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有一個片段令人印象深刻: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掃地僧,竟以一人之力對抗喬峰、段譽等頂級武林高手,并且毫發(fā)未傷。究其原因,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地潛心修行、養(yǎng)氣補元、淬煉肉身,練成了少林派至高無上的“金剛不壞神功”,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方能一戰(zhàn)成名、震驚四座。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強調“要煉就‘金剛不壞之身’”。這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如“掃地僧”般嚴以修身、慎獨慎微,才能心有信念、胸有理想,內有定力、外有防線,鍛造為至剛無敵、無往不利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內練硬氣功”,要補足精神之鈣。金剛不壞神功在施展之時,周身會形成一層無形罡氣,敵人襲來的兵刃暗器尚未及身就已被震開。少林弟子認為,“氣”乃無形之物,看不見又摸不著,需要強大深厚的內功來支撐,也就是來自心靈和思想的力量。黨員干部欲固本培元“修內功”,要筑牢理想信念“壓艙石”,以正氣、清氣、銳氣充盈全身,方能抵御一切。這要以忠誠之心養(yǎng)正氣,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與黨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以清廉之心涵清氣,守住“底線”、遠離“紅線”、不碰“高壓線”,不為“糖衣炮彈”所惑,不為浮名利欲所迷;以擔當之義煉銳氣,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劍、失誤過失面前敢擔責,不當“老好人”,杜絕“軟骨病”,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立場,打牢底氣鑄就金剛般硬氣。
“外練筋皮骨”,要經(jīng)受淬煉之苦。習武之人欲成大器,就必先經(jīng)過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式的千錘百煉,才能筋粗骨硬皮厚,像銅墻鐵壁一般抵御外力的一切襲擊。黨員干部要想煉就“金剛不壞之身”,也必須用更強大的力量來擊打它,破除“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矛盾繞著走、碰見困難躲著行”“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的庸人哲學,主動到基層鄉(xiāng)鎮(zhèn)、偏遠地區(qū)等艱苦環(huán)境中蹲苗歷練、接受磨煉,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等矛盾考驗面前敢迎難而上、挺身而出,在動能轉換、經(jīng)濟轉型等改革面前大刀闊斧、敢為人先,在關鍵時刻、重大任務、斗爭一線能豁出來、沖上去,“清水里嗆嗆、血水里滾滾、咸水里泡泡”,在難事急事乃至“熱鍋上的螞蟻”“燙手的芋頭”一樣的經(jīng)歷中磨出“鐵筋骨”、練出“大心臟”,才能經(jīng)得住考驗,打得了硬仗,經(jīng)得住風浪。
“內外兼修成大器”,要知行合一見真效?!兑捉罱?jīng)》中指出,“精氣神為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物也。此法必先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 二而一者也”。黨員干部煉就“金剛不壞之身”,也要腳踏實地地煉以致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從小處著手,從小事做起,避免只是喊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把共產(chǎn)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落實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經(jīng)得起實踐、歷史和群眾檢驗。煉就“金剛不壞之身”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黨員干部要發(fā)揚釘釘子精神,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韌勁和耐心,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潛心苦練、持之以恒,在日積月累、厚積薄發(fā)、久久為功的修煉中打通修身從政干事的“任督二脈”,真正鑄牢共產(chǎn)黨人內強外壯的“鋼盔鐵甲”。