅軍橋”矗立眼前。佇立橋頭,遠遠望去,在一大片郁郁蔥蔥的參天古樹前聳立著一座高大建筑,導游說,那就是古田會址。定睛一看,屋后“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正面是寬闊平整的農(nóng)田,種了大片金黃的油菜花,一片田園風光。我們過村莊、踩田塍、穿田野,來到會址前。這日陽光明媚,游人絡繹不絕。我懷著敬仰之情跨進會址大門。這是一座坐東朝西的清代建筑,也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宗祠。導游介紹說,會址始建于1848年,建筑總面積800多平方米。原本稱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于1917年大修后改為古田第一所小學“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進入古田開展土地革命斗爭后更名為“曙光小學”。我環(huán)顧四周,這是一座單層歇山式磚木結(jié)構(gòu)的四合式庭院,分為前院、下廳、上廳和左右?guī)?,上下廳之間和左右?guī)抗灿?個天井。
我依次參觀了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當年的辦公室。里面陳設十分簡陋,只有一張四方桌和一條木凳子。凝視著這潔凈的廂房和樸素的桌椅,仿佛看到當年古田會議期間,毛澤東同志在油燈下凝思、揮毫起草《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議案》的身影,深深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嘔心瀝血,忘我工作的偉大精神,不由肅然起敬。
緩緩步入中門,即可看到正廳古田會議會場。會場上,數(shù)十張木桌木椅、主席臺、一塊黑板依舊擺放著,墻上懸掛著“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的紅布會標及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下方左右分別張貼著馬克思、列寧畫像;四根柱子上張貼著“反對機會主義”“反對盲動主義”“反對冒險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的標語。地板上是一處處炭黑印跡,我感到不解:這地板怎么會有炭黑痕跡?導游解釋說:因為會議期間天氣寒冷,天降大雪,而與會代表們衣著單薄,一邊烤火取暖,一邊開會,無意間留下火盆燒烤的痕跡。注視著地板上深深的烙印,我的思緒在歷史天空飛翔,仿佛回到了那“烽火連三月”的崢嶸歲月。
思緒定格在永放光芒的古田會議。1929年12月28日、29日,中共紅四軍前敵委員會領(lǐng)導人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在這里主持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120多位代表出席。會議根據(jù)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指示信的精神,總結(jié)了南昌起義以來紅軍建設的經(jīng)驗,批評了各種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堅持以無產(chǎn)階級思想來建設黨和人民軍隊。耳際仿佛回響起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在大會上激情滿懷、鏗鏘有力的報告聲及與會代表熱烈的討論聲;眼眸中仿佛浮現(xiàn)出代表們專心致志聆聽報告的情景;仿佛看到大會一致通過《古田會議決議》等五項議案,以及大會選舉產(chǎn)生的紅四軍新一屆前委書記毛澤東及委員們的光輝形象。
思緒又飛向古田會議后寧化蘇區(qū)西南五鄉(xiāng)農(nóng)民武裝暴動的壯景。“古田會議”勝利結(jié)束后,紅四軍千里回師贛南,途經(jīng)寧化,對寧化黨組織作了明確指示,要迅速組織農(nóng)民暴動,領(lǐng)導農(nóng)民開展打土豪分田地斗爭。在寧化黨組織領(lǐng)導下,組織了威震全縣的曹坊、城關(guān)、禾口、淮土、李七坑西南五鄉(xiāng)的農(nóng)民武裝暴動。暴動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在寧化的頑固勢力,為寧化紅色政權(quán)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寧化人民歡欣鼓舞,革命熱情高漲。1930年6月27日成立了寧化縣革命委員會,之后成立了赤衛(wèi)大隊……
走出會址大門,回望莊嚴的會址,那火紅的“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大字在春陽下閃閃發(fā)光,一股革命豪情在我心中升騰,我的靈魂得到凈化。我想,古田會議雖已遠去,但偉大的古田會議精神將永放光芒。古田會議是“黨和軍隊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要深刻領(lǐng)會思想建黨、政治建軍、求實創(chuàng)新、保持先進的精神內(nèi)涵。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黨員干部,更要繼承和發(fā)揚古田會議精神,將精神內(nèi)化為前行的力量。用這一寶貴精神指導工作,切實加強黨性鍛煉和修養(yǎng),百倍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